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gleford's Home BlogJava分舵

          Java技術研究,兼探討歷史話題

          BlogJava 首頁 新隨筆 聯系 聚合 管理
            24 Posts :: 0 Stories :: 53 Comments :: 0 Trackbacks

          楔子

              2004年似乎是注定要成為一個充滿喧囂和各種話題的一年:美國人在伊拉克的霉運不斷;海峽對面的“大選”鬧?。槐a灒怀r莫名其妙的爆炸;歐洲杯上列強讓人大跌眼睛;亞洲杯上國足又一次“泰極否來”;奧運會的一次次激動與唏噓;鄧小平的100周年誕辰;911三周年之際的美國選戰;俄國人質的厄運……今天又逢55周年國慶,而就在幾天之前,中國高層完成了領導權的徹底交接,世事變幻之迅速,簡直讓人應接不暇,以至于我們常常自嘲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是不是會讓我們大腦的信息量存儲超出負荷。所以有些事情很快就會從記憶里淘汰掉,有意的或是無意的:譬如一年以后我們可能就不記得2004年某日在伊拉克被殺頭的那個倒霉的土耳其人姓什么叫什么;又譬如30年前在北京301醫院“高干樓最上層最西頭的一間秘密病房里”寂寞死去的那個倔犟老頭究竟是誰……

          不能忘卻的懷念
          ——寫在彭德懷元帥的30周年忌辰之前
          其一:怎樣說明你已經老了?

              李敖在給鳳凰衛視做一期節目的時候舉這樣一個例子:怎樣說明你已經老了呢?當你的孩子,或者是孩子的孩子問你“希特勒是誰”的時候,說明你已經開始老了。為什么呢?像希特勒這樣曾經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人都開始淡出人們的記憶了,說明時間已經過得相當久遠了。相似的結論仿佛也應該是,如果一個給國家和民族建立無數功勛的人都開始被人漸漸淡漠了,說明你真的是已經老了。1974年11月29日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可能知道的人并不是太多,但作為中國人,大概極少還會有人不知道“彭德懷”這三個字意味著什么,30年前的11月29日正是彭總的忌日……
              彭德懷死過兩次,1974年9月14日本來已經停止了呼吸和心跳的老帥居然神奇地被搶救回來,但剩下來的兩個半月的生命對于這個受夠了折磨的老人來說已經失去了任何意義:他的政治身份到死都是“陰謀家和野心家”,“資產階級在黨內的代理人”,“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里通外國”。按以上的原則來看,那時候的中國人是不是“已經老了”?時間才不過過去十幾二十年,莫非人們就這么快忘卻了昔日紅一方面軍的副總司令,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的副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的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防部長,共和國十大元帥中位列第二的那個彭總?
              那么今天彭德懷在人們眼中是個什么樣的人?軍人?政客?作為元帥、戰略戰術專家,他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軍人;作為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他也算是一個政治活動家;但彭首先是一個樸實的中國人,一個對其他身處苦難中的中國人有著深厚感情的中國人(這句話有點拗口啊 ^_^)。出兵朝鮮之前,彭長嘆:“我這個人命苦啊。從參加革命那會兒就在苦地方,長征的苦不用說了,抗日戰爭在太行山,解放戰爭在大西北,這次又要去朝鮮,到的都是苦地方?!痹诒涣b押期間,他把這些苦難的回憶寫進了審查材料。透過彭的自述,很容易找到他和其他諸多中國近代革命者的共通之處:家境赤貧,苦難的童年,造反情結,革命理想主義……但鮮見有人能像彭這樣畢生對他所出身的中國農民階層抱有如此熾熱的感情,用單世聯的話說,“彭德懷、項英、鄧發是黨內最為艱苦樸素有清教徒氣質的領導人”。今天的影視作品中塑造的彭性格上多半都有暴躁、容易沖動,甚至有些粗魯這樣的特征,在1959年的那封著名的廬山會議“萬言書”中,彭亦形容自己“類似張飛,確有其粗,而無其細”。這和毛、周這樣的領袖人物的儒雅之風有天壤之別,源自農民的質樸氣質造就了彭的耿直,耿直的外在表現就是“言而無忌”。然而就是彭的“言而無忌”直接導致了他個人的悲劇,也是他的“言而無忌”贏得了現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欽佩。彭說他自己“命苦”,不是沒有來由,我們看他的人生軌跡,不難發現他的閃光點很多都是在中共最困難的時候:大革命失敗以后的低潮中,宣布脫黨的人無數,卻有兩個人宣誓入黨,一個是徐特立,一個就是彭德懷,成為黨員的3個月之后彭即和滕代遠、黃公略發動平江起義,創紅五軍;1934年五次反剿慘敗,紅軍不得不戰略轉移,紅三軍團就是中央紅軍長征的斷后部隊,打的都是險仗;1947年胡宗南20萬國軍攻陜北,彭僅有中共中央直屬的2萬部隊,但依然在西北創造了羊馬河、蟠龍、沙家店這樣的神話;1950年朝鮮戰場,當全世界都為中國人居然敢于在那樣艱巨的條件下去挑戰美國人而詫異的時候,彭指揮的中國軍隊打的幾次戰役卻更加讓世人為之瞠目……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彭德懷這個名字不能不說具有突出的影響力。
              而今在彭指揮過的那些部隊里,還在世的那些老人提起“彭總”,無不肅然起敬,至少,對于彭的懷念,證明我們還尚未垂垂老矣……

