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的起源 【趙斌原創】
大乘佛教興起于印度,傳到中亞、中國、日本、爪哇、蘇門答臘甚至錫蘭。大乘佛教倡導“人法二空”,不以阿羅漢而以具有成佛本性的菩薩為理想表率,重視對眾生的慈愛。
大乘佛教的主要宗派有中觀派(空宗)、瑜伽派(唯識宗)、嚴華宗、一乘法門(天臺宗)、凈土宗和禪宗。
嚴華宗強調萬物同意,相信絕對真實的存在以及現象與本源的同一。此宗于7世紀興起于中國。對11世紀新儒學思潮有重大影響。
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在幽州名氣很大。在幽州都督張仁愿的贊助下,嚴華和尚來到潭柘寺開山建寺,收買了嘉福寺(今潭柘寺)附近的土地,一破敗了的嘉福寺為中心,重建寺廟,修筑殿宇,擴建寺院,開拓了潭柘寺的出行。后被人尊為潭柘寺的“開山祖師”。因嚴華和尚屬于嚴華宗,故而潭柘寺就成了北京地區第一座確定了宗派的寺院,同時也是嚴華宗在北京地區的第一座寺院。
【趙斌原創,保留一切權利,轉載請保留引用:www.aygfsteel.com/zhaobin,注明轉載除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