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 in Blog

                     一些技術文章 & 一些生活雜碎
          魂奴兒①
          書博山道中壁②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③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④ 
          欲說還休, 
          卻道新涼好個秋。
           
          【作者】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少年是曾聚眾參加耿
           京的抗金義軍。渡江南歸后,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淅東安撫使等職。
           一生力主抗金,屢陳恢復大計,因而頗遭當權者之忌,曾長期落職閑居于江西 
           上饒一帶。寧宗開禧年間,曾知鎮江府,不久又被罷黜。其詞與蘇軾齊名,多 
           抒寫報國雄心和有志不伸的感慨,豪縱奔放,沉郁悲壯,在南宋愛國詞中領袖
           一代。有《稼軒長短句》、《稼軒詞》。 

          【注釋】 
           ①又名《采桑子》,四十四字,平韻。 ②博山在今江西廣豐縣西南。因狀如
           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③強說愁:無愁而勉強說愁。 ④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多少事,欲
           說還休。” 

          【品評】 
             這首詞以“少年”與“而今”對比,表達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說 
           少年時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 
           習氣。下片轉入“而今”,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 
           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余, 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 所謂 
           “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 
           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
           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
           故意說得輕松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 
           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posted on 2005-11-07 21:25 Sung 閱讀(126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唐詩宋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建德市| 即墨市| 河南省| 油尖旺区| 叶城县| 宜州市| 积石山| 龙门县| 泽库县| 盐城市| 濉溪县| 咸宁市| 卓尼县| 宝丰县| 上高县| 远安县| 泰安市| 紫金县| 黄平县| 巴中市| 陇西县| 平顶山市| 桂东县| 巫溪县| 友谊县| 张家港市| 白山市| 通州区| 山东| 屏边| 札达县| 监利县| 兴隆县| 华容县| 永仁县| 高邮市| 泰兴市| 都昌县| 衡阳县| 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