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軟件測試之旅:(7)啟程——Scrum中的測試工作者
加入到Linux部門后不久,就遇到一個可謂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需要基于業內新的通信架構(ATCA,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rchitecture)硬件,在Linux系統上實現公司老產品的功能。后來還要研究OpenSAF(Open Service Availability Framework),看看是否以及如何融入到我們的實現中去,我們還專門為之分配了時間,每天都有預留部分時間以供大家學習、交流。
當時更讓人激動的是這個新項目將采用一種新的軟件開發方式,叫做Scrum。小組長問我想不想加入這個項目,我說先等等,這可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玩意兒誒,晚上我突擊學習,在網上瘋狂地搜索資料,了解這個Scrum。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當時(05年底)網上還沒什么中文資料呢,都只有看英文的才行。最終,我被它所吸引,決定加入。除了Scrum本身,項目經理是呂毅(到目前為止還是唯一的中國人CST,Certified Scrum Trainer),我們的后援團包括我后來加入的Flexible Company(其實是公司內的一個團隊,專注于支持敏捷轉型),以及Bas Vodde和Craig Larman。而且,我加入的時候團隊才只進行了一個Sprint而已,也算是趕了個早。團隊僅有的三位成員都是很資深的同事,而且里面還有一位不掛名的架構師,在浙大讀碩士的時候就已經和老師合著出版過Linux的著作,有這樣的高手在,何愁學不到東西,又有何理由不加入這樣的優秀團隊呢?
而我為他們提供的價值則是,專業的測試思維(注意不是能力)。我加入的第一個迭代,團隊之前驗證通過沒有發現問題的實現,被我發現起碼是二三十個問題,印象中這也一定程度上幫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認可我是個靠譜的測試人員。
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是自由度,這個項目得到了管理層極大的支持,由于Scrum模式在國外的研發中心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管理層決定引入杭州研發中心進行試點,也因此給予我們可以拋棄所有現有流程負擔的自由,完全可以自主決定自己使用的開發流程。而之前的工作中,我們的測試流程和各種規范詳盡完備但卻顯得有些笨重累贅,我早有想法要改變它,但自己對流程制定并無發言權,新項目則可以提供這樣的自由。
posted on 2012-08-06 09:57 順其自然EVO 閱讀(23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測試學習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