          其二:誰能在戰爭中取勝?

              這是軍隊作家王樹增在《遠東朝鮮戰爭》的序言中提出的一個問題:“選擇戰爭意味著一個歷史性的提問必須出現:是否能贏得戰爭?”直到今天,但凡讀過幾年書的人大都知道“最可愛的人”、“黃繼光”、“邱少云”、“松骨峰”、“上甘嶺”、“板門店”這樣詞匯及其背后的含義;略看過一點歷史的,興許還知道“云山”、“溫井”、“金城”、“萬歲軍”、“五次戰役”、“李奇微”、“范弗里特”等等。也許很多中國人直到今天都引以為榮耀的事情當中,就包括50年前在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僅靠劣勢裝備的我們“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人。
              如果僅從軍事意義上講,“抗美援朝”其實并不是取得了“勝利”,而是和美國人“打了個平手”,戰后統計顯示中朝聯軍和聯合國軍的損失都在百萬,結果局面只是基本保持了開戰前的北緯38度線兩側的各自區域,然而即便是這個“平局”的結果仍然讓克拉克,以及他的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感到了恥辱,以雙方綜合力量對比,美國人不能不承認輸掉了這場戰爭。很多政治和軍事分析人士都認為以中共的實力“絕無可能”和二戰后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抗衡,但是彭德懷和他的戰友們做到了,志愿軍做到了,中國人做到了。彭德懷一生功勛雖著,但我以為最可敬佩的,乃是在三年朝鮮戰爭:日本兇悍,中國人抗戰勝利了,今天還有爭論這個勝利是不是“僥幸”;而在朝鮮半島,對手還是滅過日本的美國人,但中國人還是贏了!同樣也是10月1日,54年前的今天,麥克阿瑟的部隊越過了北緯38度線,戰事的進展幾乎讓美國人確信在感恩節之前就能結束戰爭。而兩個多月以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卻發現這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選擇了錯誤的對手發動的一場錯誤的戰爭”,甚至在多年以后,還有這樣的傳說:越戰時候,毛澤東說:“你們不能越過17度線!”結果美國人就真的再也沒有越過北緯17度線。
              戰爭,即使是勝利的戰爭,帶來的凄慘也遠超過勝利者的喜悅,勝利的背后的代價是:三年戰爭志愿軍傷亡36萬,再加上非戰斗減員高達77萬人,遠遠超過了中共自成立以來在兩次內戰中和抗日戰爭中損失!像180師的突圍,像傅崇碧的63軍在鐵原的阻擊,這樣慘烈也是國內戰爭中所罕見的。前面說彭德懷首先是一個有感情的中國人,然后才是軍事指揮者,《遠東朝鮮戰爭》描述了這樣一個細節:一個老人的獨子被送到朝鮮,他擔心兒子如果戰死了自己就再也沒有寄托了,結果老人就寫信給彭德懷,彭馬上派人把這個戰士找回來并送到老人的身邊,當有人指責這個老人,彭德懷生氣了:“戰士不是爹媽生的,你就是?”中國人并不希望招惹像美國這樣強大的對手,如果中國想要想要在戰爭中分一杯羹,至少在金日成的部隊得勢的時候和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的時候具有絕佳的參戰時機,但卻是在美國人勢如破竹的時候參戰,彭德懷臨危授命的時候有著怎樣的心情:內戰的創傷未愈,人們在心理上是否還能再承受一次可能失敗的戰爭的打擊?朝鮮戰爭是怎樣爆發的,今天還有爭議,從“蘇聯陰謀論”到“中共陰謀論”等種種,在國際關系原則上說的是“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就當時國際國內狀況而言,中國是不情愿打這么一場戰爭的,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加入,即便美國在鴨綠江南岸止步,今天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世界格局又會怎樣?
              1950年10月19日那天,彭德懷應該很清楚他所將要面臨的,是一場與以往所不同的,決定新中國未來命運的戰爭,在這一天,志愿軍第13兵團開始越過鴨綠江。幾年以后,彭德懷對戰爭的作出了今天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評價:朝鮮戰爭“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其三:政治是暗濁的嗎?

