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8-12-27 23:28
laogao 閱讀(966)
評論(2)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The Other Side
總算逃出iTunes的魔掌了,嘆口氣,感慨一下。
自從去年(07年)購進一臺iPod Classic開始,iTunes就成了我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不是因為它好,而是沒辦法,離開iTunes,我無法給我的iPod添加和刪除媒體文件。用過iTunes你就知道,很多東西雖然看上去比較眩,但操作起來,蹩腳的讓人難以忍受,視頻播放性能也很差,兼容度不夠不說,自己的格式經(jīng)常也是卡卡的。
如果說上面的這些問題都還能夠克服,讓我最不能接受的是,iTunes沒有for Linux的版本。這一年多以來,輾轉(zhuǎn)于Ubuntu、Arch Linux、openSUSE,一直都被Apple/iTunes歧視。看到這里你也許會問,既然是Linux的fans,為什么要買Apple的東西?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因為iPod是當時市面上能夠買到的綜合質(zhì)量最好的便攜式mp3播放器。
非iTunes同步iPod最大的障礙,在于iTunes對iPod存儲文件的目錄結(jié)構(gòu)的處理,除了把文件名稱改的面目全非,然后在一個很晦澀的文件(iTunesDB)中定義出最終的專輯、藝術(shù)家、曲目到具體文件的"鏈接",而且(較新版本的iPod)會根據(jù)設(shè)備ID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hash,以至于非iTunes工具一不小心就容易把iTunesDB破壞,從而造成iPod無法正確讀取具體的媒體文件,如果操作無法恢復(fù),那么你的整個iPod資源庫能否找回,就要看運氣了。當然,高級用戶可能知道,其實媒體文件是存放在iPod_Control文件夾下的,雖然目錄和文件名稱被改掉了,但從文件屬性元數(shù)據(jù)中,還是能夠恢復(fù)出類似專輯名稱等,但如何重建iTunesDB,可能唯一可靠的方式,就是重新從iTunes導(dǎo)入了。
經(jīng)過一番折騰,終于在Linux環(huán)境搞定了iPod的媒體同步,當然,也是冒了些風險。首先需要安裝libgpod和gtkpod,雖然它們的最新版發(fā)布也有挺長時間,但與之配合的"前端",如Banshee,Rythmbox當時還沒能很好的處理設(shè)備ID讀取和使用,而gtkpod本身document也還不是非常完善,于是相對新的iPod Classic還是無法正常處理媒體庫讀取和重建。前不久裝上了openSUSE 11.1,自帶的Banshee 1.4.1號稱是支持iPod Classic的同步的。而我又不想太過激進去裝Rockbox固件,軟件方式的媒體同步就成了最合理的方式。打開Banshee,連上iPod,果然無法正確識別現(xiàn)有的媒體內(nèi)容(全部劃到"其他"),要想看到,只能"重建"。豁出去了,做好必要的備份后,開始探險之旅... 經(jīng)過十幾分鐘的等待,wohoo! 成功了!除了Podcast和Artwork,所有媒體都完整的出現(xiàn)在Banshee界面中,斷開以后,iPod自身也能夠識別這些媒體列表,總算功德圓滿,可以和iTunes說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