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血的教訓:美國空軍3塊鋼板的反思
兵器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贏得戰(zhàn)爭。但是,戰(zhàn)爭又是極端奇妙而復雜的,無論多么高明的兵器設計師,都無法預想到戰(zhàn)爭中會發(fā)生什么意外。這讓兵器的故事 充滿了驚險曲折,許多看似不起眼的細節(jié)里,都蘊含著讓人再三反思的東西。二戰(zhàn)期間,在美國空軍中曾流傳過3塊鋼板的故事。第一塊鋼板的故事是運輸機飛行員講的。在飛越駝峰航線支援中國抗戰(zhàn)時,美軍的運輸機隊常常遭到日軍戰(zhàn)斗機的偷襲。C-47運輸機只有一層鋁 皮,日軍的零式戰(zhàn)斗機在屁股后面緊追,一通機槍掃射,飛機上就是一串透明窟窿,有時子彈甚至能穿透飛行座椅,奪去飛行員的生命。情急之下,一些美軍飛行員 在座椅背后焊上一塊鋼板。實際上,在與日本飛機激戰(zhàn)時,中國空軍的飛行員早就用過這個辦法。就是靠著這塊鋼板,他們從日本飛機的火舌下奪回了自己的性命。
第二塊鋼板的故事來自一位將軍。看過好萊塢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觀眾也許還記得,片中出現(xiàn)過一個死在滑翔機里的美國將軍。這是一段真實的 故事。諾曼底登陸中,美軍第101空降師副師長唐.普拉特準將乘坐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zhàn)。起飛前,有些人自作聰明,在機頭位置副師長的座位下裝上厚厚的鋼 板,用來防彈。但他們沒有想到,由于滑翔機自身沒有動力,與牽引的運輸機脫鉤后,必須保持平衡滑翔降落,而沉重的鋼板讓滑翔機頭重腳輕,一頭扎向地面,普 拉特準將也摔斷了脖子,成為美軍在D日陣亡的唯一將領。
第三塊鋼板的故事來自一位數(shù)學家。二戰(zhàn)后期,美軍對德國和日本法西斯展開了大規(guī)模戰(zhàn)略轟炸,每天都有成千架轟炸機呼嘯而去,返回時往往損失 慘重。美國空軍對此十分頭疼:如果要降低損失,就要往飛機上焊防彈鋼板;但如果整個飛機都焊上鋼板,速度航程載彈量什么都要受影響。
怎么辦?空軍請來數(shù)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沃爾德的方法十分簡單。他把統(tǒng)計表發(fā)給地勤技師,讓他們把飛機上彈洞的位置報上來,然后自己鋪開 一張大白紙,畫出飛機的輪廓,再把那些小窟窿一個個添上去。畫完之后大家一看,飛機渾身上下都是窟窿,只有飛行員座艙和尾翼兩個地方幾乎是空白。
沃爾德告訴大家:從數(shù)學家的眼光來看,這張圖明顯不符合概率分布的規(guī)律,而明顯違反規(guī)律的地方往往就是問題的關鍵。飛行員們一看就明白了: 如果座艙中彈,飛行員就完了;尾翼中彈,飛機失去平衡就要墜落——這兩處中彈,轟炸機多半就回不來了,難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是一片空白。因此,結論很簡單:只需要 給這兩個部位焊上鋼板就行了。
第一塊鋼板是傳奇,機智的飛行員用它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戰(zhàn)場上曾有過許多這樣的傳奇故事,但這種傳奇往往像火花一閃即逝;第二塊鋼板則是教 訓,是用寶貴的生命換回來的教訓,誰都知道焊鋼板的人也是好心,但結果卻完全相反;而第三塊鋼板是升華,它用科學的方法,從實戰(zhàn)經驗中提煉出規(guī)律,你可能 想像不到,這塊講科學的鋼板挽救了數(shù)以萬計的飛行員的生命。
小小的鋼板背后,凝聚著多少智慧和鮮血,值得每一位軍人去用心體會。一旦戰(zhàn)爭和你正面相對的時候,你準備把鋼板放在哪里?
posted on 2010-06-13 16:05 pony 閱讀(513)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轉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