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突域(物理分段):①連接在同一導線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說是②同一物理網段上所有節點的集合或③以太網上競爭同一帶寬的節點集合。這個域代表了沖突在其中發生并傳播的區域,這個區域可以被認為是共享段。在OSI模型中,沖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層的概念,連接同一沖突域的設備有:Hub,Repeater或者其他進行簡單復制信號的設備。也就是說,用Hub或者Repeater連接的所有節點可以被認為是在同一個沖突域內,它不會劃分沖突域。
而第二層設備(網橋,交換機)第三層設備(路由器)都可以劃分沖突域的,當然也可以連接不同的沖突域。簡單的說,可以將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電纜,而將網橋等看成是一束電纜。
廣播域:接收同樣廣播消息的節點的集合。如:在該集合中的任何一個節點傳輸一個廣播幀,則所有其他能收到這個幀的節點都被認為是該廣播幀的一部分。由于許多設備都極易產生廣播,所以如果不維護,就會消耗大量的帶寬,降低網絡的效率。
由于廣播域被認為是OSI中的第二層概念,所以象Hub,交換機等第一、第二層設備連接的節點被認為都是在同一個廣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層交換機則可以劃分廣播域,即可以連接不同的廣播域。
可以在交換機上設置來避免沖突域.
沖突域(collision domain):所有直接連接在一起的,而且必須競爭以太網總線帶寬的節點都可以認為是處在同一個沖突域中,說白了就是一次只有一個設備發送信息,其他的只能等待。
廣播域(broadcast domain),廣播域是一個邏輯上的計算機組,該組內的所有計算機都會收到同樣的廣播信息。
交換機的每一個端口為一個沖突域,每一個端口都連接一個獨立網段。
交換一詞最早出現于電話系統,特指實現兩個不同電話機之間話音信號的交換,完成該工作的設備就是電話交換機。所以從本意上來講,交換只是一種技術概念,即完成信號由設備入口到出口的轉發。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該定義的所有設備都可被稱為交換設備。由此可見,“交換”是一個涵義廣泛的詞語,當它被用來描述數據網絡第二層的設備時,實際指的是一個橋接設備;而當它被用來描述數據網絡第三層的設備時,又指的是一個路由設備。
一組競爭信道訪問的站稱為沖突域。
集線器的英文稱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線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絡的傳輸距離,同時把所有節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它工作于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參考模型第一層,即“物理層”。
集線器與網卡、網線等傳輸介質一 樣,屬于局域網中的基礎設備,采用CSMA/CD(一種檢測協議)訪問方式。
集線器屬于純硬件網絡底層設備,基本上不具有類似于交換機的"智能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它也不具備交換機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發送數據時都是沒有針對性的,而是采用廣播方式發送。也就是說當它要向某節點發送數據時,不是直接把數據發送到目的節點,而是把數據包發送到與集線器相連的所有節點。這種廣播發送數據方式有兩方面不足:(1)用戶數據包向所有節點發送,很可能帶來數據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獲他人的數據包;(2)由于所有數據包都是向所有節點同時發送,加上以上所介紹的共享帶寬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網絡塞車現象,更加降低了網絡執行效率。(3)非雙工傳輸,網絡通信效率低。集線器的同一時刻每一個端口只能進行一個方向的數據通信,而不能像交換機那樣進行雙向雙工傳輸,網絡執行效率低,不能滿足較大型網絡通信需求。
正因如此,盡管集線器技術也在不斷改進,但實質上就是加入了一些交換機(SWITCH)技術,發展到了今天的具有堆疊技術的堆疊式集線器, 有的集線器還具有智能交換機功能。可以說集線器產品已在技術上向交換機技術進行了過渡,具備了一定的智能性和數據交換能力。但隨著交換機價格的不斷下降, 僅有的價格優勢已不再明顯,集線器的市場越來越小,處于淘汰的邊緣。盡管如此,集線器對于家庭或者小型企業來說,在經濟上還是有一點誘惑力的,特別適合家 庭幾臺機器的網絡中或者中小型公司作為分支網絡使用。
HUB是一個多端口的轉發器,當以HUB為中心設備時,網絡中某條線路產生了故障,并不影響其它線路的工作。所以HUB在局域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多數的時候它用在星型與樹型網絡拓撲結構中,以RJ45接口與各主機相連(也有BNC接口),HUB按照不同的說法有很多種類。
HUB按照對輸入信號的處理方式上,可以分為無源HUB、有源HUB、智能HUB。
無源HUB:它是最次的一種(詞土了點兒^_^),不對信號做任何的處理,對介質的傳輸距離沒有擴展,并且對信號有一定的影響。連接在這種HUB上的每臺計算機,都能收到來自同一HUB上所有其它電腦發出的信號;
有源HUB:有源HUB與無源HUB的區別就在于它能對信號放大或再生,這樣它就延長了兩臺主機間的有效傳輸距離;
智能HUB:一聽這詞就知道這家伙一定比那兩個強!智能HUB除具備有源HUB所有的功能外,還有網絡管理及路由功能。在智能HUB網絡中,不是每臺機器都能收到信號,只有與信號目的地址相同地址端口計算機才能收到。有些智能HUB可自行選擇最佳路徑,這就對網絡有很好的管理。
按其它方法還有很多種類,如10M、100M、10/100M自適應HUB等等,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現在的市場價格貴不到那去,盡量買好一點的。
如果我們經常接觸網絡,對作為構建局域網的基礎設備集線器應該不會陌生,但是對于集線器背后各方面的知識,我們又知道多少呢?
