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251  文章 - 504  trackbacks - 0
          <2006年9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34567

          本博客系個人收集材料及學(xué)習(xí)記錄之用,各類“大俠”勿擾!

          留言簿(14)

          隨筆分類

          收藏夾

          My Favorite Web Sites

          名Bloger

          非著名Bloger

          搜索

          •  

          積分與排名

          • 積分 - 202333
          • 排名 - 285

          最新評論

          Linux必學(xué)的60個命令:系統(tǒng)管理相關(guān)命令
          Linux必學(xué)的系統(tǒng)管理命令
          作者:曹元其 發(fā)文時間:2004.10.18
          對于Linux系統(tǒng)來說,無論是中央處理器、內(nèi)存、磁盤驅(qū)動器、鍵盤、鼠標,還是用戶等都是文件,Linux系統(tǒng)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運行的核心。熟悉了Linux常用的文件處理命令以后,這一講介紹對系統(tǒng)和用戶進行管理的命令。

          df

          1.作用
          df命令用來檢查文件系統(tǒng)的磁盤空間占用情況,使用權(quán)限是所有用戶。

          2.格式
          df [options]

          3.主要參數(shù)
          -s:對每個Names參數(shù)只給出占用的數(shù)據(jù)塊總數(shù)。
          -a:遞歸地顯示指定目錄中各文件及子目錄中各文件占用的數(shù)據(jù)塊數(shù)。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則只顯示Names中的每一個目錄及其中的各子目錄所占的磁盤塊數(shù)。
          -k:以1024字節(jié)為單位列出磁盤空間使用情況。
          -x:跳過在不同文件系統(tǒng)上的目錄不予統(tǒng)計。
          -l:計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對硬鏈接文件則計算多次。
          -i:顯示inode信息而非塊使用量。
          -h(huán):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系統(tǒng)大小,例如136KB、254MB、21GB。
          -P:使用POSIX輸出格式。
          -T:顯示文件系統(tǒng)類型。

          4.說明
          df命令被廣泛地用來生成文件系統(tǒng)的使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它能顯示系統(tǒng)中所有的文件系統(tǒng)的信息,包括總?cè)萘俊⒖捎玫目臻e空間、目前的安裝點等。

          超級權(quán)限用戶使用df命令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某個分區(qū)的容量超過了100%。這是因為Linux系統(tǒng)為超級用戶保留了10%的空間,由其單獨支配。也就是說,對于超級用戶而言,他所見到的硬盤容量將是110%。這樣的安排對于系統(tǒng)管理而言是有好處的,當硬盤被使用的容量接近100%時系統(tǒng)管理員還可以正常工作。

          5.應(yīng)用實例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tǒng)非常多,包括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vfat、MSDOS等。使用df -T命令查看磁盤空間時還可以得到文件系統(tǒng)的信息:

          #df -T
          文件系統(tǒng) 類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hda7 reiserfs 5.2G 1.6G 3.7G 30% /
          /dev/hda1 vfat 2.4G 1.6G 827M 66% /windows/C
          /dev/hda5 vfat 3.0G 1.7G 1.3G 57% /windows/D
          /dev/hda9 vfat 3.0G 2.4G 566M 82% /windows/E
          /dev/hda10 NTFS 3.2G 573M 2.6G 18% /windows/F
          /dev/hda11 vfat 1.6G 1.5G 23M 99% /windows/G

          從上面除了可以看到磁盤空間的容量、使用情況外,分區(qū)的文件系統(tǒng)類型、掛載點等信息也一覽無遺。

          top

          1.作用
          top命令用來顯示執(zhí)行中的程序進程,使用權(quán)限是所有用戶。

          2.格式
          top [-] [d delay] [q] [c] [S] [s] [i] [n]

          3.主要參數(shù)
          d:指定更新的間隔,以秒計算。
          q:沒有任何延遲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級用戶,則top命令將會以最高的優(yōu)先序執(zhí)行。
          c:顯示進程完整的路徑與名稱。
          S:累積模式,會將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的CPU時間累積起來。
          s:安全模式。
          i:不顯示任何閑置(Idle)或無用(Zombie)的行程。
          n:顯示更新的次數(shù),完成后將會退出top。

