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可真逗“別緊張,國外油價比俺高”[轉載]
以下內容僅為轉載,供大家參考,不代表斑竹及網站意見。
受國際原油價格急速上漲的影響,在前一期油價調整方案剛剛落槌,發改委又不得不再一次拿起漲價的大槌,大幅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每噸分別上調了500元人民幣,漲幅也是近年來最高的一次。
基礎能源漲價可不是鬧著玩的,到時候所有的商品都會跟著漲價,面對這接二兩三地漲勢,人們被迫發出了憤怒的吼聲,向這個中國經濟的“老大”發出了嚴重質問。而發改委則安慰和解釋說:“我國油價中目前未包括道路修建和養護的費用,這是我國石油價格構成與國外不同之處。歐洲國家石油價格中包括燃油稅(即用于道路建設和養護的專項稅收),同時出于環保要求和抑制石油資源消費的目的,對汽、柴油消費課以重稅,燃油稅在零售價格中比重通常超過50%,高的達70%以上。目前英國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為每升12.8元;法國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為每升12元,均比我國汽油平均零售價高2倍左右。美國各種稅收在零售價格中所占比重為20%左右,普通汽油價格為每升6.11元,比國內汽油平均價格高35%左右。我國還沒有實行燃油稅制度,即使考慮養路費負擔因素,國內消費者負擔也低于歐美國家。”(新華社)
看到這種解釋,不由得不讓人懷疑發改委是不是“秀逗”了?
第一,這種價格比較方法是不是有點不靠譜啊!很明顯,人家的油品是在附加了“燃油稅”以后公布的價格,是社會控制價和油價的混合價格,不是我們這種形式和意義上的油品價格。應該在國際上找出同我們一樣的,還沒有附加“燃油稅”的對象進行比對,或者是排除掉“燃油稅”考察實際油價的漲幅,這種把制度因素混和進商品價格有點不能接受。如果硬要這樣比對,哪好,你把人家的社會保障機制、福利狀況和勞動保障都拿出來比對一下,看看誰的綜合負擔最重?!
第二,這個“目前英國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為每升12.8元”也有問題。
據我國“勞動網”報道“在1966年至2006年的40年間,英國平均工資翻了28倍。 1966年,英國平均周工資為18英鎊(男職工23英鎊,女職工12英鎊), 其中醫生、教師、工人的周工資分別為57英鎊、27英鎊和20英鎊;1996年,英國平均周工資增至351英鎊,其中醫生、教師、工人的周工資分別為852英鎊、444英鎊和281英鎊;到2006年,英國平均周工資增至503英鎊(男職工571英鎊,女職工437英鎊),其中醫生、教師、工人的周工資分別為1348英鎊、640英鎊和432英鎊。”
而人民幣與英鎊的兌換價是1英鎊兌換15元人民幣,就以2006年英國平均月工資兌換人民幣(周工資503×4周×15元人民幣)計算,英國每月平均高達30180元人民幣,而我國平均月工資是多少呢?據國家統計局 2006年第3號公告顯示,2005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405元,那么月平均工資就是(18405元÷12月)=1533.75元人民幣。
月平均工資收入相差近20大倍,油品價格則只相差2倍,這么欣喜若狂如果不是“秀逗”了,是什么?!
?????????所謂的國際接軌:
?????????凡是收費的,都要和歐美接軌;
?????????凡是福利的,都要和非洲接軌。
受國際原油價格急速上漲的影響,在前一期油價調整方案剛剛落槌,發改委又不得不再一次拿起漲價的大槌,大幅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每噸分別上調了500元人民幣,漲幅也是近年來最高的一次。
基礎能源漲價可不是鬧著玩的,到時候所有的商品都會跟著漲價,面對這接二兩三地漲勢,人們被迫發出了憤怒的吼聲,向這個中國經濟的“老大”發出了嚴重質問。而發改委則安慰和解釋說:“我國油價中目前未包括道路修建和養護的費用,這是我國石油價格構成與國外不同之處。歐洲國家石油價格中包括燃油稅(即用于道路建設和養護的專項稅收),同時出于環保要求和抑制石油資源消費的目的,對汽、柴油消費課以重稅,燃油稅在零售價格中比重通常超過50%,高的達70%以上。目前英國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為每升12.8元;法國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為每升12元,均比我國汽油平均零售價高2倍左右。美國各種稅收在零售價格中所占比重為20%左右,普通汽油價格為每升6.11元,比國內汽油平均價格高35%左右。我國還沒有實行燃油稅制度,即使考慮養路費負擔因素,國內消費者負擔也低于歐美國家。”(新華社)
看到這種解釋,不由得不讓人懷疑發改委是不是“秀逗”了?
第一,這種價格比較方法是不是有點不靠譜啊!很明顯,人家的油品是在附加了“燃油稅”以后公布的價格,是社會控制價和油價的混合價格,不是我們這種形式和意義上的油品價格。應該在國際上找出同我們一樣的,還沒有附加“燃油稅”的對象進行比對,或者是排除掉“燃油稅”考察實際油價的漲幅,這種把制度因素混和進商品價格有點不能接受。如果硬要這樣比對,哪好,你把人家的社會保障機制、福利狀況和勞動保障都拿出來比對一下,看看誰的綜合負擔最重?!
第二,這個“目前英國汽油零售價折合人民幣為每升12.8元”也有問題。
據我國“勞動網”報道“在1966年至2006年的40年間,英國平均工資翻了28倍。 1966年,英國平均周工資為18英鎊(男職工23英鎊,女職工12英鎊), 其中醫生、教師、工人的周工資分別為57英鎊、27英鎊和20英鎊;1996年,英國平均周工資增至351英鎊,其中醫生、教師、工人的周工資分別為852英鎊、444英鎊和281英鎊;到2006年,英國平均周工資增至503英鎊(男職工571英鎊,女職工437英鎊),其中醫生、教師、工人的周工資分別為1348英鎊、640英鎊和432英鎊。”
而人民幣與英鎊的兌換價是1英鎊兌換15元人民幣,就以2006年英國平均月工資兌換人民幣(周工資503×4周×15元人民幣)計算,英國每月平均高達30180元人民幣,而我國平均月工資是多少呢?據國家統計局 2006年第3號公告顯示,2005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405元,那么月平均工資就是(18405元÷12月)=1533.75元人民幣。
月平均工資收入相差近20大倍,油品價格則只相差2倍,這么欣喜若狂如果不是“秀逗”了,是什么?!
?????????所謂的國際接軌:
?????????凡是收費的,都要和歐美接軌;
?????????凡是福利的,都要和非洲接軌。
posted on 2006-05-25 23:37 benchensz 閱讀(2608) 評論(7)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隨便寫寫-亂扯(基本不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