吐納屬氣功中的煉氣技法,吐納即呼吸,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內呼吸。外呼吸是指在肺內進行的外界空氣與血液的氣體交換,也 稱肺呼息。所謂內呼吸,是血液與組織細胞的氣體交換,也稱組織呼吸。氣功的呼吸,主要調整肺呼吸,使之達到古人形容的“吐惟細細,納惟綿綿”的均勻、細緩、深長的程度。進而對內 呼吸產生良好的影響。據說吐納練習均為入門者修煉,當吐納練息達到高層次時,則無息可調。那時呼吸微微,忽然遽斷,進入胎息境界?!础幢?。釋滯〉〉說: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入在胞胎之中”。意指練功至深者,就像胎兒在母腹之中,鼻無出入之氣。胎息是吐納練息的最高境界,道教中許多道士都偏愛此功。

  吐納練息的要訣是吸氣時氣貫注于腹部,呼氣時氣上引至頭巔,這樣可以吸取生氣,排出死氣和病氣,同時提高人體潛能,進入功能態。吐納的方法很多,分動靜兩類,此處介紹幾種流行的吐納練息法。

  六字氣訣 ——通過鼻吸口呼,呼氣時結合默念噓、呵、呼、歙、吹、嘻六個字音,用以影響肝、心、肺、脾、腎、三焦,祛除各臟腑病邪的一種氣功鍛煉方法,道、佛氣功中都有此內容。

六字氣訣最早見于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其練法是:坐式、站式均可,口呼鼻吸,呼氣時根據需要默念噓、呵、呼、欷、吹、嘻六字。噓治肝之實證,如頭痛目赤,肋疼易怒;呵治心之實證,如口舌生瘡、心煩不寐;呼治脾之實證,如脘腹悶脹,食積不化;

  噓治肺之實癥,如痰多氣壅:口干咽疼;吹治三焦之實證,如腹脹、大小便不通。六字氣訣可以單獨作,也可配合其他功法。另外,六字氣訣是一種以瀉實為主的功法,陽虛自汗者禁練,虛癥者也要慎用。春季脾氣衰不練“呼”字;夏季肺氣衰不練“噓字”,秋季金克木,不練“噓”字,以免傷肝。冬季不練呵,以免心衰。明代的〈〈修齡要旨〉〉、〈〈類修要訣〉〉都強調練六字訣時要配合肢體導引動作。

  抱樸子胎息法 ——此法載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內篇》,但本功法并非葛洪所創,而是葛洪根據師傳整理而成,特點是通過逐漸延長閉氣不息的時間,最終達到胎息狀態。具體練法:每日子后午前取仰臥式,瞑目靜心,摒絕雜念。先鼻緩緩吸氣,吸氣極滿后閉目不息,隨即默數數字,自一至百以上。當閉氣至極,則以口緩緩吐氣,吸氣或吐氣皆須極細極微,毫無氣息出入之聲,以鴻毛置鼻孔處命紋絲不動為標準。練習日久,每次閉氣默數的數字可達數百以至數干,在此期間將自然出現胎息狀態。

  何仙姑胎息訣 ——何仙姑為傳說中的道教八仙之一。姓何,名瓊,唐代零陵人,住云母溪,遇呂洞賓之后授以修養之術,遂成道。其功訣說:“夫煉者修也,息者氣也,神也,精也。息氣本源者,清靜本氣也。觀入丹田,細細出入,如此者龍虎自伏。若心無動,神無思,氣無欲,則名曰大定。真氣存于形質,真仙之位變化無窮,號曰真人矣。夫胎息者;須存神定意,抱守三關者精、氣、神也。凡修行之人,每于六時,常抱守三法,則自然有寶聚也 。國富民安,心王自在,乃神和暢,少病也,少惱也,身體輕便也,耳目聰明也,是修真之人真道徑路。若三五年常行此法,天護佑,神加持,凡人愛敬,久而自然得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