          4.說明
          top命令是Linux系統(tǒng)管理的一個主要命令,通過它可以獲得許多信息。這里我們結(jié)合圖1來說明它給出的信息。

          圖1 top命令的顯示

          在圖1中,第一行表示的項目依次為當前時間、系統(tǒng)啟動時間、當前系統(tǒng)登錄用戶數(shù)目、平均負載。第二行顯示的是所有啟動的進程、目前運行的、掛起 (Sleeping)的和無用(Zombie)的進程。第三行顯示的是目前CPU的使用情況,包括系統(tǒng)占用的比例、用戶使用比例、閑置(Idle)比例。第四行顯示物理內(nèi)存的使用情況,包括總的可以使用的內(nèi)存、已用內(nèi)存、空閑內(nèi)存、緩沖區(qū)占用的內(nèi)存。第五行顯示交換分區(qū)使用情況,包括總的交換分區(qū)、使用的、空閑的和用于高速緩存的大小。第六行顯示的項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詳細解釋。
          PID(Process ID):進程標示號。
          USER: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PR:進程的優(yōu)先級別。
          NI:進程的優(yōu)先級別數(shù)值。
          VIRT:進程占用的虛擬內(nèi)存值。
          RES:進程占用的物理內(nèi)存值。
          SHR:進程使用的共享內(nèi)存值。
          S:進程的狀態(tài),其中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運行,Z表示僵死狀態(tài),N表示該進程優(yōu)先值是負數(shù)。
          %CPU:該進程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該進程占用的物理內(nèi)存和總內(nèi)存的百分比。
          TIME+:該進程啟動后占用的總的CPU時間。
          Command:進程啟動的啟動命令名稱,如果這一行顯示不下,進程會有一個完整的命令行。
          top命令使用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來完成其它參數(shù)的功能。這些命令是通過快捷鍵啟動的。
          <空格>:立刻刷新。
          P:根據(jù)CPU使用大小進行排序。
          T:根據(jù)時間、累計時間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換顯示內(nèi)存信息。
          t:切換顯示進程和CPU狀態(tài)信息。
          c:切換顯示命令名稱和完整命令行。
          M:根據(jù)使用內(nèi)存大小進行排序。
          W:將當前設(shè)置寫入~/.toprc文件中。這是寫top配置文件的推薦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個功能十分強大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工具,對于系統(tǒng)管理員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點是會消耗很多系統(tǒng)資源。

          5.應(yīng)用實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監(jiān)視指定用戶,缺省情況是監(jiān)視所有用戶的進程。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戶的情況,在終端中按“U”鍵,然后輸入用戶名,系統(tǒng)就會切換為指定用戶的進程運行界面,見圖2所示。

          圖2 使用top命令監(jiān)視指定用戶

          free

          1.作用
          free命令用來顯示內(nèi)存的使用情況,使用權(quán)限是所有用戶。

          2.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3.主要參數(shù)
          -b -k -m:分別以字節(jié)(KB、MB)為單位顯示內(nèi)存使用情況。
          -s delay:顯示每隔多少秒數(shù)來顯示一次內(nèi)存使用情況。
          -t:顯示內(nèi)存總和列。
          -o:不顯示緩沖區(qū)調(diào)節(jié)列。

          4.應(yīng)用實例
          free命令是用來查看內(nèi)存使用情況的主要命令。和top命令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使用簡單,并且只占用很少的系統(tǒng)資源。通過-S參數(shù)可以使用free命令不間斷地監(jiān)視有多少內(nèi)存在使用,這樣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方便實時監(jiān)控器。
          #free -b -s5

          使用這個命令后終端會連續(xù)不斷地報告內(nèi)存使用情況(以字節(jié)為單位),每5秒更新一次。

          quota

          1.作用
          quota命令用來顯示磁盤使用情況和限制情況,使用權(quán)限超級用戶。

          2.格式
          quota [-g][-u][-v][-p] 用戶名 組名

          3.參數(shù)
          -g:顯示用戶所在組的磁盤使用限制。
          -u:顯示用戶的磁盤使用限制。
          -v:顯示沒有分配空間的文件系統(tǒng)的分配情況。
          -p:顯示簡化信息。

          4.應(yīng)用實例
          在企業(yè)應(yīng)用中磁盤配額非常重要,普通用戶要學(xué)會看懂自己的磁盤使用情況。要查詢自己的磁盤配額可以使用下面命令(下例中用戶賬號是caojh):

          #quota caojh
          Disk quotas for user caojh(uid 502):
          Filesystem blocks quota limit grace files quota limit grace
          /dev/hda3 58 200000 400000 41 500 1000

