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階段時的心靈營養分別是什么呢
0-3個月孩子的心靈營養
1.和媽媽處于共生狀態。
媽媽扮演重要的角色,媽媽需要給予孩子的心靈營養是無條件的愛,就是當孩子吃,喝,拉,撒的時候,當他哭了,餓了,媽媽需要隨時的出現,抱他,喂奶,換尿 布,讓孩子確認他是安全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跟媽媽還是處于共生的狀態,還沒有獨立出來。媽媽做到情緒穩定,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爸爸要做到多支持媽 媽,讓她情緒穩定,來度過這個比較艱難的時間,很多產婦就是在這個時候容易得產后憂慮癥的。還有一些單親母親,夫妻關系很差的家庭,因為媽媽的情緒可能很 不好,孩子的安全感就比較差。得到滿足后,孩子有很好的安全感。
滿足要點: 毫無保留地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媽媽情緒穩定至關重要!孩子:“我是最重要的!”
--------------------------------------------------------------------------------
2.媽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媽媽一生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除非有的母親放棄這個權利。孩子就會去尋找其他的重要他人。熱血型的孩子就容易去尋找重要他人,比如保姆啊,爺爺奶奶,但是 比如憂郁型的孩子就不容易去尋找,他覺得只有媽媽是最重要的人。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的身體會分泌一種苯體安的荷爾蒙,讓媽媽覺得她的孩子是 世界上最漂亮最可愛的孩子。如果媽媽不能分泌這種荷爾蒙的話,孩子一生都在尋找重要他人。所以母乳喂養不僅僅是生理上給予孩子所需的營養,每個媽媽的母乳 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專門設計的,堅持母乳喂養,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給予很大的幫助。所以建議母乳喂養可以堅持到2歲。然后要不要斷奶也是根據孩子的需要來判 斷,而不是根據媽媽想不想喂養來決定的。如果沒有找到重要他人,孩子長大后,一直尋覓一個可以把他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無條件的為他付出,一切以他為 主。但是真正在親密關系中和成熟的婚姻關系是愛是相互的,并且是我愛你并不因為你愛我,你愛不愛我我都一樣愛你。于是給孩子的婚姻關系造成很大的困擾。并 且在人際關系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只是不斷的索取,而吝嗇于付出。
其實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我們這一代的人,不用說比我還年長的人都是嚴重的這個階段的心靈營養不足。因為之前由于特殊的國情,父母根本沒有這 塊知識,都忙于生計。象我的父母輩,他們有很多兄弟姐妹,常常出現被領養,被抱養的情況。還有在需要上山下山的那個知青年代,孩子生下來就由爺爺奶奶撫 養。所以很多成人現在有很多這方面的心理問題。一部分熱愛學習,覺察力高的人就由覺察自己有這方面的心靈營養的缺失。那要怎么辦呢?過了25歲,我們只能 自己做我們自己的重要他人,就是做自己的好父母。那又要怎么做呢?就是學會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無論自己成功也好,失敗也好,無論自己丑也好,美也好,自己 都能接納自己。然后常??隙ㄗ约海澝雷约?,鼓勵自己。當然現在花時間來做要很長的時間,并且堅持不斷的做。我覺得這個方面在露易斯.海的書里提到過很多 方法都很好。
滿足要點: 媽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離開自己的小孩。
4個月-10個月孩子的心靈營養
孩子開始學習獨立,其實人天生的本性就是追求獨立,在這之前孩子以為是跟媽媽是共生的不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也沒有我這個概念。現在開始想要學習獨立 了。這個時候孩子的特征是有時候要你抱,然后又掙脫你的懷抱要自己去爬。開始對陌生人有興趣。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總是走兩三步就回頭看看媽媽在不在。所以 這個時候媽媽要做的事情是給孩子足夠的回應,讓他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可能當你發現有一天你的孩子走出去很久以后不再回頭看你,那就是你的孩子已經分離成功 了(可能有些媽媽這個時候有些失落)。如果分離成功的孩子長大后就不會有分離焦慮。沒有分離成功的孩子,長大后很難面對親人的過世,戀人的分手這樣分離的 痛苦。所以媽媽們在這個時候的撫養原則是當孩子找你的時候,你就很誠心的陪她玩,當他不來找你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做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卷入跟孩子的糾 結中,有些上班的媽媽下了班想好不容易可以有時間來抱抱孩子,但孩子可能又不讓你抱,弄到孩子哭,自己也莫名其妙的。
滿足要點: 媽媽要陪伴孩子成功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接納孩子的莫名其妙與反復無常。
16個月-2歲的心靈營養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可怕的2歲。這個時候孩子會不時罵媽媽是壞媽媽,還有一個常常說的語言是不要。你幫他寄鞋帶,拿吃的,他都說不要。這是叛逆期。父母 要幫忙孩子順利的度過這個叛逆期。當然前面提到的心靈營養足夠的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度過。還有一個孩子這個時候也處于一個秩序期。就是當孩子為 了一片完整的面包被你撕開兩半,或者因為香蕉被你撥皮而哭泣的時候,要及時認識到你的孩子正處于一個秩序期,這個時期孩子要求每個東西都很完美。這樣有助 于他認識自我。有了明顯的自我后,長大后也能容易跟別人建立明確的心理疆界。
