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與路由器(Router)
Posted on 2010-12-15 11:16 幻海藍夢 閱讀(268)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通信產品--相關知識 號稱網絡硬件三劍客的集線器(Hub)、交換機(Switch)與路由器(Router)一直都是網絡界的活躍分子,但讓很多初入網絡之門的菜鳥惱火的
是,它們三者不僅外觀相似,而且經常呆在一起,要想分清誰是誰,感覺有點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吧!
三劍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線器
1.什么是集線器
在認識集線器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中繼器。在我們接觸到的網絡中,最簡單的就是兩臺電腦通過兩塊網卡構成“雙機互連”,兩塊網卡之間一般是由非屏蔽雙絞 線來充當信號線的。由于雙絞線在傳輸信號時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當信號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 離為100米。當兩臺電腦之間的距離超過100米時,為了實現雙機互連,人們便在這兩臺電腦之間安裝一個“中繼器”,它的作用就是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 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圖1)。

中繼器就是普通集線器的前身,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端口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接口,通過這些接口,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由于它在網絡中處于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2.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以圖2為例,圖中是一個具備8個端口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臺電腦。集線器處于網絡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臺 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并不會 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端口,當8個端口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 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于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臺電腦看完信息后,會因為信息 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3.集線器的特點
1)共享帶寬
集線器的帶寬是指它通信時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于中小型局域網的集線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適應三種。
10Mb帶寬的集線器的傳輸速度最大為10Mbps,即使與它連接的計算機使用的是100Mbps網卡,在傳輸數據時速度仍然只有10Mbps。 10/100Mbps自適應集線器能夠根據與端口相連的網卡速度自動調整帶寬,當與1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Mb;與100Mbps的網卡 相連時,其帶寬為100Mb,因此這種集線器也叫做“雙速集線器”。
集線器是一種“共享”設備,集線器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集線器為架構的網絡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臺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
由于集線器在一個時鐘周期中只能傳輸一組信息,如果一臺集線器連接的機器數目較多,并且多臺機器經常需要同時通信時,將導致集線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發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為什么會這樣呢?打給比方,以圖2為例,當計算機1正在通過集線器發信息給計算機8時,如果此時計算機2也想通過集線器將信息發給計算機7,當它試圖與 集線器聯系時,卻發現集線器正在忙計算機1的事情,于是計算機2便會“帶”著數據站在集線器的面前等待,并時時要求集線器停下計算機1的活來幫自己干。如 果計算機2成功地將集線器“搶”過來了(由于集線器是“共享”的,因此很容易搶到手),此時正處于傳輸狀態的計算機1的數據便會停止,于是計算機1也會去 “搶”集線器……

可見,集線器上每個端口的真實速度除了與集線器的帶寬有關外,與同時工作的設備數量也有關。比如說一個帶寬為10Mb的集線器上連接了8臺計算機,當這8臺計算機同時工作時,則每臺計算機真正所擁有的帶寬是10/8=1.25Mb!
