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網址http://www.undergrad.math.uwaterloo.ca/agray/meme.html
簡歷:他從1971年從哈佛大學畢業(yè)后供職于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稍后設立了自由軟件基金(free software foundation)。1969年在IBM的紐約科技中心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時他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年16歲。后來,斯托曼辭去了麻省的工作后留在了麻省的一個獨立的研究室從事研究,在那兒他開發(fā)出一套名為gnu的全新操作系統(tǒng),為此獲得了以美國傳奇名將麥克阿瑟名字命名的麥克阿瑟基金24萬美元天才將。
網名:Phiber Optik
真名:馬克.阿貝尼(Mark Abene)
個人網址http://www.levity.com/julian/phiber.html
簡歷:作為一個激進組織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阿貝尼激勵了全美成千上萬的青年人“鉆研”國內電話系統(tǒng)的內部工作原理,為此一項聯(lián)邦裁決試圖以“散布非法信息給其他黑客”為由判他入聯(lián)邦監(jiān)獄一年,但該項裁決最后不了了之。回家之日,眾多擁護者擁進了曼哈頓俱樂部出席向他致敬的“歸來聚會”。聚會后不久,紐約一雜志將他作為100明最杰出的紐約青年予以表彰。他第一次接觸電腦是得益于在紐約某公司電子部門工作的母親,從母親那里他接觸到了蘋果II,他擁有的第一臺電腦是花完了大功近半年時間所攢下的錢所買的radio shack trs-80(托什-80┬汀?
網名:RTM
真名: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個人網址http://www.eg.bucknell.edu/kapolka/cs240/morris/faq
簡歷:此君是聞名全世界的“莫里斯蠕蟲病毒”的締造者。這位美國國家計算機安全中心(隸屬于美國國家安全局)首席科學家的兒子,康奈爾大學的高材生,在1988年的第一次工作過程中戲劇性的散播出了網絡蠕蟲病毒后,“Hacker”一詞開始在英語中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在此次的事故中成千上萬的電腦收到了影響,并導致了部分電腦崩潰,此次嚴重的突發(fā)事件同時讓大家意識到了防治網絡病毒傳播的重要性。
網名:condor
真名:凱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
(這個人我不想多說,我想你比我更清楚,呵呵他可是我唯一的偶像啊,我這兒有他的一切詳細資料)
網名:Dark Dante
真名:凱文.鮑爾森(kevin poulsen)
個人網址http://www.catalog.com/kevin
簡歷:1990年鮑爾森為了讓自己成為洛杉磯地區(qū)的kiis-fm電臺的第102位呼入者,把當?shù)氐乃须娫捑€統(tǒng)統(tǒng)給占用了,他也曾因為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而獲得保時捷944 s2跑車。他承認曾闖進計算機系統(tǒng)非法獲取過由聯(lián)邦調查局秘密操作的商業(yè)機構的名字。
網名:Julf
真名:約翰.黑爾森尤斯(Johan Helsingius)
個人網址http://www.cyberpass.net/securty/penet.pressrelease.html
簡歷:黑爾森尤斯于1996年關閉自己的小商店后開發(fā)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被稱為“penet.fi"的匿名回函程序,他的麻煩從此開始接踵而至。其中最悲慘的就是sceintology教堂抱怨一個penet.fi用戶在網上張貼教堂的秘密后芬蘭警方在1995年對他進行了搜查,后來他封存了這個回函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