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35歲后鈣質流失速度會加快,男性每年以0.5~1%的比例流失,女性則是1~2%,停經后的婦女流失更快,每年流失速度是3~5%。因此,這些人群要學會適當補鈣,除了喝牛奶等常規補鈣方法之外,可通過膳食、負重運動方式增強骨骼健康。
人體的鈣99%存在于骨頭,剩下的1%則是用來維持心臟跳動等生理機能,當鈣質不足時,人體的鈣會優先用于維持生理機能,長期下來骨頭中的鈣質會越來越少。
骨折死亡率高
專家建議18歲以上每日應攝取1000毫克鈣質,而民眾一半以上皆攝取不足,長期會造成骨松,研究顯示髖關節骨折第1年平均死亡率為22%,相當于乳癌第2期的死亡率,要當心。
喝牛奶難補足
雖然牛奶屬于高鈣食物,但要喝1公升才能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而熱量也高達768大卡,因此不建議只靠單一食物來補充鈣質,最好均衡飲食。
多做負重運動
想要促進骨骼健康,平時可多做負重運動,而走路、爬樓梯等就是最簡單的負重運動,可刺激骨骼生長與強壯。另外,也要減少摔跤機會,比較能預防發生骨折。
可再補充鈣片
就算均衡飲食,仍有5成機率無法攝取足夠的鈣質,建議可再補充鈣片,建議先考慮含鈣量,其中碳酸鈣含鈣量最高,但注意每錠鈣片含鈣量應在500毫克內,身體較容易吸收。
牛奶若喝太多,還可能造成牛奶癥候群,也就是鈣質攝取過多,腎臟來不及代謝,因而造成腎臟負擔,要特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