滿足要點: 叛逆期,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
4歲-5歲 的心靈營養
孩子跟媽媽分離成功,開始獨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爸爸的肯定,贊美和鼓勵。
前3年媽媽幾乎可以完成全部照顧孩子,帶給孩子所需要的心靈營養。但是從這個時候起,爸爸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媽媽很難去代替爸爸做,即使做了,效果不 佳。比如爸爸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真高興,你是我的好兒子,你是這樣的聰明,勇敢等等,加上你想要表達的形容詞。爸爸可以這樣對女兒說:我真高興,你是我 的好女兒,你是這樣的美麗,善良……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及時的得到父親的認可,長大了缺乏自信心,自我認可度很低,對自我形象不接受,不認可自己的性別。 比如認可過的女孩子,她會覺得自己很有女性魅力,很欣賞自己,我是有價值的。而沒有得到認可的孩子就一生都自我價值很低,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很多同性 戀也是由于這個時期父親對自己性別的否定而發展來的。弗洛伊德也說過,爸爸的角色是幫助孩子塑造自己的生命和價值取向的。因為爸爸的愛是需要爭取的,而媽 媽的愛是無需爭取的。
滿足要點: 爸爸,你的責任重大而且無可替代!孩子最需要肯定,贊美和鼓勵。
6歲-7歲的心靈營養
孩子開始學習,開始學習情緒管理和人際關系。主要的學習對象是父母。父母的情緒是否穩定,父母跟人如何交往,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 父母如何跟自己的伴侶,長輩,朋友,同事相處。包括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反應,處理孩子的學習問題的態度,都給孩子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去模仿。比如父母對于感 情的表達是很含蓄的,從不在夫妻面前贊美對方,甚至不在夫妻面前有些擁抱的動作,那么孩子對于親密關系的模式也是這樣,長大了他跟他的另一半也是這樣相處 的。比如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見了陌生人叫叔叔阿姨,見了長輩要稱呼。那么自己首先要做到很親切,自然的去稱呼自己的父母。所以當孩子有行為偏差,首先父母 要反省的是自己的夫妻關系如何,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如何呢?如果家庭是幸福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是會正常的成長的。
滿足要點: 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先成為范例。身教至關重要!
0-3個月孩子的心靈營養
1.和媽媽處于共生狀態。
媽媽扮演重要的角色,媽媽需要給予孩子的心靈營養是無條件的愛,就是當孩子吃,喝,拉,撒的時候,當他哭了,餓了,媽媽需要隨時的出現,抱他,喂奶,換尿 布,讓孩子確認他是安全的。因為這個時候孩子跟媽媽還是處于共生的狀態,還沒有獨立出來。媽媽做到情緒穩定,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爸爸要做到多支持媽 媽,讓她情緒穩定,來度過這個比較艱難的時間,很多產婦就是在這個時候容易得產后憂慮癥的。還有一些單親母親,夫妻關系很差的家庭,因為媽媽的情緒可能很 不好,孩子的安全感就比較差。得到滿足后,孩子有很好的安全感。
滿足要點: 毫無保留地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媽媽情緒穩定至關重要!孩子:“我是最重要的!”
--------------------------------------------------------------------------------
2.媽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
媽媽一生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除非有的母親放棄這個權利。孩子就會去尋找其他的重要他人。熱血型的孩子就容易去尋找重要他人,比如保姆啊,爺爺奶奶,但是 比如憂郁型的孩子就不容易去尋找,他覺得只有媽媽是最重要的人。其實這個時候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的身體會分泌一種苯體安的荷爾蒙,讓媽媽覺得她的孩子是 世界上最漂亮最可愛的孩子。如果媽媽不能分泌這種荷爾蒙的話,孩子一生都在尋找重要他人。所以母乳喂養不僅僅是生理上給予孩子所需的營養,每個媽媽的母乳 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專門設計的,堅持母乳喂養,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給予很大的幫助。所以建議母乳喂養可以堅持到2歲。然后要不要斷奶也是根據孩子的需要來判 斷,而不是根據媽媽想不想喂養來決定的。如果沒有找到重要他人,孩子長大后,一直尋覓一個可以把他當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無條件的為他付出,一切以他為 主。但是真正在親密關系中和成熟的婚姻關系是愛是相互的,并且是我愛你并不因為你愛我,你愛不愛我我都一樣愛你。于是給孩子的婚姻關系造成很大的困擾。并 且在人際關系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只是不斷的索取,而吝嗇于付出。
