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從事工作之后,小尋很久沒寫什么了,現在對我來說,工作之余,研究一下技術,可能以成為一種樂趣,當人們做有益他人的事情,而不求回報,總是快樂。希望下來的內容也能給你帶去快樂。
關于嵌入式linux開發并不是一句話,或一篇文章能講清楚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但有時候,就是那么一兩篇文章,將我們從一個陌生領域的門外進入門內。。。。
如果沒記錯,以前有位兄弟在驅動的文章里提出一個問題,現在我便把它拿出來
看完你寫的"驅動沒什么新鮮玩意兒",我在想,LDD那本書居然還在出版,讓我非常疑惑.僅僅填幾個結構就是驅動程序了啊....怎么連寫個積存器的動作都沒....
當時我解釋了很多,如今看來實在是廢話,呵呵,隨著對技術認識,可以簡單的解釋:前面的linux驅動是建立在操作系統之上的,而這位朋友所說的寄存器設置是指在嵌入式開發領域,可以說嵌入開發和驅動開發是兩個交叉的學科,嵌入式開發里不一定全是驅動開發,驅動開發也不全限定在嵌入式平臺。
關于Linux驅動,我想需要解釋一個問題,”軟件是如何在硬件上跑起來的?”
從軟件的角度看上去,所有的硬件(寄存器)都是地址(如0x00010011),在arm上大多是32位的。那么為什么要用寄存器?舉個例子,對arm9處理器做編程,通過對寄存器的編程,如:
LDR r0 , =0x56000010
MOV r1 , #0x00000400
STR r1 , [r0] @設置GPBCON寄存器,將GPB5端口(引腳)設置為輸出
LDR r0 , =0x56000014
MOV r1 , #0x00000000
STR r1 , [r0] @設置CPBDAT寄存器,使GPB5 輸出為0低電平
MAIN_LOOP:
B MAIN_LOOP
我們就將GPB5設置為輸出端口,并讓GPB5輸出低電平,在開發板上您就會看到第一個LED燈被點亮。
從上面的簡單例子看到,通過對寄存器的設置,目的是對硬件做配置,使硬件我們的軟件所用。所以如果硬要在軟件和硬件之間架起橋梁的話,那么這個橋梁便是寄存器,和那些地址了。關于這些地址,我們可以通過手冊獲得,有時候需要做些許計算。
在這這里大家也許更關心的是:C是如何訪問硬件吧?
這里講到的是裸跑所以必須有一段程序先對內存堆棧做一下配置,這樣我們的C才能跑得起來(關于這部分,由于不是重點就不多講了)
#define GPBCON (*(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56000010)
#define GPBDAT (*(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56000014)
int main(void)
{
GPBCON = 0x00000040; //設置GPBCON寄存器,將GPB5端口(引腳)設置為輸出
GPBDAT = 0x00000000; //設置CPBDAT寄存器,使GPB5 輸出為0低電平
return 0
}
我們可以看到它其實和前面的匯編沒什么區別,只不過是比較好讀罷了。
不少的處理器都為連在她周圍的硬件(的寄存器),分配給他們自己的地址空間,軟件便是通過地址空間來訪問這些硬件。如果您很想從事這方面的開發,必要的硬件知識是不可少的^_^
地震讓大伙知道:居安思危,才是生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