          以上顯示ID號為502的caojh賬號,文件個數(shù)設(shè)置為500~1000個,硬盤空間限制設(shè)置為200MB~400MB。一旦磁盤配額要用完時,就需要刪除一些垃圾文件或向系統(tǒng)管理員請求追加配額。

          at

          1.作用
          at命令用來在指定時刻執(zhí)行指定的命令序列。

          2.格式
          at [-V] [-q x] [-f file] [-m] time

          3.主要參數(shù)
          -V:顯示標準錯誤輸出。
          -q:許多隊列輸出。
          -f:從文件中讀取作業(yè)。
          -m:執(zhí)行完作業(yè)后發(fā)送電子郵件到用戶。
          time:設(shè)定作業(yè)執(zhí)行的時間。time格式有嚴格的要求,由小時、分鐘、日期和時間的偏移量組成,其中日期的格式為MM.DD.YY,MM是分鐘,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為時間+偏移量,單位是minutes、hours和days。

          4.應(yīng)用實例
          #at -f data 15:30 +2 days

          上面命令表示讓系統(tǒng)在兩天后的17:30執(zhí)行文件data中指明的作業(yè)。

          lp

          1.作用
          lp是打印文件的命令,使用權(quán)限是所有用戶。

          2.格式
          lp [-c][-d][-m][-number][-title][-p]

          3.主要參數(shù)
          -c:先拷貝文件再打印。
          -d:打印隊列文件。
          -m:打印結(jié)束后發(fā)送電子郵件到用戶。
          -number:打印份數(shù)。
          -title:打印標題。
          -p:設(shè)定打印的優(yōu)先級別,最高為100。

          4.應(yīng)用實例
          (1)使用lp命令打印多個文件
          #lp 2 3 4
          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其中2、3、4分別是文件名;“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表示這是第11個打印命令,依次打印這三個文件。

          (2)設(shè)定打印優(yōu)先級別
          #lp lp -d LaserJet -p 90 /etc/aliases

          通過添加“-p 90”,規(guī)定了打印作業(yè)的優(yōu)先級為90。它將在優(yōu)先級低于90的打印作業(yè)之前打印,包括沒有設(shè)置優(yōu)先級的作業(yè),缺省優(yōu)先級是50

          useradd

          1.作用
          useradd命令用來建立用戶帳號和創(chuàng)建用戶的起始目錄,使用權(quán)限是超級用戶。

          2.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3.主要參數(shù)
          -c:加上備注文字,備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備注欄中。 
          -d:指定用戶登入時的啟始目錄。
          -D:變更預(yù)設(shè)值。
          -e:指定賬號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碼過期后多少天即關(guān)閉該賬號。
          -g:指定用戶所屬的群組。
          -G:指定用戶所屬的附加群組。
          -m: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
          -M:不要自動建立用戶的登入目錄。
          -n:取消建立以用戶名稱為名的群組。
          -r:建立系統(tǒng)賬號。
          -s:指定用戶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戶ID號。

          4.說明
          useradd可用來建立用戶賬號,它和adduser命令是相同的。賬號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設(shè)定賬號的密碼。使用useradd命令所建立的賬號,實際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5.應(yīng)用實例
          建立一個新用戶賬戶,并設(shè)置ID: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說明的是,設(shè)定ID值時盡量要大于500,以免沖突。因為Linux安裝后會建立一些特殊用戶,一般0到499之間的值留給bin、mail這樣的系統(tǒng)賬號。

          groupadd

          1.作用
          groupadd命令用于將新組加入系統(tǒng)。

          2.格式
          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3.主要參數(shù)
          -g gid:指定組ID號。
          -o:允許組ID號,不必惟一。
          -r:加入組ID號,低于499系統(tǒng)賬號。
          -f:加入已經(jīng)有的組時,發(fā)展程序退出。

          4.應(yīng)用實例
          建立一個新組,并設(shè)置組ID加入系統(tǒng):
          #groupadd -g 344 cjh

          此時在/etc/passwd文件中產(chǎn)生一個組ID(GID)是344的項目。

          kill

          1.作用
          kill命令用來中止一個進程。

          2.格式
          kill [ -s signal | -p ] [ -a ] pid ...
          kill -l [ signal ]

          3.參數(shù)
          -s:指定發(fā)送的信號。
          -p:模擬發(fā)送信號。
          -l:指定信號的名稱列表。
          pid:要中止進程的ID號。
          Signal:表示信號。

          4.說明
          進程是Linux系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Linux是一個多任務(wù)的操作系統(tǒng),系統(tǒng)上經(jīng)常同時運行著多個進程。我們不關(guān)心這些進程究竟是如何分配的,或者是內(nèi)核如何管理分配時間片的,所關(guān)心的是如何去控制這些進程,讓它們能夠很好地為用戶服務(wù)。

