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76, comments - 240,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7

          類型化:形而上學的信仰

          Posted on 2009-02-21 19:43 canonical 閱讀(1767) 評論(2)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設計理論
                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要求被試者將青草,公雞,牛三個東西分 成兩組,結果多數中國兒童將青草和牛分成一組,而多數美國兒童將公雞和牛分成一組。中國人的思想中青草和牛之間存在現實的關系,牛吃草,而西方人的典型邏 輯是公雞和牛都屬于動物這一范疇。通過分類將物體類型化,這是西方人從小就接受的訓練。據說美國嬰兒學習名詞的速度要快于動詞,而中國的嬰兒則相反,這并不是偶然的。

                 中國人的傳統哲學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事物之間存在著禍福相依的辯證轉化關系。而古希臘人強調個體意識,以兩分法看待世界,他們將世界看成是孤立的物體組成(原子論)構成,然后選擇一個孤立物體(脫離背景),開始研究它的各項屬性,接著將屬性泛化,構成分類的基礎。西方語言中大量抽象概念都是從作為屬性的形容詞直接轉化而來,例如 white --> whiteness 。而中文中很少有精確的類型定義,而多半是富有表現力的,隱喻性的詞語,例如我們不談論抽象的白,而只說雪白,沒有抽象的 size ,而只說具體的大小。

                 亞里士多德認為鐵球在空氣中下落是因為它具有“重性”,而木塊在水中漂浮是因為木塊具有“輕性”。這種將一切原因歸結為事物內在屬性的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西方人認識到背景的存在和作用,但使得他們可以把問題簡化。

                 古希臘人對于類型的熱衷源于他們對于永恒的迷戀。靜態的亙古不變的世界才是他們的思想棲息的場所。具體的物體是易逝的,多變的,只有抽象的類型才是永恒的存在,也只有抽象概念之間的關系才是永真的聯系。而具體實例之間的關聯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可靠的。



                 將具有某一屬性的所有物體定義為一個集合,這一做法在上世紀初被發現會引起邏輯悖論,動搖了整個數學的基礎,它絕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單純。但確定無疑的是,通過類型來把握不變的事實是一種非常重要且有效的認識策略。面向對象語言強調名詞概 念,從引入類定義以及類之間的繼承關系開始,這符合西方一貫的作風。而 Ruby 這種強調實例間關系的動態語言首先由日本人發明,可能也不是偶然的。雖然現在大家都在玩高科技了,可實際販賣給你的多半仍然是包治百病的祖傳秘方。文化可能造成認知上的一種偏執,在技術領域這一現象并沒有被清楚的意識到。

           

          Feedback

          # re: 類型化:形而上學的信仰  回復  更多評論   

          2009-02-25 09:55 by duduli
          中國的人或許更注重“關聯”這一關系,如牛吃草,牛和草之間就存在著一個吃與被吃的關系。
          而國外的人更注重“對象”,牛與雞都是動物的這一類,所以都可以抽象為動物,所以在面向對象的編程方面或許中國人要付出更多的時間。
          而在面向過程的語言中,中國人喜歡盤算,今天就考慮明天的事情,所以在這方面有優勢。

          # re: 類型化:形而上學的信仰  回復  更多評論   

          2009-04-28 15:53 by aimao
          不錯的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北省| 南昌县| 龙川县| 邳州市| 临泽县| 宁武县| 新绛县| 新昌县| 尚志市| 喀喇沁旗| 衡水市| 汪清县| 恭城| 博湖县| 开江县| 肇源县| 沙河市| 英超| 新干县| 台安县| 安阳市| 康马县| 镇江市| 华蓥市| 普兰店市| 通江县| 体育| 南皮县| 永康市| 滕州市| 广州市| 广东省| 金川县| 陆良县| 武胜县| 崇阳县| 南安市| 江永县| 南漳县| 双鸭山市|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