其實在我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的我們這一代的人,不用說比我還年長的人都是嚴重的這個階段的心靈營養不足。因為之前由于特殊的國情,父母根本沒有這 塊知識,都忙于生計。象我的父母輩,他們有很多兄弟姐妹,常常出現被領養,被抱養的情況。還有在需要上山下山的那個知青年代,孩子生下來就由爺爺奶奶撫 養。所以很多成人現在有很多這方面的心理問題。一部分熱愛學習,覺察力高的人就由覺察自己有這方面的心靈營養的缺失。那要怎么辦呢?過了25歲,我們只能 自己做我們自己的重要他人,就是做自己的好父母。那又要怎么做呢?就是學會無條件的接納自己,無論自己成功也好,失敗也好,無論自己丑也好,美也好,自己 都能接納自己。然后常??隙ㄗ约海澝雷约?,鼓勵自己。當然現在花時間來做要很長的時間,并且堅持不斷的做。我覺得這個方面在露易斯.海的書里提到過很多 方法都很好。
滿足要點: 媽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離開自己的小孩。
4個月-10個月孩子的心靈營養
孩子開始學習獨立,其實人天生的本性就是追求獨立,在這之前孩子以為是跟媽媽是共生的不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人,也沒有我這個概念。現在開始想要學習獨立 了。這個時候孩子的特征是有時候要你抱,然后又掙脫你的懷抱要自己去爬。開始對陌生人有興趣。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總是走兩三步就回頭看看媽媽在不在。所以 這個時候媽媽要做的事情是給孩子足夠的回應,讓他確認自己是安全的。可能當你發現有一天你的孩子走出去很久以后不再回頭看你,那就是你的孩子已經分離成功 了(可能有些媽媽這個時候有些失落)。如果分離成功的孩子長大后就不會有分離焦慮。沒有分離成功的孩子,長大后很難面對親人的過世,戀人的分手這樣分離的 痛苦。所以媽媽們在這個時候的撫養原則是當孩子找你的時候,你就很誠心的陪她玩,當他不來找你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做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卷入跟孩子的糾 結中,有些上班的媽媽下了班想好不容易可以有時間來抱抱孩子,但孩子可能又不讓你抱,弄到孩子哭,自己也莫名其妙的。
滿足要點: 媽媽要陪伴孩子成功分離,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識。接納孩子的莫名其妙與反復無常。
16個月-2歲的心靈營養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可怕的2歲。這個時候孩子會不時罵媽媽是壞媽媽,還有一個常常說的語言是不要。你幫他寄鞋帶,拿吃的,他都說不要。這是叛逆期。父母 要幫忙孩子順利的度過這個叛逆期。當然前面提到的心靈營養足夠的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度過。還有一個孩子這個時候也處于一個秩序期。就是當孩子為 了一片完整的面包被你撕開兩半,或者因為香蕉被你撥皮而哭泣的時候,要及時認識到你的孩子正處于一個秩序期,這個時期孩子要求每個東西都很完美。這樣有助 于他認識自我。有了明顯的自我后,長大后也能容易跟別人建立明確的心理疆界。
滿足要點: 叛逆期,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
4歲-5歲 的心靈營養
孩子跟媽媽分離成功,開始獨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爸爸的肯定,贊美和鼓勵。
前3年媽媽幾乎可以完成全部照顧孩子,帶給孩子所需要的心靈營養。但是從這個時候起,爸爸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媽媽很難去代替爸爸做,即使做了,效果不 佳。比如爸爸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真高興,你是我的好兒子,你是這樣的聰明,勇敢等等,加上你想要表達的形容詞。爸爸可以這樣對女兒說:我真高興,你是我 的好女兒,你是這樣的美麗,善良……如果孩子小時候沒有及時的得到父親的認可,長大了缺乏自信心,自我認可度很低,對自我形象不接受,不認可自己的性別。 比如認可過的女孩子,她會覺得自己很有女性魅力,很欣賞自己,我是有價值的。而沒有得到認可的孩子就一生都自我價值很低,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很多同性 戀也是由于這個時期父親對自己性別的否定而發展來的。弗洛伊德也說過,爸爸的角色是幫助孩子塑造自己的生命和價值取向的。因為爸爸的愛是需要爭取的,而媽 媽的愛是無需爭取的。
滿足要點: 爸爸,你的責任重大而且無可替代!孩子最需要肯定,贊美和鼓勵。
6歲-7歲的心靈營養
孩子開始學習,開始學習情緒管理和人際關系。主要的學習對象是父母。父母的情緒是否穩定,父母跟人如何交往,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 父母如何跟自己的伴侶,長輩,朋友,同事相處。包括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反應,處理孩子的學習問題的態度,都給孩子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去模仿。比如父母對于感 情的表達是很含蓄的,從不在夫妻面前贊美對方,甚至不在夫妻面前有些擁抱的動作,那么孩子對于親密關系的模式也是這樣,長大了他跟他的另一半也是這樣相處 的。比如很多家長都要求孩子見了陌生人叫叔叔阿姨,見了長輩要稱呼。那么自己首先要做到很親切,自然的去稱呼自己的父母。所以當孩子有行為偏差,首先父母 要反省的是自己的夫妻關系如何,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如何呢?如果家庭是幸福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是會正常的成長的。
滿足要點: 你想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先成為范例。身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