              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講到國民黨內部派系明爭暗斗的歷史,不禁慨嘆:“原來政治才是最暗濁的?。 贝搜圆⒎峭耆珱]有道理,既然是政“治”,就要講手段和策略,一樣是像在戰場是那樣遵循“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原則,否則,就會被對手“消滅”,從這一點上說,玩政治的人就注定了不能夠講道義。而彭德懷恰恰只是“一個身居高位的普通人”,而不是“一個老練的中國式的政治家”,依彭的性格,這就已經注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要評價一個人從來就沒有徹底的吹捧和徹底的貶損。猶大之惡,是不是證明了耶穌的失察?魏延有反骨,孔明卻知尚堪其用(呵呵,這句話是戲說性質的了)。彭具有高尚的人格,不是說他就是一個完人,現在不是還有人在津津樂道“彭德懷與劉伯承之間的是是非非”么?1930年的肅反運動,乃至在王佐、袁文才被錯殺的問題上,彭都有一定的責任,這是彭自己已經承認了的。但就像彭在遺言說的:“我自己犯有很多錯,但我不搞陰謀詭計,在這點上我是清白的”,而“不搞陰謀詭計”的他,卻恰恰被“陰謀詭計”整得永世不得翻身?!耙呀泴彶槲野四炅?,現在還沒有做結論”,彭德懷似乎到死還沒有解開這個結。
              今年還是廬山會議45周年,我似乎還沒有看到網上有什么相關的討論,至少像我們這樣的年輕的一輩人是再也感覺不到那個年代的不寒而栗,我們看到的“萬言書”中并沒有任何在今天連BBS上都常見的激烈言辭,甚至還有“1958年大躍進的成績是肯定無疑的”、“‘15年趕上英國’的奮斗目標,在今后4年內可以基本實現”這樣迎合毛的無稽言論,那又該如何去理解這樣一封普通黨員以正常的方式向組織反映自己的意見的書信,卻會將一個革命元勛置于萬劫不復之地?彭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和在政治上的天真顯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以彭的政治身份,完全沒有必要冒犯毛的權威,但沒有1959年的彭德懷,日后也許還有張德懷、李德懷,只要有關心中國命運的人在,就必然會有人站出來,彭的性格決定了他寧可當這第一個吃螃蟹的。
              政治生活中的時常出現一種奇怪現象:章程等紙面上成文的正式的東西并不具有實際效力,首腦或首腦集團某個時候的一句心血來潮的話反而更有影響力。所以決定了從政者應該追求的并不是政治集團的書面綱領,而是應該聽命于當前的最高掌權者本人。這不是從前中國才特有的現象,基本上哪個國家都有。然而彭并不諳熟這種政治倫理,他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有關心自己國家的命運的義務,一個黨員有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利,更毋庸說“批評與自我批評”還是我們黨的三大法寶之一。這是一個普通人的心態和思維邏輯,而不是政客的心態和思維邏輯,所以在政治上彭必然成為犧牲品。
              以前封建社會還有一個頗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叫做“刁民”,什么叫做“刁民”呢?無非是一些沒有按照統治者的意愿而作出相反行事的那一些人,其他一部分人則可稱之為“順民”或“良民”,在西方中世紀有個類似的詞匯叫做“異端”或“異教徒”?!暗竺瘛敝浴暗蟆保谟谒麄儧]有按照統治階層定義的游戲規則生活,所以被視為異類。1911年的孫文可被稱為“刁民”,1921年在嘉興畫舫上的那幾個年輕人也被稱作“刁民”?!暗竺瘛背R姡暗蠊佟眳s不常見,既然是“官”,那本來就是強勢集團的一份子,怎么會去和自己人過不去呢?彭德懷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刁官”,如果不是身居高位,彭大概仍然是一員“刁民”,前面說了,彭首先是一個中國人,他對苦難中國的感情始終是第一位的。歷史上的“刁官”貌似還有包龍圖、海剛峰等等不多的幾個人,不過有趣的巧合是,毛澤東評吳晗的《海瑞罷官》的時候也說:“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

