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網融合啟動的相關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
1. 通信產品知識
手機屏、電腦屏和電視屏連貫的信息獲取。
上游內容提供者 以及內容制作機構 都得面對這種模式下的消費習慣,需要針對這種內容分發的習慣進行改變和創新,提供更加便捷、流暢、成本更低的內容消費,這將給上游產業帶來一個巨大市場。
電信寬帶升級、廣電雙向網絡改造、機頂盒產業發展,以及基于音視頻內容的信息服務系統建設的有效投資,估算達2490億元;可激發和釋放社會的信息服務與終端消費近4390億元;數字內容開發制作、機頂盒生產與安裝等將新增就業崗位達20萬個。他認為,由此推動的固網寬帶業務將在一定程度上拉動GDP增長。
2010年6月底,中國公布首批試點名單,確定在北京、上海、武漢等12個地區(城市)展開三網融合試點,探索三網融合模式。首批三網融合試點城市既有4個省會城市,如哈爾濱、武漢、杭州、南京,也有4個計劃單列市深圳、青島、廈門、大連,還有1個非省會城市綿陽和1個城市群湖南長株潭城市群。同時,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也在列。
有線電視則是廣電發展寬帶業務的主力,從2007年的數據上看,美國寬帶業務發展迅速一方面原因得益于有線電視運營商的介入。從運營商分布上看,美國提供高速寬帶業務的運營商共有1323家,使用CableModem的提供商只有253家,使用ADSL和其他接入方式的分別有832家和238家,即數量上只占全國19%的有線電視服務提供商,提供了全國44.1%的寬帶接入服務。而發展到目前,美國已有57%的寬帶服務由有線電視運營商來提供,而世界平均30%的寬帶業務來自于廣電體系。
除了IPTV,有線電視業務,未來三網融合之后,物聯網將成為寬帶網絡應用的主要陣地,其中包括IBM早已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全球形成一個巨大的局域網,能夠在局域網中實現多種“智慧”概念,則需要更高的帶寬,同時對我們的帶寬有更高的要求,這里則不光是內部廣電和電信之爭,更多的則是應該同國際接軌,追上發達國家的三網融合水平。
三網融合最終是要實現多屏融合,那么必然會有大量的信息在網絡上跑,而帶寬的建設發展則成為重中之重。
11月4日消息 今年是三網融合的破冰之年,是其真正步入實施階段的關鍵一年。三網融合無疑是今年最搶眼的詞匯之一,三網融合到底有何意義?實施三網融合的關鍵點在哪里?其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流媒體網帶給您——眾口評說三網融合。
曹淑敏(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
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從今年6月份公布之后,到現在關于試點城市的具體方案和下一步的實施還不是非常明確。我國的三網融合進展比較緩慢,仍然是困難重重。這主要是因為,三網合一涉及行業利益、部門利益該如何協調的問題。
劉韻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聯通科技委主任):
三網融合的最終目標是讓老百姓高興,得到更好的服務,得到實惠,讓企業高興,提升競爭力,增加效益。三網融合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要統一認識,要明確政府和企業的職責,要加強協調的工作,把管理體制逐漸理順。除此之外,還要逐步加強協調工作。三網融合以后,將促進資源、技術和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對我國的整個信息產業的影響和推動意義非凡。
何棟材(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國家提倡三網融合,這對于國內的網絡資費比國外高這一現象來講是一個轉機。有了競爭寬帶市場將進入以資費下降、速率提高為手段的激烈競爭和高速發展時期。
盧鷹(UT斯達康首席執行官):
三網融合最大的挑戰實際上是思想的融合。隨著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缺的絕對不是來推動和建設三網融合需要的技術、資金或者是市場,缺的恰恰是對三網融合機會產生影響的認識。
宋俊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針對目前三網融合試點城市的推進進展,有些城市做的很好,廣電系統跟運營商配合的很密切,但是有些城市推進就比較緩慢。根本原因還是要看各部門的態度,三網融合需要大家合起勁來把蛋糕做大,這樣每個相關單位分到的蛋糕塊才能大。
史煒(國家發改委宏觀院體改所主任):
站在廣電的角度來說,三網融合肯定是新媒體,站在電信,三網融合肯定是增值業務,都是片面的,三網融合對中國強調的是,如何利用真正的網絡有效融合,把它的技術融合,建立統一的操作平臺,滲透到工業的標準化流程當中去,這是中國要做的。
羅小布(歌華有線副總):
三網融合是把權利給了老百姓,不在于你廣電怎么樣,電信怎么樣,你表現好一點,老百姓就會選你,你表現不好,你把老百姓得罪了,老百姓憑什么選你呢?電信也是一樣,電信做的挺好,對老百姓客客氣氣,什么都優惠,老百姓為什么還要選廣電呢?所以,服務是關鍵。
楊崑(工信部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副秘書長):
今年開始加快的三網融合應該說僅僅走到了國外發達國家三網融合的中早期的階段,新的市場機遇開始觸動傳統的監管體制和監管政策出現變化,但遠遠沒有變化到位。現在三網融合的機遇與挑戰是并存的。
楊景(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三網融合實際上是國家在推動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在這個規劃中有七個大部分,其中一個是新興信息產業。新興信息產業又分六個方向,第一個是下一代通信網,第二個是物聯網,第三個就是三網融合。
張順頤(南京郵電大學博士生導師、原副校長):
隨著三網融合試點名單公布,三網融合逐漸拉開序幕,運營商首先要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陣地,并使之成為比競爭對手強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思考如何拓展領域。
杜百川(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
三網融合就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漫長沒有止境的過程。隨著新技術的融合,也將不斷會有新業務產生和融合。三網融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給市民更多的選擇權。
包冉(原《中國數字電視》總編):
出臺試點城市名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地方廣電及電信部門間的相互協調,只有處理好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三網融合才能取得突破進展。
流媒體網:
三網融合元年,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政策迷局,部委博弈,業務迷霧、運營迷惑下的無所適從。 三網融合,給產業帶來了喧嘩但缺失我們期待中的繁榮。
三網融合意味著以后家里的固定電話線、寬帶線和數字電視線這三條線,使三條線中的任意一條線都能完成原來要三條線做的事。在惠及相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同時,三網融合也成為了拉動投資的主力。據國務院三網融合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估算,三網融合啟動的相關產業市場規模達6880億元。
這塊“肥肉”到底能養活多少人?展望三網融合業務的未來,應該說三網融合未來必定是一幅百花齊放、欣欣向榮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