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螞蟻 |
|
|||
風雨過后才見彩虹 |
公告
日歷
導航常用鏈接留言簿(174)隨筆分類(189)
0--感興趣的網站1--國內測試網站2--測試同行的blog
3--開發好友的blog最新評論
|
編寫背景:
前兩天在家過周末,有時間通過測試圈子逛了逛同行的blog,其中smilings的這篇文章寫的非常好,對一些想進入測試這個職業的新人是個很好的提醒!!!對于在測試這個職業上工作一段時間的同行來說,是一種。。。。。。。。 文章原URL地址:http://blog.csdn.net/Smilings/archive/2008/03/22/2207633.aspx 從一月份到現在,面試了二十個左右的研究生,滿意的很少,我開始去思考,到底是自己的要求過高,還是自己的面試方法有問題,抑或真的是現在的研究生的素質越來越低了? 我理想的人選,首先,我希望他對測試感興趣,有測試的感覺,測試并不是一件很有創造性的工作,但其中的樂趣,是很多coding高手所無法體會的,但需要發現其樂趣,必須要喜歡上測試,才會更有效地發現軟件存在的隱藏問題。其次,我希望他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對于在校的研究生的技術水平,我的要求不高,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SQL語句,會簡單得Linux命令,懂得用Java或C寫一個簡單的程序,這些知識,是需要在項目中使用到的技術,同時也是學校的基礎課程上的東西。最后,是他的態度和性格,我希望他是一個責任心很強、具有良好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的人,測試根軟件開發最大的不同是,開發工程師可以只關心自己所負責的模塊或功能,而測試則要把握全局,需要跟不同的人去溝通,發現問題需要協助不同的人去定位和解決,測試是一個團隊的工作,我希望招聘進來的人,能夠很快地融進我們的團隊中,謙虛地學習,踏實地工作。 我的這三個要求,似乎真的很高,因為當我以這三個標準去衡量我的candidate的時候,我總是滿懷希望地開始跟他們交談,而又失望地與他們告別。首先是筆試的題目,至少有一半人,最基本的SQL和Linux命令都是沒有把握地寫進卷子的。“這份題目你覺得怎樣啊?”我笑著問他們。“都是在學校學過的,不過忘記了,只要給我時間,我很快就會學會的。”果然都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那樣的自信。“我們的工作要求有一定的JAVA/Oracle/Linux技術基礎,如果給你時間,你要多長時間可以掌握呢?”“一兩周就可以了。”“我們的招聘要求里面有些清楚這些要求嗎?”“有。”“你從發簡歷到面試,大約多長時間了呢?”“兩周左右。”“那你為什么不利用這兩周把招聘要求中的技術都好好溫習一下呢?”我仍然笑著問,只是接下來大多都是沉默。我發覺這個問題,真的能問倒所有人。其實,我不是想為難他們,只是,他們都是名牌大學研一或研二的學生啊,這些基礎我當年大學三年級就已經可以靈活運用了,這些命令我也經常會忘記,但是,每次自己去面試之前,都會花些時間認真地復習一下招聘要求中的技術,有備而戰。其實,我想看的是這個來面試的人,是否在來之前有認真地準備,我只是想看他對這個機會的態度。插一條記錄到數據庫中,居然有人用add,真叫我心疼!同事批評我說,別總拿態度來作要求,只要你給他培訓兩個月,什么技術不會?用add還是用insert into有什么關系?只要他足夠聰明就可以了。態度真的不重要嗎?我真的不需要他們有技術基礎嗎?他們真的可以沒有任何基礎就進來,這些技術,我兩周的培訓就可以讓他們掌握,只是,他們的態度,我沒信心讓他們在兩周之內扭轉。當他們可以很高效地干活的時候,恐怕他們又要馬上回學校去了。如果我培訓的成本,已經遠遠高于我自己做的成本,那么,我寧愿自己辛苦一些。不要怪我以態度作為評判的準則。 簡歷,是用人單位初步刷選的一份資料,有些簡歷看上去就像一份草稿,或者是所展示的資料并不符合我們的要求,通常我們都會放棄進一步去了解。有些人的簡歷做得很漂亮,好像什么都會,而且還有很多的項目經驗,看上去似乎很有吸引力,但簡歷給人的印象未必就是真實的。每個公司都希望招聘進來的人可以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因為這意味著他們一進來就可以給公司干活了,可以節省很多的培訓成本。我也喜歡有項目經驗的人,我還很喜歡跟他們聊他們曾做過的一兩個項目,因為在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出他的思維、表達和技術。簡歷中的項目經驗可以是假的,但在面試的時候就不能假了,在面試過程中的交流足以讓我們判斷出這個人的技術水平和思維能力。很多人,在簡歷中寫著正在做的項目或一兩個月之前做的項目,當我們問他有關系統的框架或某個功能的流程時,表達起來卻是不夠清晰,再深入一些去追問,回答就差強人意了。我在想,是因為他們不善于表達,還是他們本身沒有深入理解過自己所做的項目,甚至是自己根本上就沒有這些項目經驗?企業或者也應該思考一下,是否應該給沒有項目經驗的人一些平等的機會,以免他們投其所好,將簡歷粉飾得很漂亮,但事實上又沒有那樣的真實。我可以理解他們,因為簡歷寫上如果連項目經驗都沒有,可能他們就連面試的機會也沒有了,只是,有了面試機會,但如果沒有把握這個機會的實力或者沒有做好把握機會的準備,有了也是白有。 我最看重的,是這個人是否具有測試的感覺以及興趣,我希望他對自己的發展和選擇是清晰的,我希望他能清楚自己為什么來應聘,如果他來只是純粹的找一個工作機會,或是沖著公司的名氣而來,而對于測試是什么,自己所選擇的這個測試機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長遠發展都不清楚,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是否能夠將他的潛力挖掘出來呢?我沒把握。而這樣的candidate,偏偏又不少。
評論:
|
![]() |
|
Copyright © lijun | Powered by: 博客園 模板提供:滬江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