          不能忘卻的懷念

              在1988年彭德懷90周年誕辰的時候,《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共元老薄一波撰寫的一篇同名紀念文章《不能忘卻的懷念》,稱彭為“赫赫戰功,錚錚鐵骨”;在1998年彭德懷100周年誕辰的時候,同樣是《人民日報》又刊載了張愛萍將軍的紀念文章《一個真正的人》,對彭的評價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字的人”。彭德懷沒有子女,在所能開列的一長串中共元老后代任職名單當中,僅有其侄女彭鋼少將曾任職解放軍總政紀檢監察部部長、中共中央紀委常委(仍然是一個容易得罪人的位子)。今天在各種媒體上常常炒作的人物中,彭德懷的名字并不是特別上鏡,更容易讓我們記住的,倒是各色明星大腕老總們,因為他們直接沖擊著我們今天的視覺聽覺感觀:我排了N個小時的隊才買到的演唱會的票就是為了見到他們的,我昨天填的足彩是指望他們為我帶來一筆橫財的,我上個月才全線吃進的股票是要靠他們給我帶來紅利的……“30年前在301醫院高干樓最上層最西頭的一間秘密病房里去世的是誰”好像對我今天的錢包、飯碗、菜籃子沒什么直接影響。
              前段時間還在熱炒的“志愿軍老兵行乞”的話題現在大概記得的人不會太多了罷;《中國農民調查》的那種熱銷場面現在估計也難再現了;“知不知道李昌平是誰?”“嗯……好像在哪里聽說過……”“他也寫過一個“萬言書”啊,是給朱鎔基的?!薄芭杜杜叮矣浧饋砹?!原來就是他啊……”

              我們雖然不是每天都面臨這些尷尬的疑問,但總有一種中國人所無法擺脫的使命感和“民族關懷”的情結,催促我們也能夠像彭德懷那樣,成為一個“對其他身處苦難中的中國人有著深厚感情的中國人”。我還能時常聽到名導Oliver Stone的巨片“JFK”里檢察官Garrison的那句名言:如果我們不能尊敬這些人,那這不再是我愿意生于斯而死于斯的國家。(……if we cannot respect these people, then this is not the country I was born in, or the country I want to die in……)

