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一次啟用多功能大廳,就和青年同志聚在一塊,因為十幾年后,你們就是商務部的當家人。這個大廳用白色楓木做底,黑色花崗石做柱,其設計理念是黑白分明、柔中有剛。
青年是商務工作的生力軍,用不了幾年,你們就會成長起來,在工作中獨當一面。部機關干部28歲以下的有近400人。因此,我部是一個年輕的部、有朝氣的部。毛主席講過一段非常著名的話: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中國的前途是屬于你們的。 ” 這段話很生動,既親切,又有歷史感,給人以溫暖和力量,伴隨著像我這樣歲數的人走過了人生幾十年的歷程。
形容青年,古往今來的話很多,令人難忘的還有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的一段: “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 。未來的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青年的競爭。中國作為貿易大國,有朝一日雄于世界,成為貿易強國,就是要靠年輕人,這是歷史的趨勢。
歷史上,中國曾是開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經濟強國。在明朝,我國的生產總量占到世界的35%左右,在當時的世界十大都市中,中國有6個。在清代,中國的生產能力也在全球的25%以上。西安過去叫長安,早在唐代就有朱雀十里長街,寬
青年面對人生時有兩個特點。一方面,有發展的各種可能,有無限的潛力,像
一個人掌握的所有資源里,最寶貴的就是時間,這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如果不能緊張起來,抓住時間,就是浪費生命。毛主席給抗大題寫的校訓是 “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 ,這既是社會、政治的要求,也是人生哲學的提煉。有些人說現在太緊張、太忙了,其實,緊張是充實,忙是福氣,說明你干了實事,干了正事,充分利用了時間,說明社會需要你。整天游手好閑好嗎?那是在消磨時光。一些同志議論,是不是加班多了?我不贊成盲目加班,但必要的加班也是一種充實,也是一種動力,如果還能受到領導批評,那更是 “ 偏得 ” 了,壓力常常會變成動力。青年要不怕累,如果年紀輕輕就圖輕快、圖享受,肯定沒出息, “ 怠惰者,生之墳墓 ” 。
青年人怎樣才能成才?我的體會,除了高尚的理想和正確的方向,還需要具備幾個具體條件。
第一,要聰明,要有悟性。有些人不會舉一反三,連錯三次都改不過來。聰明的人,你說一句,點撥一下,他能想出背后三句的道理;缺乏悟性的人,你說三句,他未必能領悟一句的真意,人的素質就是不一樣。小平同志講, “ 要找明白人 ” ,就是要找聰明、有悟性的人。用東北話講,就是 “ 透亮人 ” ,一看就明白,心有靈犀一點通。毛主席還講, “ 要有學識 ” ,什么叫學識?就是學問和見識。光有書本知識不行,還要有見識,就是有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有前瞻性。
第二,要勤奮。聰明、悟性還不夠,別人工作八小時、十小時,你只干六小時,能行嗎?顯然不行。再聰明的人,如果只是很 “ 瀟灑 ” 、很 “ 超脫 ” ,不去開足馬力、全力以赴,也無法在競爭中獲勝。反之,悟性少一些的人,若能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也能彌補不足。老話說的好,勤能補拙。如果不努力,耍小聰明,就會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青年人剛剛工作,即使是碩士、博士,也不等于大智,要把聰明變成智慧,必須經過反復歷練。有多少付出,才有多少回報。工作本領在于日積月累,嫻熟才能生巧,刻苦才能有所作為。
第三,要高標準。只有聰明、刻苦仍然不夠,還要有工作的高標準。毛主席講,要 “ 精益求精 ” ;
第四,要持之以恒。做到了聰明、勤奮、高標準,還是不夠,必須持之以恒。毛主席說: “ 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 ” 。古人講: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能堅持十年、十五年,才能見成效;堅持二十年、三十年,才叫矢志不渝。武俠片中說:要 “ 十年磨一劍 ” ,如果一年磨一劍,這個劍就不行。人生是長跑,不是短跑,就像跑
第五,要克己守法。為什么要講這一點?因為誰違了法,就是突破了禁區,跨越了紅線,就會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一念之差,會令一些人悔恨終身。有些人一直表現不錯,聰明、能干、刻苦,出了不少力,也有成績,但后來 “ 出了事 ” ,誰也幫不了,這就叫 “ 一票否決 ” ,令人十分遺憾。人生就是這樣,不能有非分之想,不能有貪財之念。我在遼寧工作時,有位法院院長被抓起來,他后來說,真不該收錢,現在 “ 連腸子都悔青了 ” 。我相信他說的是心里話,但已經晚了。人非圣賢,不可能不犯錯誤,但要 “ 多做好事,少做錯事,不做壞事 ” 。清朝徐士林寫過一首詩: “… 不有一腔真熱血,廟堂未許說經綸。 … 雙睛不染金銀氣,才是英雄一輩人。 ” 從青年時期就廉潔自律,不取不義之財,才能成為令人尊敬的公務員。
