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統建設
信息系統建設的原則
1-高層管理人員介入:一個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總是為企業的總體目標服務,而真正能夠理解企業總體目標的人必然是那些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只有他們才能知道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系統,也只有他們才知道有多大的投入是值得的,而超過了這個界限就是浪費。CIO首席信息官出現。
2-用戶參與開發:
●用戶有確定的范圍
●用戶應當參與從信息系統概念規劃和設計階段,直到系統運行的整個過程,當信息系統交接以后,他們就成為系統的使用者。
●用戶應當深度參與系統開發,用戶以什么身份參與開發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3-自頂向下規劃:信息不一致對于信息系統來說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堅持自頂向下規劃原則對于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來說致關重要,這種規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達到信息的一致性。同時,這種規劃不能取代信息系統的詳細設計,必須鼓勵信息系統各子系統的設計者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有創造性的設計。
4-工程化:發展初期,信息系統大都成為少數開發者的“專利”,系統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都非常差。后來,信息工程及系統工程等工程化方法被引入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之中,才使得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序的解決
5-其他
●創新性原則:先進性
●整體性原則:完整性
●發展性原則:超前性
●經濟性原則:實用性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1-結構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且應用最廣泛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之一,它假定被開發的系統是一個結構化的系統,因而其基本思想是將系統的生命周期劃分為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維護,這種方法遵循系統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使用一定的開發工具,完成規定的文檔,在結構化和模塊化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結構化方法的開發過程一般是先把系統功能視為一個大的模塊,然后根據系統分析設計的要求進一步分解或組合模塊。
主要特點有:
●開發目標清晰化
●工作階段各式化
●開發文檔規范化
●設計方法結構化
2-快速原型法:是一種根據需求,利用系統開發工具快速地建立一個系統模型展示給用戶,在此基礎上與用戶交流,最終實現用戶需求的信息系統快速開發的方法。開發過程包括系統需求分析,系統初步設計,系統調試,系統檢測。用戶僅需在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階段完成對應用系統的簡單描述,開發者在獲取一組基本需求定義后利用開發工具生成應用系統原型,快速建立一個目標應用系統的最初版本,并把它提交給用戶試用,評價,根據用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和補充,從而形成新的版本給用戶,多次反復,直到生成一個用戶滿意的方案為止。
具有開發周期短,見效快及與業務人員交流方便的優點,特別適用于那些用戶需求模糊,結構性比較差的信息系統的開發。
3-企業系統規劃方法:
BSP-企業系統規劃,最早由IBM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研制并使用的一種企業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BSP方法是企業戰略數據規劃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礎,即后兩種方法是在BSP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EPS的目標是提供一個信息系統規劃,用于支持企業短期的和長期的信息需求。
4-戰略數據規劃方法:它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做好企業戰略數據規劃,它有非常明顯的異質性和專有性。
要點如下:
●數據環境對于信息系統至關重要。企業數據環境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變化,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把靜態且獨立的信息資源通過戰略數據規劃重建企業數據環境,使其成為集成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對一個現代企業來說是更為迫切的任務。
●4種數據環境:數據文件,應用數據庫,主題數據庫,信息檢索系統
●建設主題數據是信息系統開發的中心任務。這里的主題數據庫并不指數據庫的大小,也不指數據庫的功能,而指那些面向企業的業務主題的數據庫。所謂業務主題,是指企業的核心業務和主導流程。
●圍繞主題數據庫搞好應用軟件開發。
5-信息工程方法:它與企業系統規劃法和戰略數據規劃方法是一種交叉關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兩種方法的總結和提升,而其他兩種方法則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礎和核心。
信息工程方法與信息系統開發的其他方法相比,很大不同是信息工程不僅是一種方法,還是一門工程學科,它第一次把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工程化了。工程化指有一整套成熟并規范的工程方法,技術,標準,程序和規范,使得開發工作擺脫隨意性和多變性,其目標是信息系統的開發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動化的道路。
6-面向對象法:是對客觀世界和一種看法,它把客觀世界從概念上看成是一個由相互配合而協作的對象所組成的系統。信息系統開發的面向對象方法的興起是信息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集成了以前各種方法的優點,避免了各自的一些缺點。
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利用面向對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實體,關系和屬性等,同時運用封裝,繼承及多態等機制來構造模擬現實系統的方法。傳統的結構化設計方法的基本點是面向過程,系統被分解成若干個過程。而面向對象的方法采用構造模型的觀點,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各個步驟的共同目標是建造一個問題域的模型。在面向對象的設計中,初始元素是對象,然后將具有共同特征的對象歸納成類,組織類之間的等級關系構造類庫。在應用時,在類庫中選擇相應的類。