              讓我們記住彭總,記住這些最可愛的人。



              我本來也是屬于“不知道30年前在301醫院高干樓最上層最西頭的一間秘密病房里去世的那位老人是誰”的人當中一個,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彭的生卒年份,才意識到今年是彭總逝世30周年紀念。前些日子看到史版的網友祭袁崇煥的文章,覺得是不是有必要寫一點什么紀念一下彭總?自知寫作水平太爛,絕無可能和本版大牛們相提并論的,貼出來就是等著被扔磚的。
              列寧的那句老話自然就不用再說了,雖然我們不一定能每次能想起“今天又是個什么日子”,但歷史既然已經發生,也就不再可能被任何力量消滅和掩蓋。如果沒有平江起義,沒有紅五軍、紅三軍團和中央紅軍的崢嶸歲月,沒有太行山上的出生入死和百團大戰,沒有保衛延安的驚心動魄,沒有一野解放大西北的浴血洗禮,沒有朝鮮戰場的地凍天寒,沒有廬山上的死諫……彭德懷也絕不會如此的有血有肉和豐滿,歷史人物終究是在歷史當中才有存在的意義。
              此外,中國能在1840以后有今天的國際地位,和許多前輩中國人,特別是1949以后的一批中國人的貢獻分不開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有在和美國人的較量中取得成功,沒有兩彈一星,中國是不是仍然在國際上具有與今天同等份量的話語權利?中國人是不是仍然像今天這樣贏得別人的尊敬?所以,今天仍然活著的而且活得有尊嚴的中國人無法不發自內心的感謝像彭德懷,像鄧稼先這樣那些已經故去的中國人,那些為我們今天的國際地位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的中國人,那些有名的或者是無名的中國人。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懷元帥病逝于中國北京,借國慶55年之際,僅以此文紀念之:彭總千古!

                                                                             2004年10月1日  于中國北京中關村
                                                                             修改于10月23日

          參考材料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
          王樹增:《遠東朝鮮戰爭》
          薄一波:《不能忘卻的懷念》
          張愛萍:《一個真正的人》
          單世聯:《讀彭德懷自述》
          posted on 2005-04-02 22:07 jungleford 閱讀(2684) 評論(8)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鳳儀亭 - 歷史話題

          Feedback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6-09-16 15:08 1
          非常有同感!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6-09-28 20:28 王族
          讀罷只覺淚盈曠!歷史為什么會是如此?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6-10-26 15:18 永遠的人
          開國元勛中我所敬佩的人有3個,周恩來總理,彭德懷元帥,劉伯承元帥。每次看到彭德懷的傳記總是心動,雖然我是男人,但我毫不遮掩的說,每次讀到彭大元帥被斗時,我總會熱淚滿眶,為中國偉大的元帥而哭;為那些在文革中的紅衛兵而哭;為那個混亂的年代而哭。我心中最偉大的軍事家就這樣死在一群盲目無知的人手中,可憐!可悲!可痛!。。。。。。。。。。。。。。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6-10-30 22:45 LONGGE165
          昨天我在舊書攤上看了《彭德懷自述》,買了下來??戳艘徊糠?,心里很難過,現實太殘忍了......深深緬懷彭德懷元帥......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7-01-15 22:37 路過
          每次想起彭老總 受到的錯誤批判 想起跟了毛主席一輩子 卻毛主席說成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 寒心 欣慰的是最后終于平反了 可是當時受的怎樣的摧殘 我想彭總會哭吧 鐵錚錚的漢子 讓敵人懼怕的將軍會哭吧 所以現在每每看到 想到彭將軍的一切 我會難過 會傷心 緬懷彭元帥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7-03-14 17:46 獨立寒秋
          國家的災難不是貧窮、不是落后,而是國人信念的缺失!讓我們記住那些為中國崛起不惜性命的先人吧!永遠緬懷彭老總!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7-04-04 00:50 嶺南逸人
          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只有彭總才是我的偶像。我喜歡他的性格,他才算是一個中國男人?。?nbsp;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不能忘卻的懷念 2007-08-23 14:34 沉沉
          懷念和感動 不知道為什么一個為人民作出貢獻的人最終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回復  更多評論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永德县| 香港| 将乐县| 扶沟县| 太原市| 安徽省| 沧源| 宜良县| 宜丰县| 昌黎县| 巴青县| 兴城市| 上蔡县| 北流市| 中山市| 阳泉市| 定远县| 南丰县| 建宁县| 通河县| 新竹市| 自治县| 什邡市| 电白县| 卢湾区| 板桥市| 海阳市| 介休市| 剑河县| 原阳县| 台湾省| 邹城市| 曲麻莱县| 萨嘎县| 台安县| 太康县| 江津市| 尖扎县| 威宁| 高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