          Linux 操作系統(tǒng)包括三種不同類型的進程,每種進程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屬性。交互進程是由一個Shell啟動的進程。交互進程既可以在前臺運行,也可以在后臺運行。批處理進程和終端沒有聯(lián)系,是一個進程序列。監(jiān)控進程(也稱系統(tǒng)守護進程)時Linux系統(tǒng)啟動時啟動的進程,并在后臺運行。例如,httpd是著名的 Apache服務(wù)器的監(jiān)控進程。

          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系統(tǒng)的內(nèi)核發(fā)送一個系統(tǒng)操作信號和某個程序的進程標識號,然后系統(tǒng)內(nèi)核就可以對進程標識號指定的進程進行操作。比如在top命令中,我們看到系統(tǒng)運行許多進程,有時就需要使用kill中止某些進程來提高系統(tǒng)資源。在講解安裝和登陸命令時,曾提到系統(tǒng)多個虛擬控制臺的作用是當一個程序出錯造成系統(tǒng)死鎖時,可以切換到其它虛擬控制臺工作關(guān)閉這個程序。此時使用的命令就是kill,因為kill是大多數(shù)Shell內(nèi)部命令可以直接調(diào)用的。

          5.應(yīng)用實例
          (1)強行中止(經(jīng)常使用殺掉)一個進程標識號為324的進程:
          #kill -9 324

          (2)解除Linux系統(tǒng)的死鎖
          在Linux 中有時會發(fā)生這樣一種情況:一個程序崩潰,并且處于死鎖的狀態(tài)。此時一般不用重新啟動計算機,只需要中止(或者說是關(guān)閉)這個有問題的程序即可。當 kill處于X-Window界面時,主要的程序(除了崩潰的程序之外)一般都已經(jīng)正常啟動了。此時打開一個終端,在那里中止有問題的程序。比如,如果 Mozilla瀏覽器程序出現(xiàn)了鎖死的情況,可以使用kill命令來中止所有包含有Mozolla瀏覽器的程序。首先用top命令查處該程序的PID,然后使用kill命令停止這個程序:
          #kill -SIGKILL XXX
          其中,XXX是包含有Mozolla瀏覽器的程序的進程標識號。

          (3)使用命令回收內(nèi)存
          我們知道內(nèi)存對于系統(tǒng)是非常重要的,回收內(nèi)存可以提高系統(tǒng)資源。kill命令可以及時地中止一些“越軌”的程序或很長時間沒有相應(yīng)的程序。例如,使用top命令發(fā)現(xiàn)一個無用 (Zombie) 的進程,此時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kill -9 XXX
          其中,XXX是無用的進程標識號。

          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free
          此時會發(fā)現(xiàn)可用內(nèi)存容量增加了。

          (4)killall命令
          Linux下還提供了一個killall命令,可以直接使用進程的名字而不是進程標識號,例如:
          # killall -HUP inetd

          crontab

          1.作用
          使用crontab命令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該配置由cron公用程序在適當?shù)臅r間執(zhí)行,該命令使用權(quán)限是所有用戶。

          2.格式
          crontab [ -u user ]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 -l | -r | -e }

          3.主要參數(shù)
          -e:執(zhí)行文字編輯器來設(shè)定時程表,內(nèi)定的文字編輯器是vi。
          -r:刪除目前的時程表。
          -l:列出目前的時程表。

          crontab 文件的格式為“M H D m d cmd”。其中,M代表分鐘(0~59),H代表小時(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內(nèi)的天(0~6,0為星期天)。cmd表示要運行的程序,它被送入sh執(zhí)行,這個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個環(huán)境變量。

          4.說明
          和at命令相比,crontab命令適合完成固定周期的任務(wù)。

          5.應(yīng)用實例
          設(shè)置一個定時、定期的系統(tǒng)提示:
          [cao @www cao]#crontab -e
          此時系統(tǒng)會打開一個vi編輯器。

          如果輸入以下內(nèi)容: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go CS",然后存盤退出。這時在/var/spool/cron/目錄下會生產(chǎn)一個cao的文件,內(nèi)容如下: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edit the master and reinstall.
          # (/tmp/crontab.2707 installed on Thu Jan 1 22:01:51 2004)
          # (Cron version -- $Id: crontab.c,v 2.13 1994/01/17 03:20:37 vixie Exp $)
          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play CS "

          這樣每個星期五17:35系統(tǒng)就會彈出一個終端,提醒星期六可以打打CS了!顯示結(jié)果見圖3所示。

          圖3 一個定時、定期的系統(tǒng)提示

          動手練習(xí)