1-高層管理人員介入:一個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總是為企業的總體目標服務,而真正能夠理解企業總體目標的人必然是那些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只有他們才能知道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信息系統,也只有他們才知道有多大的投入是值得的,而超過了這個界限就是浪費。CIO首席信息官出現。
2-用戶參與開發:
●用戶有確定的范圍
●用戶應當參與從信息系統概念規劃和設計階段,直到系統運行的整個過程,當信息系統交接以后,他們就成為系統的使用者。
●用戶應當深度參與系統開發,用戶以什么身份參與開發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3-自頂向下規劃:信息不一致對于信息系統來說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堅持自頂向下規劃原則對于信息系統的開發和建設來說致關重要,這種規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達到信息的一致性。同時,這種規劃不能取代信息系統的詳細設計,必須鼓勵信息系統各子系統的設計者在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有創造性的設計。
4-工程化:發展初期,信息系統大都成為少數開發者的“專利”,系統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都非常差。后來,信息工程及系統工程等工程化方法被引入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之中,才使得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序的解決
5-其他
●創新性原則:先進性
●整體性原則:完整性
●發展性原則:超前性
●經濟性原則:實用性
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1-結構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且應用最廣泛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之一,它假定被開發的系統是一個結構化的系統,因而其基本思想是將系統的生命周期劃分為系統調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維護,這種方法遵循系統工程原理,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使用一定的開發工具,完成規定的文檔,在結構化和模塊化的基礎上進行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結構化方法的開發過程一般是先把系統功能視為一個大的模塊,然后根據系統分析設計的要求進一步分解或組合模塊。
主要特點有:
●開發目標清晰化
●工作階段各式化
●開發文檔規范化
●設計方法結構化
2-快速原型法:是一種根據需求,利用系統開發工具快速地建立一個系統模型展示給用戶,在此基礎上與用戶交流,最終實現用戶需求的信息系統快速開發的方法。開發過程包括系統需求分析,系統初步設計,系統調試,系統檢測。用戶僅需在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階段完成對應用系統的簡單描述,開發者在獲取一組基本需求定義后利用開發工具生成應用系統原型,快速建立一個目標應用系統的最初版本,并把它提交給用戶試用,評價,根據用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和補充,從而形成新的版本給用戶,多次反復,直到生成一個用戶滿意的方案為止。
具有開發周期短,見效快及與業務人員交流方便的優點,特別適用于那些用戶需求模糊,結構性比較差的信息系統的開發。
3-企業系統規劃方法:
BSP-企業系統規劃,最早由IBM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研制并使用的一種企業信息系統開發方法。
BSP方法是企業戰略數據規劃方法和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礎,即后兩種方法是在BSP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EPS的目標是提供一個信息系統規劃,用于支持企業短期的和長期的信息需求。
4-戰略數據規劃方法:它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做好企業戰略數據規劃,它有非常明顯的異質性和專有性。
要點如下:
●數據環境對于信息系統至關重要。企業數據環境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變化,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把靜態且獨立的信息資源通過戰略數據規劃重建企業數據環境,使其成為集成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對一個現代企業來說是更為迫切的任務。
●4種數據環境:數據文件,應用數據庫,主題數據庫,信息檢索系統
●建設主題數據是信息系統開發的中心任務。這里的主題數據庫并不指數據庫的大小,也不指數據庫的功能,而指那些面向企業的業務主題的數據庫。所謂業務主題,是指企業的核心業務和主導流程。
●圍繞主題數據庫搞好應用軟件開發。
5-信息工程方法:它與企業系統規劃法和戰略數據規劃方法是一種交叉關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兩種方法的總結和提升,而其他兩種方法則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礎和核心。
信息工程方法與信息系統開發的其他方法相比,很大不同是信息工程不僅是一種方法,還是一門工程學科,它第一次把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工程化了。工程化指有一整套成熟并規范的工程方法,技術,標準,程序和規范,使得開發工作擺脫隨意性和多變性,其目標是信息系統的開發走上智能化,程序化和自動化的道路。
6-面向對象法:是對客觀世界和一種看法,它把客觀世界從概念上看成是一個由相互配合而協作的對象所組成的系統。信息系統開發的面向對象方法的興起是信息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集成了以前各種方法的優點,避免了各自的一些缺點。
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利用面向對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實體,關系和屬性等,同時運用封裝,繼承及多態等機制來構造模擬現實系統的方法。傳統的結構化設計方法的基本點是面向過程,系統被分解成若干個過程。而面向對象的方法采用構造模型的觀點,在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各個步驟的共同目標是建造一個問題域的模型。在面向對象的設計中,初始元素是對象,然后將具有共同特征的對象歸納成類,組織類之間的等級關系構造類庫。在應用時,在類庫中選擇相應的類。
posted on 2006-02-04 22:36 Java Fly 閱讀(714) 評論(1)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