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 到 web 4.0 :未來的語義網絡和網絡操作系統(WebOS)
Radar Networks 公司的 Nova Spivack 繪制了一份未來 25 年的網絡進化圖。 Nova 沒有明確指出 Web 4.0 具體的來臨日期和所需技術,但每個階段的發展以 10 年為期限是真實而可信的。同時,我們也不必拘泥于命名的規則 – 1.0、2.0 等等?;ヂ摼W下一次顯著進化將使其成為一個包含語義網絡的平臺,這一理念是合情合理的。Nova 的公司正在秘密進行一項研究,他將其描述為“基于 Java 的框架,可提供與 Ruby on Rails 類似的語義網絡應用程序和服務,同時包含一些其他技術,如用于語義數據列表的高速及可擴展的存儲層,強大的語義查詢功能,以及用于分析數據和為用戶提供智 能服務的一系列算法。”Radar Networks 公司在今年年末提供的服務“將推動和豐富更為智能的在線互動、社團、內容、合作以及商務活動,”他在最近的一篇博客中指出。此外,另一個秘密成立的 MetaWeb 公司也在進行有關語義網絡的研究工作。
正如在 Web 1.0 的早期,很少人能夠預測 Web 2.0 如何來臨,同樣 Web 3.0 的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甚至Nova 進化圖中的 WebOS 仍未定義。網絡操作系統(WebOS)意味著機器智能到達某個程度,其中互聯網成為一個全球計算機,一個具有高度智能互動的大型網絡。
Ray Kurzweil 預測到 2029 年,WebOS 將與人類的大腦相匹敵:
到 2029 年,將有足夠的運算能力,能夠模擬人腦,預測其運算速度為每秒鐘 1016(一億億)次運算,其成本大約為 1 美元。那時,智能機器能夠將人類所擅長的微妙而靈巧的技能(主要指人類所具有的模式識別能力)與機器出眾的運行方式相結合,如正確存儲上萬億的數據,快速 搜索大型數據庫,以及下載技能和知識。
但這并不是智能機器人的外星入侵,而是人類文明的展現,正如使用科學技術擴展我們的身體和智力極限。通 過毛細血管將智能納米機器人(血細胞大小的電子機器人)發送至人類大腦中,并與生物神經元進行密切互動,從而可以使人類吸收溶合這種技能。如果您認為這種 場面充滿了科幻色彩,那我可以告訴你人類已經使用血細胞大小的設備對動物進行高級診斷治療,如治療 I 型糖尿病以及識別并消滅癌細胞。
我無法預知 Kurzweil 有關未來網絡的觀點是否正確,但網絡/互聯網正逐漸變得更加智能,更加接近于人類的大腦以及孕育它的協作智能。
譯者注:
1. Nova Spivack 是一位企業家、語義網絡的倡導者、科技預言家,還有管理達人彼得 德魯克(Peter Drucker)是他爺爺啊。Nova 這名字莫非是傳說中的網絡 ID?!
2. Ray Kurzweil 是發明家和未來主義者(futurist),還是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文本語音合成和語音識別方面的先驅。因發明供盲人使用 Kurzweil 閱讀器和歌手 Stevie Wonder 成為好友。另外,此人對長生不老的科學技術比較狂熱。
posted on 2008-03-11 13:41 gembin 閱讀(632)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JavaEE 、Aj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