2?半雙工
先說說全雙工:兩臺設備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通信雙方都能在同一時刻進行發送或接收操作,這樣的傳送方式就是全雙工。而處于半雙工傳送方式的設備,當其中一臺設備在發送數據時,另一臺只能接收,而不能同時將自己的數據發送出去。
由于集線器采取的是“廣播”傳輸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線器傳送數據時只能工作在半雙工狀態下,比如說計算機1與計算機8需要相互傳送一些數據,當計算機1 在發送數據時,計算機8只能接收計算機1發過來的數據,只有等計算機1停止發送并做好了接收準備,它才能將自己的信息發送給計算機1或其它計算機。
二、交換機
1.什么是交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并經過內部處理后轉發至指定端口,具備自動尋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于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 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2.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么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 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后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 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總線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端口都掛接在這條背部總線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 據包以后,處理端口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端口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 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應后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可 見,交換機在收到某個網卡發過來的“信件”時,會根據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戶口簿”快速將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萬一收信人的地址不 在“戶口簿”上,交換機才會像集線器一樣將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后從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換機會立刻將這個人的信息登記到“戶口簿”上,這 樣以后再為該客戶服務時,就可以迅速將信件送達了。
3.交換機的性能特點
1)獨享帶寬
由于 交換機能夠智能化地根據地址信息將數據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會像集線器那樣在傳輸數據時“打擾”那些非收信人。這樣一來,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 端口組之間的數據傳輸。并且每個端口都可視為是獨立的網段,相互通信的雙方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比如說,當A主機向D主機發送數 據時,B主機可同時向C主機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絡的全部帶寬――假設此時它們使用的是10Mb的交換機,那么該交換機此時的總流通量就等于 2×10Mb=20Mb。
2)全雙工
當交換機上的兩個端口在通信時,由于它們之間的通道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它們可以實現全雙工通信。
三、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區別
從兩者的工作原理來看,交換機和集線器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于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于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
其次,從工作方式來看,集線器采用一種“廣播”模式,因此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絡規模較大時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只有 發出請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他端口,因此交換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隔離沖突域和有效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另 外,從帶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端口傳送數據,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 模式下;而對于交換機而言,每個端口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當兩個端口工作時并不影響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 全雙工模式下。
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能與非智能的區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接多個計算機的網絡 設備,它只能起到信號放大和傳輸的作用,不能對信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為是一種智能型的集線器,它除了擁有 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尋址、交換、處理的功能。并且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送端與接受端獨立工作,不與其它端口發生關系,從而達到防止數據丟失和 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原文: http://www.linuxpk.com/20642.html
三劍客的工作原理
一、集線器
1.什么是集線器
在認識集線器之前,必須先了解一下中繼器。在我們接觸到的網絡中,最簡單的就是兩臺電腦通過兩塊網卡構成“雙機互連”,兩塊網卡之間一般是由非屏蔽雙絞 線來充當信號線的。由于雙絞線在傳輸信號時信號功率會逐漸衰減,當信號衰減到一定程度時將造成信號失真,因此在保證信號質量的前提下,雙絞線的最大傳輸距 離為100米。當兩臺電腦之間的距離超過100米時,為了實現雙機互連,人們便在這兩臺電腦之間安裝一個“中繼器”,它的作用就是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 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圖1)。

中繼器就是普通集線器的前身,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端口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接口,通過這些接口,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由于它在網絡中處于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2.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以圖2為例,圖中是一個具備8個端口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臺電腦。集線器處于網絡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臺 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并不會 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端口,當8個端口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 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于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臺電腦看完信息后,會因為信息 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3.集線器的特點
1)共享帶寬
集線器的帶寬是指它通信時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目前市面上用于中小型局域網的集線器主要有10Mbps、100Mbps和10/100Mbps自適應三種。
10Mb帶寬的集線器的傳輸速度最大為10Mbps,即使與它連接的計算機使用的是100Mbps網卡,在傳輸數據時速度仍然只有10Mbps。 10/100Mbps自適應集線器能夠根據與端口相連的網卡速度自動調整帶寬,當與10Mbps的網卡相連時,其帶寬為10Mb;與100Mbps的網卡 相連時,其帶寬為100Mb,因此這種集線器也叫做“雙速集線器”。
集線器是一種“共享”設備,集線器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集線器為架構的網絡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臺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
由于集線器在一個時鐘周期中只能傳輸一組信息,如果一臺集線器連接的機器數目較多,并且多臺機器經常需要同時通信時,將導致集線器的工作效率很差,如發生信息堵塞、碰撞等。
為什么會這樣呢?打給比方,以圖2為例,當計算機1正在通過集線器發信息給計算機8時,如果此時計算機2也想通過集線器將信息發給計算機7,當它試圖與 集線器聯系時,卻發現集線器正在忙計算機1的事情,于是計算機2便會“帶”著數據站在集線器的面前等待,并時時要求集線器停下計算機1的活來幫自己干。如 果計算機2成功地將集線器“搶”過來了(由于集線器是“共享”的,因此很容易搶到手),此時正處于傳輸狀態的計算機1的數據便會停止,于是計算機1也會去 “搶”集線器……

可見,集線器上每個端口的真實速度除了與集線器的帶寬有關外,與同時工作的設備數量也有關。比如說一個帶寬為10Mb的集線器上連接了8臺計算機,當這8臺計算機同時工作時,則每臺計算機真正所擁有的帶寬是10/8=1.25Mb!
