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VS 國外
國內VPS服務商一般使用Virutozzo,以Windows VPS居多,服務商良莠難辨,價格一般較高,支付方便,中文客服,需要備案,理論上網絡速度應該好于國外VPS,但不一定,有時不太穩定,同時存在電信/網通問題,一般有帶寬限制。
國外VPS服務商一般使用OpenVZ或者Xen,一般都是Linux VPS,價格適中,一般需要用信用卡或者Paypal支付,主要通過英語郵件或者ticket溝通,不需要備案,對于國內用戶速度略慢,但一般可以接受,一般有流量限制,內容需要注意版權問題。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我選擇使用國外的VPS,當時初步列出5個候選對象JB WebHosting、CheapVPS、FsckVPS、Linode、Slicehost。
我把這5個VPS分為2組:
1、JB WebHosting、Linode、Slicehost
Linode、Slicehost技術、服務評價都很好,Lindoe的控制面板是自己做的,而且很棒,JB WebHosting、Linode都是SoftLayer(一個美國的數據中心)的轉售,價格也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JB WebHosting提供了一款配置更低的$10/月的VPS,但如果希望價格低,不如選擇第2組中的FsckVPS。Linode性價比比 Slicehost高,這一組Linode勝出。
2、CheapVPS、FsckVPS
CheapVPS和FsckVPS是同一家公司的,CheapVPS價格比FsckVPS貴,兩者價格差別主要是在初始設置時,FsckVPS是自動 的,CheapVPS是人工服務的,另外CheapVPS提供的功能多(Xen、控制面板),并且在英國也有數據中心。CheapVPS經常會有特別優 惠,2008年底的時候他那款512內存的VPS就賣過$10,比FsckVPS的還超值。這兩家的評價遠不如Linode、Slicehost,如果選 擇這兩家VPS當然是貪圖便宜,FsckVPS勝出。
技術支持方面,打分標準主要是我在調查過程中取得信息的容易程度,Linode和Slicehost做的不錯,Blog、wiki、FQA 、BBS、IM都有,而且很活躍,甚至包括很多技術教程。CheapVPS和FsckVPS一般,論壇帖子少、形同虛設,JB的論壇干脆被上千條垃圾廣告 占領了,當然一般郵件技術支持每個服務商都有。
VPS一般都提供對內存、硬盤、流量的升級,FsckVPS只能直接整體升級配置到下一個等級,而Linode可以靈活地決定對內存、硬盤、流量的升級。 另外,升級可以在原主機上升級,也可以換一個放置更高初始等級VPS的主機,一般規模比較小的VPS服務商會把各種不同初始等級的VPS混放在同一臺服務 器上,畢竟這樣比較節省成本,Linode則是分開放置的:
How many Linodes share a host?
We group Linodes of the same plan together onto the hosts. A Linode 360 host has no more than 40 Linodes on it. A Linode 540 host has no more than 30. Linode 720 host: 20 Linodes; Linode 1080 host: 15; Linode 1440 host: 10; Linode 2880: 5.
如果升級后的配置超過了下一個初始等級,建議換主機,這樣可以增加CPU等共享資源的使用量。
Linode VS FsckVPS
我的意見是:這兩者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方案,虛擬化技術上不同,服務提供上不同,反映出來的就是價格上的差異,求性能、便宜買FsckVPS(當然可以關注 一下cheapVPS的特價優惠,cheapVPS的網速比FsckVPS快、穩定),求穩定+技術+服務+擴展性買Linode。
但這兩個都不是我的最終選擇,我最后選的是一個新的VPS服務商DiaVPS,主要基于以下的考慮:
1、中國人開的美國VPS,中文總比英文舒適;
2、價格適中,初始方案選擇余地多,我買的時候有8折優惠的活動;
3、既然是面向國內客戶的,網絡速度當然很快,不上面5個VPS都好;
4、支持支付寶,我沒有信用卡;
5、中文QQ客服,溝通起來比較方便,并且接觸下來感覺不錯;
6、基于Xen虛擬技術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還是正確的,畢竟是第一次使用VPS,對很多方面比較陌生,中文QQ客服幫了大忙,如果是純美國的VPS服務商,光用英語Ticket 來Ticket去的夠頭痛了,還不一定會回答所有的問題,畢竟選擇是Unmanaged VPS。因此,強烈推薦VPS新手選擇DiaVPS,有VPS使用經驗并且手頭比較寬的可以選擇Linode。
