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
By 劉未鵬(pongba) | http://blog.csdn.net/pongba
我雖不是經濟學專業,但是翻開任何一本經濟學的教材,或者直接翻開 wikipedia 的 economics 條目,都會看到物以稀為貴這條鐵律。人才作為資源的一種,也是同樣的道理。而稀缺性,換種說法也可以叫做不可替代性。一種資源越是稀缺,不可替代性就越強。再加上如果這種資源是一種具有實實在在使用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荷蘭的郁金香泡沫),那么其價格就會越高。
問題是,如何構筑你的個人知識體系,使得你的知識技能集盡可能成為不可替代的呢?
CSDN 的孟巖先生前段時間發表了一篇博客“技術路線的選擇重要但不具有決定性”,用有說服力的數據闡述了技術路線的選擇對于個人知識體系的不可替代性并非一個關鍵因素,文中也提到了這樣一段話:
那么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我觀察圈子里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技術人,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是他獨特的個性知識經驗組合。這個行業里擁擠著上百萬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學的是什么技術,學得多深,IQ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組合。如果這種組合,1,絕無僅有;2,在實踐中有價值,3,具有可持續發展性,那你就具備核心競爭力。因此,當設計自己的發展路線時,應當最大限度地加強和發揮自己獨特的組合,而不是尋求單項的超越。而構建自己獨特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實踐,其次是要有意識地構造。關于這個觀點,話題太大,我不打算贅述。
孟巖先生在文中沒有對這個問題展開敘述。但我一直也在尋思這個問題,后來在 TopLanguage 上一次討論的時候,把一些想法整理成形。
長話短說,我相信以下的知識技能組合是具有相當程度的不可替代性的:
專業領域技能:成為一個專業領域的專家,你的專業技能越強,在這個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這個自是不用多說的。
跨領域的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判斷與決策能力,Critical-Thinking,表達溝通能力,Open Mind 等等。
學習能力:嚴格來說學習能力也屬于跨領域的技能,但由于實在太重要,并且跨任何領域,所以獨立出來。如何培養學習能力,到目前為止我所知道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持續學習和思考新知識。
性格要素:嚴格來說這也屬于跨領域技能,理由同上。一些我相信很重要的性格要素包括:專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的能力,這是改進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謙卑(自信和謙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別人能夠做到的自己也能夠做到,后者是不要總認為自己確信正確的就一定是正確的,Keep an open mind)等等。
關于如何培養這些方面的能力,呃.. 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對于第2項中列出的一些子項,可以參考我上次列的一些資料(《如何清晰地思考》),我自己也在學習之中。另外我在《一直以來伴隨我的一些學習習慣》(一,二,三,四)中也提到了一些相關的方法。
注:
以上將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分為4個部分,其中每個部分的羅列并不一定詳盡,也有可能我忽略了重要的東西或羅列了不重要的東西,所以歡迎補充和糾正。
以上只是我個人所認為的具有相當程度不可替代性的知識技能集,至于是否有更具不可替代性的“裝備”,不妨思考。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pongba/archive/2009/01/14/377658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