集線器有多少個廣播域和沖突域:1個, 1個 。
通常概念上講 交換機分割沖突域路由器分割廣播域。
沖突是指在同一個網段上,同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信號在發送,否則兩個信號相互干擾,即發生沖突。沖突會阻止正常幀的發送。沖突域是指能夠發生沖突的網段。沖突域大了,有可能導致一連串的沖突,最終導致信號傳送失敗。
單播和廣播是兩種主要的信息傳送方式,廣播方式是指一臺主機同時向網段中所有的其他計算機發送信息,廣播方式會占用大量的資源。
廣播域是指廣播能夠到達的網段范圍。因此,廣播域的大小要有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網絡設備對降低沖突域和廣播域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中繼器和集線器可以放大信號,但是它不區分有效信號與無效信號,因此會擴大沖突域。網橋和交換機、路由器不會傳遞干擾和無效幀,因此可以降低沖突域。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不傳遞廣播數據包,所以可以降低廣播域;除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以外其他設備傳遞廣播數據包,所以擴展了廣播域。
交換機具有地址學習功能,可以分割沖突域,甚至可以把交換機上的一個端口看成是一個沖突域。
交換機只能構建單一的廣播域,不過使用VLAN功能后,它能夠將網絡分割成多個廣播域
集線器
用集線器連接在一起的,都可以并為一個沖突域 .
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采用的是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于連接不同的網段并且找到網絡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于交換機之后,就像交換機產生于集線器之后,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絡層。由于交換機工作在 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絡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絡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件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絡,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絡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絡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墻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絡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組建局域網當然要用到交換機或者路由器,不過用路由器最好。
而第二層設備(網橋,交換機)第三層設備(路由器)都可以劃分沖突域的,當然也可以連接不同的沖突域。簡單的說,可以將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電纜,而將網橋等看成是一束電纜。
廣播域:接收同樣廣播消息的節點的集合。如:在該集合中的任何一個節點傳輸一個廣播幀,則所有其他能收到這個幀的節點都被認為是該廣播幀的一部分。由于許多設備都極易產生廣播,所以如果不維護,就會消耗大量的帶寬,降低網絡的效率。
由于廣播域被認為是OSI中的第二層概念,所以象Hub,交換機等第一、第二層設備連接的節點被認為都是在同一個廣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層交換機則可以劃分廣播域,即可以連接不同的廣播域。
可以在交換機上設置來避免沖突域.
沖突域(collision domain):所有直接連接在一起的,而且必須競爭以太網總線帶寬的節點都可以認為是處在同一個沖突域中,說白了就是一次只有一個設備發送信息,其他的只能等待。
廣播域(broadcast domain),廣播域是一個邏輯上的計算機組,該組內的所有計算機都會收到同樣的廣播信息。
交換機的每一個端口為一個沖突域,每一個端口都連接一個獨立網段。
交換一詞最早出現于電話系統,特指實現兩個不同電話機之間話音信號的交換,完成該工作的設備就是電話交換機。所以從本意上來講,交換只是一種技術概念,即完成信號由設備入口到出口的轉發。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該定義的所有設備都可被稱為交換設備。由此可見,“交換”是一個涵義廣泛的詞語,當它被用來描述數據網絡第二層的設備時,實際指的是一個橋接設備;而當它被用來描述數據網絡第三層的設備時,又指的是一個路由設備。
一組競爭信道訪問的站稱為沖突域。
集線器的英文稱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線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擴大網絡的傳輸距離,同時把所有節點集中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它工作于OSI(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參考模型第一層,即“物理層”。
集線器與網卡、網線等傳輸介質一 樣,屬于局域網中的基礎設備,采用CSMA/CD(一種檢測協議)訪問方式。