2?半雙工
先說說全雙工:兩臺設備在發送和接收數據時,通信雙方都能在同一時刻進行發送或接收操作,這樣的傳送方式就是全雙工。而處于半雙工傳送方式的設備,當其中一臺設備在發送數據時,另一臺只能接收,而不能同時將自己的數據發送出去。
由于集線器采取的是“廣播”傳輸信息的方式,因此集線器傳送數據時只能工作在半雙工狀態下,比如說計算機1與計算機8需要相互傳送一些數據,當計算機1 在發送數據時,計算機8只能接收計算機1發過來的數據,只有等計算機1停止發送并做好了接收準備,它才能將自己的信息發送給計算機1或其它計算機。
二、交換機
1.什么是交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并經過內部處理后轉發至指定端口,具備自動尋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于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 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和其他端口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2.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采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么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 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后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 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總線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端口都掛接在這條背部總線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 據包以后,處理端口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端口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 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應后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可 見,交換機在收到某個網卡發過來的“信件”時,會根據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戶口簿”快速將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萬一收信人的地址不 在“戶口簿”上,交換機才會像集線器一樣將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后從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后,交換機會立刻將這個人的信息登記到“戶口簿”上,這 樣以后再為該客戶服務時,就可以迅速將信件送達了。
3.交換機的性能特點
1)獨享帶寬
由于 交換機能夠智能化地根據地址信息將數據快速送到目的地,因此它不會像集線器那樣在傳輸數據時“打擾”那些非收信人。這樣一來,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 端口組之間的數據傳輸。并且每個端口都可視為是獨立的網段,相互通信的雙方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比如說,當A主機向D主機發送數 據時,B主機可同時向C主機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絡的全部帶寬――假設此時它們使用的是10Mb的交換機,那么該交換機此時的總流通量就等于 2×10Mb=20Mb。
2)全雙工
當交換機上的兩個端口在通信時,由于它們之間的通道是相對獨立的,因此它們可以實現全雙工通信。
三、集線器與交換機的區別
從兩者的工作原理來看,交換機和集線器是有很大差別的。首先,從OSI體系結構來看,集線器屬于OSI的第一層物理層設備,而交換機屬于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設備。
其次,從工作方式來看,集線器采用一種“廣播”模式,因此很容易產生“廣播風暴”,當網絡規模較大時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當交換機工作的時候,只有 發出請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間相互響應而不影響其他端口,因此交換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隔離沖突域和有效抑制“廣播風暴”的產生。
另 外,從帶寬來看,集線器不管有多少個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條帶寬,在同一時刻只能有兩個端口傳送數據,其他端口只能等待,同時集線器只能工作在半雙工 模式下;而對于交換機而言,每個端口都有一條獨占的帶寬,當兩個端口工作時并不影響其他端口的工作,同時交換機不但可以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而且可以工作在 全雙工模式下。
如果用最簡單的語言敘述交換機與集線器的區別,那就應該是智能與非智能的區別。集線器說白了只是連接多個計算機的網絡 設備,它只能起到信號放大和傳輸的作用,不能對信號中的碎片進行處理,所以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錯。而交換機則可以看作為是一種智能型的集線器,它除了擁有 集線器的所有特性外,還具有自動尋址、交換、處理的功能。并且在數據傳遞過程中,發送端與接受端獨立工作,不與其它端口發生關系,從而達到防止數據丟失和 提高吞吐量的目的。
原文: http://www.linuxpk.com/2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