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QUEE ALIGN="…"
behavior="…"
BGCOLOR="…"
DIRECTION="…"
HEIGHT="…"
WIDTH="…"
HSPACE="…"
VSPACE="…"
LOOP="…"
SCROLLAMOUNT="…"
SCROLLDELAY="…"
>…</MARQUEE>
align: 對齊方式 LEFT,CENTER,RIGHT,TOP,BOTTOM (不用多說了)
behavior: 用于設定滾動的方式,主要由三種方式:
behavior="scroll": 表示由一端滾動到另一端;
behavior="slide": 表示由一端快速滑動到另一端,且不再重復;
behavior="alternate" : 默認值——表示在兩端之間來回滾動。
direction: left(默認值) 左; right 右;up 上;down 下;
bgcolor: 背景顏色
height: 高度
weight: 寬度
Hspace/vspace: 分別用于設定滾動字幕的左右邊框和上下邊框的寬度。作用大概和css中的margin差不多
scrollamount: 用于設定每個連續滾動文本后面的間隔,該間隔用像素表示,以上是官方說法,其實就是滾動的速度,值不能太大,要不從視覺角度來說,是沒反應的.值越大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scrolldelay: 延遲時間
loop: 這個屬性大家也很熟悉,循環次數;loop=-1的時候一直重復循環(默認值)
好,現在我們再來接觸一些Dcode的一些知識。
首先是兩個鼠標事件
onmouseover: 鼠標觸發事件---當用戶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對象內時觸發
onmouseout: 鼠標滑出事件---當用戶將鼠標指針移出對象邊界時觸發
這里要用到的是 this.start() 與this.stop()
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體;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意思就是鼠標移到marquee的內容上的時候停止循環,鼠標移開marquee 又開始移動。
繼續
innercode: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起始和結束標簽內的 code
innerText: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起始和結束標簽內的文本
scrollLeft: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左邊界和窗口中目前可見內容的最左端之間的距離
scrollTop: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最頂端和窗口中可見內容的最頂端之間的距離。PS:大家不要想當然的以為有scrollRigh和scrollDown :)
scrollDelay: 設置或獲取字幕滾動的速度,要創建垂直滾動的字幕,請將其 scrollLeft 屬性設定為0,要創建水平滾動的字幕,請將其 scrollTop 屬性設定為 0,這將覆蓋任何腳本設置
scrollHeight: 獲取對象的滾動高度
scrollAmount: 設置或獲取介于每個字幕繪制序列之間的文本滾動像素數
offsetTop: 獲取對象相對于版面或由 offsetTop 屬性指定的父坐標的計算頂端位置
offsetLeft: 獲取對象相對于版面或由 offsetParent 屬性指定的父坐標的計算左側位置
offsetHeight: 獲取對象相對于版面或由父坐標 offsetParent 屬性指定的父坐標的高度。
setInterval: 交互時間。它從載入后,每隔指定的時間就執行一次表達式
clearInterval: 使用 setInterval 方法取消先前開始的間隔事件。
behavior="…"
BGCOLOR="…"
DIRECTION="…"
HEIGHT="…"
WIDTH="…"
HSPACE="…"
VSPACE="…"
LOOP="…"
SCROLLAMOUNT="…"
SCROLLDELAY="…"
>…</MARQUEE>
align: 對齊方式 LEFT,CENTER,RIGHT,TOP,BOTTOM (不用多說了)
behavior: 用于設定滾動的方式,主要由三種方式:
behavior="scroll": 表示由一端滾動到另一端;
behavior="slide": 表示由一端快速滑動到另一端,且不再重復;
behavior="alternate" : 默認值——表示在兩端之間來回滾動。
direction: left(默認值) 左; right 右;up 上;down 下;
bgcolor: 背景顏色
height: 高度
weight: 寬度
Hspace/vspace: 分別用于設定滾動字幕的左右邊框和上下邊框的寬度。作用大概和css中的margin差不多
scrollamount: 用于設定每個連續滾動文本后面的間隔,該間隔用像素表示,以上是官方說法,其實就是滾動的速度,值不能太大,要不從視覺角度來說,是沒反應的.值越大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scrolldelay: 延遲時間
loop: 這個屬性大家也很熟悉,循環次數;loop=-1的時候一直重復循環(默認值)
好,現在我們再來接觸一些Dcode的一些知識。
首先是兩個鼠標事件
onmouseover: 鼠標觸發事件---當用戶將鼠標指針移動到對象內時觸發
onmouseout: 鼠標滑出事件---當用戶將鼠標指針移出對象邊界時觸發
這里要用到的是 this.start() 與this.stop()
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體; mso-ascii-font-family: Verdana; mso-hansi-font-family: Verdana">意思就是鼠標移到marquee的內容上的時候停止循環,鼠標移開marquee 又開始移動。
繼續
innercode: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起始和結束標簽內的 code
innerText: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起始和結束標簽內的文本
scrollLeft: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左邊界和窗口中目前可見內容的最左端之間的距離
scrollTop: 設置或獲取位于對象最頂端和窗口中可見內容的最頂端之間的距離。PS:大家不要想當然的以為有scrollRigh和scrollDown :)
scrollDelay: 設置或獲取字幕滾動的速度,要創建垂直滾動的字幕,請將其 scrollLeft 屬性設定為0,要創建水平滾動的字幕,請將其 scrollTop 屬性設定為 0,這將覆蓋任何腳本設置
scrollHeight: 獲取對象的滾動高度
scrollAmount: 設置或獲取介于每個字幕繪制序列之間的文本滾動像素數
offsetTop: 獲取對象相對于版面或由 offsetTop 屬性指定的父坐標的計算頂端位置
offsetLeft: 獲取對象相對于版面或由 offsetParent 屬性指定的父坐標的計算左側位置
offsetHeight: 獲取對象相對于版面或由父坐標 offsetParent 屬性指定的父坐標的高度。
setInterval: 交互時間。它從載入后,每隔指定的時間就執行一次表達式
clearInterval: 使用 setInterval 方法取消先前開始的間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