集線器屬于純硬件網絡底層設備,基本上不具有類似于交換機的"智能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它也不具備交換機所具有的MAC地址表,所以它發送數據時都是沒有針對性的,而是采用廣播方式發送。也就是說當它要向某節點發送數據時,不是直接把數據發送到目的節點,而是把數據包發送到與集線器相連的所有節點。這種廣播發送數據方式有兩方面不足:(1)用戶數據包向所有節點發送,很可能帶來數據通信的不安全因素,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就能非法截獲他人的數據包;(2)由于所有數據包都是向所有節點同時發送,加上以上所介紹的共享帶寬方式,就更加可能造成網絡塞車現象,更加降低了網絡執行效率。(3)非雙工傳輸,網絡通信效率低。集線器的同一時刻每一個端口只能進行一個方向的數據通信,而不能像交換機那樣進行雙向雙工傳輸,網絡執行效率低,不能滿足較大型網絡通信需求。
正因如此,盡管集線器技術也在不斷改進,但實質上就是加入了一些交換機(SWITCH)技術,發展到了今天的具有堆疊技術的堆疊式集線器, 有的集線器還具有智能交換機功能。可以說集線器產品已在技術上向交換機技術進行了過渡,具備了一定的智能性和數據交換能力。但隨著交換機價格的不斷下降, 僅有的價格優勢已不再明顯,集線器的市場越來越小,處于淘汰的邊緣。盡管如此,集線器對于家庭或者小型企業來說,在經濟上還是有一點誘惑力的,特別適合家 庭幾臺機器的網絡中或者中小型公司作為分支網絡使用。
HUB是一個多端口的轉發器,當以HUB為中心設備時,網絡中某條線路產生了故障,并不影響其它線路的工作。所以HUB在局域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大多數的時候它用在星型與樹型網絡拓撲結構中,以RJ45接口與各主機相連(也有BNC接口),HUB按照不同的說法有很多種類。
HUB按照對輸入信號的處理方式上,可以分為無源HUB、有源HUB、智能HUB。
無源HUB:它是最次的一種(詞土了點兒^_^),不對信號做任何的處理,對介質的傳輸距離沒有擴展,并且對信號有一定的影響。連接在這種HUB上的每臺計算機,都能收到來自同一HUB上所有其它電腦發出的信號;
有源HUB:有源HUB與無源HUB的區別就在于它能對信號放大或再生,這樣它就延長了兩臺主機間的有效傳輸距離;
智能HUB:一聽這詞就知道這家伙一定比那兩個強!智能HUB除具備有源HUB所有的功能外,還有網絡管理及路由功能。在智能HUB網絡中,不是每臺機器都能收到信號,只有與信號目的地址相同地址端口計算機才能收到。有些智能HUB可自行選擇最佳路徑,這就對網絡有很好的管理。
按其它方法還有很多種類,如10M、100M、10/100M自適應HUB等等,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現在的市場價格貴不到那去,盡量買好一點的。
如果我們經常接觸網絡,對作為構建局域網的基礎設備集線器應該不會陌生,但是對于集線器背后各方面的知識,我們又知道多少呢?
集線器有多少個廣播域和沖突域:1個, 1個 。
通常概念上講 交換機分割沖突域路由器分割廣播域。
沖突是指在同一個網段上,同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信號在發送,否則兩個信號相互干擾,即發生沖突。沖突會阻止正常幀的發送。沖突域是指能夠發生沖突的網段。沖突域大了,有可能導致一連串的沖突,最終導致信號傳送失敗。
單播和廣播是兩種主要的信息傳送方式,廣播方式是指一臺主機同時向網段中所有的其他計算機發送信息,廣播方式會占用大量的資源。
廣播域是指廣播能夠到達的網段范圍。因此,廣播域的大小要有一定的限制。
不同的網絡設備對降低沖突域和廣播域所起的作用不同。
例如中繼器和集線器可以放大信號,但是它不區分有效信號與無效信號,因此會擴大沖突域。網橋和交換機、路由器不會傳遞干擾和無效幀,因此可以降低沖突域。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不傳遞廣播數據包,所以可以降低廣播域;除路由器和三層交換機以外其他設備傳遞廣播數據包,所以擴展了廣播域。
交換機具有地址學習功能,可以分割沖突域,甚至可以把交換機上的一個端口看成是一個沖突域。
交換機只能構建單一的廣播域,不過使用VLAN功能后,它能夠將網絡分割成多個廣播域
集線器
用集線器連接在一起的,都可以并為一個沖突域 .
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采用的是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于連接不同的網段并且找到網絡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于交換機之后,就像交換機產生于集線器之后,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絡層。由于交換機工作在 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絡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絡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件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絡,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絡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絡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墻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絡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組建局域網當然要用到交換機或者路由器,不過用路由器最好。
沖突域:處于同一網段上所有節點的集合,當某兩個以上的節點同時發送數據時,會產生沖突的區域。
廣播域:接收同樣廣播消息的節點的集合,當某個節點發送廣播消息,能夠接收到這個消息的所有的節點屬于同一廣播域。
原文: http://www.xici.net/#d92821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