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向對象編程中, 最通常的方法是一個new操作符產生一個對象實例,new操作符就是用來構造對象實例的。但是在一些情況下, new操作符直接生成對象會帶來一些問題。舉例來說, 許多類型對象的創造需要一系列的步驟: 你可能需要計算或取得對象的初始設置; 選擇生成哪個子對象實例; 或在生成你需要的對象之前必須先生成一些輔助功能的對象。 在這些情況,新對象的建立就是一個 “過程”,不僅是一個操作,像一部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傳動。
模式的問題:你如何能輕松方便地構造對象實例,而不必關心構造對象實例的細節和復雜過程呢?
解決方案:建立一個工廠來創建對象
實現:
一、引言
1)還沒有工廠時代:假如還沒有工業革命,如果一個客戶要一款寶馬車,一般的做法是客戶去創建一款寶馬車,然后拿來用。
2)簡單工廠模式:后來出現工業革命。用戶不用去創建寶馬車。因為客戶有一個工廠來幫他創建寶馬.想要什么車,這個工廠就可以建。比如想要320i系列車。工廠就創建這個系列的車。即工廠可以創建產品。
3)工廠方法模式時代:為了滿足客戶,寶馬車系列越來越多,如320i,523i,30li等系列一個工廠無法創建所有的寶馬系列。于是由單獨分出來多個具體的工廠。每個具體工廠創建一種系列。即具體工廠類只能創建一個具體產品。但是寶馬工廠還是個抽象。你需要指定某個具體的工廠才能生產車出來。
4)抽象工廠模式時代:隨著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寶馬車必須配置空調。于是這個工廠開始生產寶馬車和需要的空調。
最終是客戶只要對寶馬的銷售員說:我要523i空調車,銷售員就直接給他523i空調車了。而不用自己去創建523i空調車寶馬車.
這就是工廠模式。
二、分類
工廠模式主要是為創建對象提供過渡接口,以便將創建對象的具體過程屏蔽隔離起來,達到提高靈活性的目的。
工廠模式可以分為三類:
1)簡單工廠模式(Simple Factory)
2)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
3)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
這三種模式從上到下逐步抽象,并且更具一般性。
GOF在《設計模式》一書中將工廠模式分為兩類:工廠方法模式(Factory Method)與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
將簡單工廠模式(Simple Factory)看為工廠方法模式的一種特例,兩者歸為一類。
三、區別
工廠方法模式:
一個抽象產品類,可以派生出多個具體產品類。
一個抽象工廠類,可以派生出多個具體工廠類。
每個具體工廠類只能創建一個具體產品類的實例。
抽象工廠模式:
多個抽象產品類,每個抽象產品類可以派生出多個具體產品類。
一個抽象工廠類,可以派生出多個具體工廠類。
每個具體工廠類可以創建多個具體產品類的實例。
區別:
工廠方法模式只有一個抽象產品類,而抽象工廠模式有多個。
工廠方法模式的具體工廠類只能創建一個具體產品類的實例,而抽象工廠模式可以創建多個。
兩者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