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自動化測試成功公式
和各位親交流一下我對自動化測試的想法,歡迎各位專家拍磚。我認為,成功的自動化測試工程的成功公式為:
成功(100%)=高效的自動化測試框架平臺(30%)+合理科學的自動化測試用例設計策略及實現(35%)+持續運營維護(25%)+其他(10%)
高效的自動化測試框架平臺(30%):
咱們測試部門現在的自動化測試框架的水平,在全國絕對處于非常領先的地位。全國的IT企業里面,擁有和我們類似框架的沒有幾家。我們現在已經越過了河 流,游到了對岸,而大多數還在摸著石頭嘗試過河。我們的改變也是最近幾個月的事情,之前雖對自動化工具有所研究,但純粹靠編程來實現自動化測試,不適合我 們公司(測試用例稍有修改,就需要重新編譯打包,沒人喜歡;我們的業務測試人員的編碼水平也不足以完成大量用例的編寫)。
雖對取得的成績自豪,但是咱們的工具還沒到冰封代碼的時刻,我們還有很多想法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實現,也需要更多的人力……新的正能量的加入,是個很好 的開始。我也寫好了半年開發計劃,期待半年后,一個更完整,遵循簡單、高效理念的框架為大家所喜愛。這個30%,測試工具開發部門可以拿到滿分的 120%!
合理科學的自動化測試用例設計策略及實現(35%):
自動化測試用例設計策略是個很大的話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
需要自動化的比例?
–》自動化測試屬于功能測試的一部分,自動化測試帶來效率改變的同時,也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去創建及維護測試腳本,需在投入和產出之間找到平衡。把Testlink上面所有的功能用例都自動化—即使這是未來的規劃方向—這也是不現實的。那些最穩定、功能最重要的功能模塊才需要自動化。
自動化什么樣的用例?
–》軟件測試用 例的設計有橫向與縱向之分,工程學上以較長為縱、較短為橫,縱向指的完整的業務流程用例設計,橫向設計即切面設計,把功能模塊從大向小細分。 Testlink上面的用例大都屬于后者,事無巨細都考慮的很清楚。對于自動化測試,因投入成本問題,選取縱向設計的用例比較科學合理。建議:重新設計合 理的自動化測試用例,而不是簡單盲目選用testlink上面已有用例。你,如何認為呢?
相信自動化測試用例數目嗎?
–》打開testlink,咱們的“NGB系統端”和“SmartTV系統”的用例數在8000左右啊!!!8000個用例全都自動化實在沒有必要,也沒可能。大部分用例也是只有標題,沒有內容。還不如80個覆蓋重要功能的完整業務流程的縱向測試用例實在啊!
……
持續運營維護(25%):
自動化測試不是一次性筷子工程,而是需要我們不斷的運營維護,我們運營維護的時間越長,從中受益也越大。運行后及時分析結果,反饋bug給開發或者完善測試腳本。產品升級之后,也需要更新測試腳本的。
其他(10%):
其他影響因素,如果其他90%都做得很好,自動化項目還是失敗了,都可以歸于此。當項目組想告別刀耕火種的方式時,建議以實施自動化測試作為績效考核之一。審核機制,建議同時關注自動化測試的產量和質量,不要只相信數字,不要相信國內的免檢產品。
其他的其他……
posted on 2013-01-18 10:11 順其自然EVO 閱讀(27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測試學習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