國內VPS服務商一般使用Virutozzo,以Windows VPS居多,服務商良莠難辨,價格一般較高,支付方便,中文客服,需要備案,理論上網絡速度應該好于國外VPS,但不一定,有時不太穩定,同時存在電信/網通問題,一般有帶寬限制。
國外VPS服務商一般使用OpenVZ或者Xen,一般都是Linux VPS,價格適中,一般需要用信用卡或者Paypal支付,主要通過英語郵件或者ticket溝通,不需要備案,對于國內用戶速度略慢,但一般可以接受,一般有流量限制,內容需要注意版權問題。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我選擇使用國外的VPS,當時初步列出5個候選對象JB WebHosting、CheapVPS、FsckVPS、Linode、Slicehost。
我把這5個VPS分為2組:
1、JB WebHosting、Linode、Slicehost
Linode、Slicehost技術、服務評價都很好,Lindoe的控制面板是自己做的,而且很棒,JB WebHosting、Linode都是SoftLayer(一個美國的數據中心)的轉售,價格也差不多,唯一的區別是JB WebHosting提供了一款配置更低的$10/月的VPS,但如果希望價格低,不如選擇第2組中的FsckVPS。Linode性價比比 Slicehost高,這一組Linode勝出。
2、CheapVPS、FsckVPS
CheapVPS和FsckVPS是同一家公司的,CheapVPS價格比FsckVPS貴,兩者價格差別主要是在初始設置時,FsckVPS是自動 的,CheapVPS是人工服務的,另外CheapVPS提供的功能多(Xen、控制面板),并且在英國也有數據中心。CheapVPS經常會有特別優 惠,2008年底的時候他那款512內存的VPS就賣過$10,比FsckVPS的還超值。這兩家的評價遠不如Linode、Slicehost,如果選 擇這兩家VPS當然是貪圖便宜,FsckVPS勝出。
技術支持方面,打分標準主要是我在調查過程中取得信息的容易程度,Linode和Slicehost做的不錯,Blog、wiki、FQA 、BBS、IM都有,而且很活躍,甚至包括很多技術教程。CheapVPS和FsckVPS一般,論壇帖子少、形同虛設,JB的論壇干脆被上千條垃圾廣告 占領了,當然一般郵件技術支持每個服務商都有。
VPS一般都提供對內存、硬盤、流量的升級,FsckVPS只能直接整體升級配置到下一個等級,而Linode可以靈活地決定對內存、硬盤、流量的升級。 另外,升級可以在原主機上升級,也可以換一個放置更高初始等級VPS的主機,一般規模比較小的VPS服務商會把各種不同初始等級的VPS混放在同一臺服務 器上,畢竟這樣比較節省成本,Linode則是分開放置的:
How many Linodes share a host?
We group Linodes of the same plan together onto the hosts. A Linode 360 host has no more than 40 Linodes on it. A Linode 540 host has no more than 30. Linode 720 host: 20 Linodes; Linode 1080 host: 15; Linode 1440 host: 10; Linode 2880: 5.
如果升級后的配置超過了下一個初始等級,建議換主機,這樣可以增加CPU等共享資源的使用量。
Linode VS FsckVPS
我的意見是:這兩者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方案,虛擬化技術上不同,服務提供上不同,反映出來的就是價格上的差異,求性能、便宜買FsckVPS(當然可以關注 一下cheapVPS的特價優惠,cheapVPS的網速比FsckVPS快、穩定),求穩定+技術+服務+擴展性買Linode。
但這兩個都不是我的最終選擇,我最后選的是一個新的VPS服務商DiaVPS,主要基于以下的考慮:
1、中國人開的美國VPS,中文總比英文舒適;
2、價格適中,初始方案選擇余地多,我買的時候有8折優惠的活動;
3、既然是面向國內客戶的,網絡速度當然很快,不上面5個VPS都好;
4、支持支付寶,我沒有信用卡;
5、中文QQ客服,溝通起來比較方便,并且接觸下來感覺不錯;
6、基于Xen虛擬技術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還是正確的,畢竟是第一次使用VPS,對很多方面比較陌生,中文QQ客服幫了大忙,如果是純美國的VPS服務商,光用英語Ticket 來Ticket去的夠頭痛了,還不一定會回答所有的問題,畢竟選擇是Unmanaged VPS。因此,強烈推薦VPS新手選擇DiaVPS,有VPS使用經驗并且手頭比較寬的可以選擇Linode。
----------
VPS使用手記目錄
http://www.eoss.cn/blog/vps_new_to_new/
歡迎訪問我的blog: http://www.eoss.cn/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