          1.聯(lián)合使用kill和top命令觀察系統(tǒng)性能的變化

          首先啟動一個終端運行top命令,然后再啟動一個終端使用kill命令,見圖4所示。

          圖4 觀察kill命令對top終端的影響

          這時利用上面介紹的kill命令來中止一些程序:
          #kill SIGKILL XXX

          然后再看top命令終端的變化,包括內(nèi)存容量、CPU使用率、系統(tǒng)負載等。注意,有些進程是不能中止的,不過學(xué)習(xí)Linux命令時可以試試,看看系統(tǒng)有什么反應(yīng)。

          2.使用at和halt命令定時關(guān)機
          首先設(shè)定關(guān)機時間是17:35,輸入下面代碼:

          #at 17:35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in order) a) $SHELL b) login shell c) /bin/sh
          at>halt `-i -p
          at> <EOT>
          job 6 at 2004-01-01 17:35

          此時實際上就已經(jīng)進入Linux系統(tǒng)的Shell,并且編寫一個最簡單程序:halt -i -p。上面Shell中的文本結(jié)束符號表示按“Ctrl+D”組合鍵關(guān)閉命令,提交任務(wù)退出Shell。“Job 6 at 2004-01-01 17:35”表示系統(tǒng)接受第6個at命令,在“2004-01-01 17:35”時執(zhí)行命令:先把所有網(wǎng)絡(luò)相關(guān)的裝置停止,關(guān)閉系統(tǒng)后關(guān)閉電源。

          3.用crontab命令實現(xiàn)每天定時的病毒掃描
          前面已經(jīng)介紹了一個簡單的crontab命令操作,這里看一些更重要的操作。

          (1)建立一個文件,文件名稱自己設(shè)定,假設(shè)為caoproject:
          #crontab -e

          (2)文件內(nèi)容如下:
          05 09 * * * antivir
          用vi編輯后存盤退出。antivir是一個查殺Linux病毒的軟件,當然需要時先安裝在系統(tǒng)中。

          (3)使用crontab命令添加到任務(wù)列表中:
          #crontab caoproject
          這樣系統(tǒng)內(nèi)所有用戶在每天的9點05分會自動進行病毒掃描。

          4.用kill使修改的配置文件馬上生效
          Windows用戶一般都知道,重要配置文件修改后往往都要重新啟動計算機才能使修改生效。而Linux由于采用了模塊化設(shè)計,可以自己根據(jù)需要實時設(shè)定服務(wù)。這里以網(wǎng)絡(luò)服務(wù)inetd為例介紹一些操作技巧。

          inetd 是一個監(jiān)聽守護進程,監(jiān)聽與提供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wù)進程(如rlogin、telnet、ftp、rsh)進行連接的要求,并擴展所需的服務(wù)進程。默認情況下,inetd監(jiān)聽的這些daemon均列于/etc /inetd.conf文件中。編輯/etc/inetd.conf文件,可以改變inetd啟動服務(wù)器守護進程的選項,然后驅(qū)使inetd以 SIGHUP(signal 1)向當前的inetd進程發(fā)送信號,使inetd重讀該文件。這一過程由kill命令來實現(xiàn)。
          用vi或其它編輯器修改inetd.conf后,首先使用下面命令:
          #ps -ef |grep inetd

          上面代碼表明查詢inetd.conf的進程號(PID),這里假設(shè)是1426,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 kill -1426 inetd
          這樣配置文件就生效了。

          這一講介紹的系統(tǒng)管理命令都是比較重要的,特別是crontab命令和quota命令使用起來會有一定難度,需要多做一些練習(xí)。另外,使用kill命令要注意“-9“這個參數(shù),練習(xí)時最好不要運行一些重要的程序。

          posted on 2006-09-30 16:08 matthew 閱讀(270)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Linux與Unix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茶陵县| 大宁县| 康定县| 三门县| 灌阳县| 苍山县| 喀喇| 呈贡县| 乐都县| 横山县| 新津县| 绥化市| 宣化县| 都兰县| 乌兰县| 阳信县| 灌云县| 陇西县| 惠安县| 台南市| 日照市| 台北市| 乌拉特前旗| 喜德县| 宣化县| 龙泉市| 永丰县| 肇庆市| 民权县| 广河县| 刚察县| 青铜峡市| 桃园市| 沙湾县| 泸水县| 当雄县| 邓州市| 于都县| 武乡县| 甘谷县| 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