第六,要謙虛謹慎,又要敢想敢干。這是一個辯證關系。青年不能恃才傲物,瞧不起人。你有多大本事,也是初出茅廬,必須謙虛謹慎。世界之大,浩浩湯湯;人才之多,能人之上有能人。由此觀之,沒有驕傲的理由。但又不要變成謹小慎微,把自己磨成個鵝卵石,圓滑、世故。不能為了升官,見張三不得罪,見李四好好好,誰也不招惹、不得罪,在精神上就退化了。不敢想,不敢干,不會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胡主席提倡創新,而創新不僅要有思維的功力,還要有探索的勇氣,有時,勇氣比智慧還重要。毛主席提倡 “ 不怕鬼、不信邪,要敢字當頭 ” ,小平同志主張 “ 要敢闖敢冒 ” ,領袖們的勇氣很值得我們學習。一般來說,青年最有朝氣,但人們的開創精神并不是同年齡成比例的,世上既有 “ 八十歲的青年 ” ,如鄧小平,雖高齡,還發表了南巡講話,思想最解放;也有 “ 二十歲的老人 ” ,一些同志年輕輕的,就老氣橫秋,老于世故。我們在青年時代,就應對自己的處世哲學有科學、開朗的定位,要有樂于挑戰、上下求索的精神;如果患得患失,瞻前顧后,就沒有辦事的心思了。
有的同志可能認為,要做到這幾條 “ 夠累的 ” ,其實,志愿報效國家的人,他們在心理上不會感到累,而是處于一種執著追求并不斷超越自我的愉快狀態,精神好,心情也好。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是在旁觀,而是把自己擺了進去,以主人的意識去開拓。既然是 “ 為自己干 ” ,難道還累嗎?就像毛主席青年時代所講, “ 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做誰做?我們不干誰干? ” 反過來,如果覺得自己是被某單位雇傭的,是跟單位簽了合同不能不干,那么干多了就吃虧,就會感到誰欠了你的。鐘點兒不是不可以計算,但算多了,就成了雇傭主義,就在心理上把自己當成了 “ 外人 ” ,工作就不會痛快。青年要大氣,要以天下為已任。有了這種氣概和情感,所有的行為就變得自然而然了。情感是一種力量,有了對民族和百姓的情感,就不會感得累。反之,若有討價還價之心,就會很累,還不知不覺降低了自己。現在的中國是市場經濟,企業雇員確實關心自己的利益,這很自然。但你們是國家的公務員,面對工作,就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為一點得失郁郁寡歡,不要陷入李清照所描述的那種心態: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 。
過去大學生不多,一般來說,大學畢業后就端上了鐵飯碗。現在,人才不那么奇缺了,就業壓力很大,競爭激烈,大學生也可能找不到工作。因此更要珍惜工作的機會,珍惜自己走過的路和曾經的付出。
雖然我們從事商務工作,也要讀點歷史。諸葛亮《誡子書》中有句話, “ 志當存高遠,慕先賢 ” , “ 慕先賢 ” 就是要仰慕前輩,學習、繼承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和精神財富。人類文明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人生短暫,再偉大的人物,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有限的,而且因其濃縮就更為寶貴。青年人不要整天上網、看電視,要多讀好書,學習先人的思想精華。只有不懈追尋并汲取前人的思想精華,體會他們的事業和精神,并融會貫通,才能使自己短暫的生命,充分享有歷史長河的養分,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進步更快,并有所超越。比如毛主席的文章,很多是在延安窯洞里,在大兵壓境、炮火連天的險境中,屏神靜氣,用毛筆一筆一筆寫出來的,是傳世之作,也是大家風范。
去年到武漢,參觀毛主席舊居。當年的服務員回憶說:毛主席的襯衣,件件都是打了補丁的。主席每天吃飯,就用一個小竹籃提過去,非常簡樸。我們的前輩身居高位,粗茶淡飯,但可以縱論古今,治國興邦。想到這兒,名牌服飾、山珍海味,實在與人的身價無關。
先賢所達到的精神境界是令人敬佩的。我在福州參觀林則徐的故居。他在少年時寫了一副對聯: “ 海到無涯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 ,可見其少年時的志向。后來他遭貶,賦閑在家,又寫了一副對聯: “ 讀書靜坐各得半日,清風明月不用一錢 ” ,身處逆境卻心態平和,潛心學習和思考。他還留下一句感人肺腑的話: “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遇到什么困難得失,想想這句話,心里就踏實。
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的未來。所謂 “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當代青年的責任是什么?就是胡主席提出的建設 “ 創新型國家 ” ,建設 “ 和諧世界 ” ,要堅持科學發展,堅持和平發展,這是中華民族的偉業,商務部的青年同志也應該成為其中的生力軍。讓我們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