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建瑩(市政協委員、福利三幼兒園園長):貧困生不感恩是教育缺失
我認為,襄樊貧困學子沒有做出“感恩”舉動,或許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絕對不是道德的問題,也不是他們不感恩,而是生活在貧窮家庭,社會交往不多,接 觸的東西較少,只懂得簡單的處世方法,做人的方式、方法還不成熟而已。我相信,能得到資助,他們都是心存感激的。但現在有關部門用一個“宣布”停止對他們 的資助,草率地將這些學生推向絕處,這讓他們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走?

退一步講,貧困生真的不懂感恩,那也說明是我們的教育存在缺 失。感恩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并在不同的階段體現出不同的含義。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不同階段感恩的內涵在深化、拓展。從啟蒙教育開始,就要通過細微 小事培養孩子對社會的責任感、感恩的心;基礎教育階段則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不要片面追求考試高分而忽視了感恩教育。另一方面,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對思想道 德教育課題的研究。

事實上,感恩教育不僅針對貧困生,也適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群,其中包括企業家。企業家資助貧困學生不是施舍,而是一種回報社會的行為。因為社會為他們搭建創業的平臺,他們也須對社會感恩。

黃丹珠(受資助貧困學生):要把感恩當成一種習慣

我認為生活中,無論是受資助者或是平常人,都必須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對幫助自己的人感恩,對其他事情也要學會感恩。要把感恩當成一種習慣。

我也是一名受資助的貧困生,我覺得,表達感恩最實際的方式就是適當地去跟資助自己的人溝通,感謝的話不必常掛在嘴上,但在可能的情況下,寫信、打電話反饋一下自己的近況還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我覺得貧困生保持正確、樂觀的心態很重要。別人在我們身上貼上“貧困學生”的標簽這并不可怕,關鍵是我們怎樣正確地去定位自己。讀初中時,我 在學校申請學費減免,開始聽到“貧困生”這樣一個稱呼后我也很難過,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以及一些書本、影片的教育下,我慢慢地改變了自己的心態。貧困不是我 們的錯,只要我們心存感激,自強不息,我們也不會比家庭經濟好的同學遜色。受人資助不可恥,但是我們不能依賴于資助者,要有自立意識,才能闖出一片屬于自 己的天地。

黃炳章(全國人大代表、省天主教愛國會主席):資助者與受助者是平等的

在我看來,誠信與互動兩 者之間需達成平衡。無論是團體資助或是個人資助,資助者與被資助者之間的關系始終是平等的。除非雙方彼此有一個承諾,即接受資助的學生必須向資助人匯報自 己的學習情況,而受資助學生沒有做到,那么可以認為受助學生缺乏誠信。否則,資助者無需刻意向受助人提出任何附加的義務,更沒有必要取消受助人的受助資 格。

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在全社會倡導一種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積極培養、提高市民和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助人為快樂之本”的 意識。不論是團體、企業、個人,都應該履行一定的社會義務,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當你擁有財富,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之后,自覺去幫助有困難的人,這是回報 社會的一種方式,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一種純粹的個人行為。

其次,政府應該鼓勵民間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形成“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有效機制,從行政上去規范民間慈善組織的運作和管理,并建立一套透明而完善的捐 贈制度和有力的監督機制,激發更多的企業和民間組織投身和參與到中國的慈善事業,樹立慈善組織的公信度。只有慈善事業大眾化,普及到社會各階層,才能擴大 社會的慈善面,讓確實有困難的人能得到細水長流的幫助和救濟,達成社會的和諧。

陳長纓(多次資助貧困生的資助人):不要給受助生施加壓力

我資助貧困生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真正有困難的孩子上大學,幫他們圓大學夢,然后用知識改變窮苦的命運。至于感恩,這不是我資助他們的最終目的。受資助 的貧困生跟我聯系給我回音當然最好,讓我能了解他們的近況。但如果沒有跟我聯系,我也不覺得遺憾?;蛟S他們也有自己的苦衷。我覺得,既然資助者有無私資助 別人的胸懷,就一定要理解、體諒和包容他們的做法。

襄樊有關部門的做法太“絕”了,貧困生們沒有感恩舉動,完全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引導的方式去教育他們,多給他們機會,這種宣布取消他們繼續接受資助的做法很不妥,會給他們的心理留上一層抹不去的陰影,對他們以后的人生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我平時資助過不少經濟有困難無法承擔高額學費的孩子,有親友的孩子,也有素昧平生的貧困學生,但我從不給他們施加壓力。我只想讓他們能夠接受高等教育, 有朝一日有作為了,好好改善他們父母的生活條件,讓為他們辛苦了大半輩子的雙親過上好日子,這是他們義務;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再去幫社會上其 他需要幫助的人,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藍月兒(企業退休職工):資助“超生”家庭不合理

雖說施恩不圖報,但資助者希望受資助的人懷有感恩之心,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現在確實有一些年輕人不懂得感恩,認為學習成績好受到資助是合理的。對于這樣的人,中斷其受資助的資格我認為并不過分。

如今,不少有能力的熱心人喜歡資助上不了大學的貧困學生。但我覺得,應該把更多的眼光投向老弱病殘的老年人和那些遭遇突如其來橫禍的貧困家庭。因為,改 變一個人的命運不是非要讀大學不可。事在人為,年輕的貧困學子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拼搏,通過其他的途徑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創造自己的人生之路。相對 而言,老年人的生存能力更弱,更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幫助。

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使要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也應該對他們家庭的實際情 況進行詳細考察,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貧困。不可否認,現在有不少貧困家庭,是因為家庭經濟支柱遭遇不幸,或因病返貧、或喪失勞動能力、或缺乏經濟收入 而造成家庭貧困,但也不排除有一些家庭,是因為狂賭“六合彩”輸了錢,或是超生多個孩子而使家庭陷入困境。明明沒有養育和培養孩子的能力,卻還要生一群小 孩,把家庭本應承擔的培養孩子、讓孩子接受應有教育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我覺得,對這些人給予資助是不合理的。

□來信摘錄

1390272××83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感恩,那讀再多的書都沒用,只會讓他(她)越來越自私,同時也會讓資助者越來越受氣。所以我覺得對那些品德欠缺的人大可不必資助,畢竟在我們周圍還有許多品行兼優的人需要幫助!

1367050××39資助貧困生是一大善舉,不求回報才有真正的意義。財富來源于社會,理應回饋社會,能資助別人就是榮幸。不要因為孩子們的疏忽而放棄對他們的幫助,如果因為這樣令孩子們圓不了大學夢就太可惜了,千萬不要半途而廢啊!

1598983××09受助貧困生向資助者表示感謝是必要的,這是一種最起碼的禮貌。不管通過哪種渠道,都應該適時向資助者表達謝意。而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配得到資助者無償的資助的。

1350988××28我認為不懂感恩的人是冷漠自私的人。這種高IQ低EQ的人你又怎能指望他們學有所成回報社會?所以取消他們繼續受助的資格是合理的,這樣也給其他貧困生提個醒。

1341715××18我覺得每個捐助者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受捐者能夠擺脫貧窮,所以才去幫助其完成學業。然而如果受捐者連最基本的一個電話,一聲感謝都沒有,哪位捐助者不心寒呀?

1591898××27我認為不應該取消受資助資格。因為他們有可能是因為自身害羞等原因,而沒有對資助者表達內心的感受;也有可能是他們明明想表達謝意,可卻不知該如何表達。試問,資助者了解他們的內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