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第一款是14年,IKBC PokerII,紅軸。做為攻城獅,當(dāng)時崇尚少用鼠標(biāo),盡量多用快捷鍵,另外,最好不要過多移動手腕,在指頭范圍內(nèi)搞定一切按鍵。
這也注就了我喜歡上了60%的鍵盤,另外,很多人習(xí)慣單獨按的上下左右、功能鍵也都采用了復(fù)合按鍵(就是搭配按兩個鍵來實現(xiàn)這些功能)。
這款敲上去聲音很脆利,敲代碼很帶感。
后面因為買了蘋果筆記本,更多使用apple自帶的鍵盤,這款鍵盤就出掉了,這是賣出時候的定妝照:)

16年看到公司內(nèi)部商城可以積分兌換鍵盤,想起那種手感,兌換了一個Filco 圣手2代,104鍵紅軸側(cè)刻,當(dāng)時沒拍圖片,網(wǎng)上找了一張。
這個鍵盤有鋼板,敲上去很踏實,做工也非常好,開始還擔(dān)心側(cè)刻不好用,實際沒問題,而且平面看過去也更統(tǒng)一潤滑,不過還是有點大。

后來就認(rèn)識了HHKB,被它廣告說的電腦是馬,鍵盤是馬鞍,可以跟人一輩子所吸引。
HHKB靜電容按上去有種沙沙的感覺,柔和而不拖沓。
而且它的鍵位對我來說非常合適,左小指平移是control,右小指夠一下就是回刪,上下左右也可以通過control+H、J、K、L,行首行尾是contro+A和E,真正做到了手不離鍵盤。用熟以后真的可以健步如飛的感覺。
另外,它非常緊湊小巧,沒有鋼板也很輕便,所以出差帶它真的再合適不過。
我開始用了黑色的非靜音版本,后來感覺鍵實際上有點左右松動的,上了type-S的白色靜音版感覺好極了,感覺更穩(wěn)固、更靜怡、更舒適,是一種混然天成,事情本質(zhì)就該這樣的感覺。為了體驗統(tǒng)一我在辦公室和家里都各配了一個。
后來在網(wǎng)上看到可以自己改裝成藍(lán)牙版本,也不增加體積,比原裝那個藍(lán)牙版本好太多,就買來電路板換上,果然非常不錯,能改鍵位,能鎖定(保證外出不會一直誤觸),充一次電可以用很久,沒有了線就更無拘無束。

后面也嘗試了軍火箱包裝的cherry mx board 8.0,紅軸,可以LED變色,全金屬,比起之前外表全塑的鍵盤,一度讓我非常喜歡。
它的按鍵是突出在鋼板上的,可以直接看到軸體,這也有種特立獨行的感覺。但我不喜歡他LED光和鍵帽塑料感,就買了一套換上了,如下圖:

一直都是用紅軸或者靜電容,就想嘗試下段落感更強(qiáng)、也更硬一些的軸。軸的理解可以簡單認(rèn)為,有咔嚓聲就是所謂段落感,青軸就是按壓費(fèi)勁一些的段落感軸,茶軸就是稍微輕一些的段落感軸體。直上直下就沒有段落感,黑軸就是按壓費(fèi)勁的版本,紅軸是更輕的版本。
cherry mx board 5.0,青軸,這個鍵盤很夸張,手拖超級大,質(zhì)感也不錯,敲起來巴嗒巴嗒的感覺很拉風(fēng)。

看了網(wǎng)上文章,都在贊大F的茶軸和大L的紅軸,所以分別買來一試,果然名不虛傳。
Filco的茶軸敲上去有種糯米一粒粒的感覺,再加上奶綠色更加重這種體驗,有種敲了還想敲下一下的感覺。
Leopold的紅軸,很輕盈,介于之前的那些紅軸與HHKB靜音軸之間的一種感覺,少了軸體的彈簧聲,多了一種潤物細(xì)無聲的感覺。
大F的鍵面濕潤如玉,大L的鍵面是很細(xì)的磨砂質(zhì)感,現(xiàn)在我在兩把鍵盤間切換,每個用幾天,感覺也不會生厭。
兩種我都是買的藍(lán)牙版本60%鍵盤,并且把鍵位通過apple上一款叫Karabiner-Elements的軟件改成和HHKB一樣的,也兼顧了之前已經(jīng)熟悉的HHKB的習(xí)慣,體驗也就一致了。
之前大L聽說一直沒有藍(lán)牙版本,這款NANA還是最近才出的,正好趕上了。下面放一起拍一張:

中間看到不少DURGOD的好評,并且說它的銀軸不錯,沒體驗過這種軸,就也買了一個來試試。
結(jié)果感覺有點垮,不是太好,一方面鍵盤整個太輕了,另一方面鍵也太輕了,整體塑料感太強(qiáng),并且敲久了感覺象在彈水一樣。

好了,這就是我體驗過的所有鍵盤,目前留著的還有2個HHKB,大F,大L,cherry的2個,durgod,一共7個,換著使用別有趣味,后面如果有其它特別的鍵盤也愿意再嘗試。確實廠家不一樣,即便同樣的軸體,做出來的感覺也會不一樣。
希望機(jī)械鍵盤這種特殊的觸聽體驗也能給你帶來不錯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