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人生

          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BlogJava 首頁 新隨筆 聯系 聚合 管理
            147 Posts :: 0 Stories :: 250 Comments :: 0 Trackbacks

          zheng 在今天的Blog談到了對150法則的一些觀點,

          “這并不是指一個人所能達到的交往人數的極限。實際上,如果我們回憶起都認識過的人,會發現人數遠不止這些。這樣看來,“150”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是某個方面的同時交往人數。比如我訂閱的Blog的RSS數目(每個Blog對應著一個人),超過130多個的時候就感覺在閱讀和跟進上有點吃力,當到了180個的時候,發現在加上去就的玩完,什么也做不了。盡管訂閱了這么多人的Blog,這并不妨礙我在IM上和其他人的交往。更不會妨礙到現實中的交往了。”----[“150”如何在社會性軟件中使用]

          我贊同其中“同時”的說法,也就是說,無論你曾經認識多少人,或者通過一種社會性網絡服務與多少人建立了弱鏈接,那些強連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則(拿人的大腦容量來設計模型是有意義的)。這可以用多種角度來理解,例如你的現實價值被這150(當然不是確定數字)個強連接所反映,所以好的Social Software會有設計得非常完善的評價系統(例如LinkedIn)。拿拇指原則來說,就是80%的社會活動可能被這150個強連接所占有。如果你是一個SalesMan,可能最大的生意都來自與這150個強連接。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現代人的交往范圍當然遠遠不止150個,甚至很多人曾經有的性伙伴都超過數百人(還記得幾個月前的一個流行人物嗎?)。但是并非所有認識的人都有機會成為你的強連接,甚至可能經過一段時間,連弱連接都不是了(你還能夠聯系到所有和你有過email往來的人嗎?)。社會性軟件的意義在于讓你有機會更加多地“導通”可能的弱連接(六度間隔),并“選擇和替換”你的強連接組合。所以并不是說,一個人在LinkedIn或者Friendster中有了數百個聯系人就凌越了150法則,相反,正是加強了這個法則的含義。

          供大家討論,希望對設計社會性軟件有所幫助。在我理解,社會性軟件不是技術,而是一種設計方法。

          -------------------------------
          zheng也在中文Blog心得集上介紹了新出現的億友社會網絡服務,很高興看到有越來越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探索社會性軟件,而且大部分的國內社會網絡服務創業者也都在Social Software Mailing List上登記參加開放探討。唯一的擔憂是,如果把交友當作黏著點,把短信當作盈利點,可能會有點南轅北轍。


          原文:http://www.isaacmao.com/2004/1/13/

          posted on 2006-09-03 23:57 hopeshared 閱讀(598)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Gossi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岑溪市| 双城市| 大洼县| 东海县| 磐石市| 黄龙县| 金华市| 时尚| 夏邑县| 类乌齐县| 宁陵县| 宽甸| 屏边| 隆尧县| 玛纳斯县| 柯坪县| 呼玛县| 鹿泉市| 天峻县| 榕江县| 南川市| 西平县| 吉林省| 正镶白旗| 读书| 南城县| 甘谷县| 漯河市| 盐山县| 永顺县| 正蓝旗| 德格县| 大名县| 黄石市| 六枝特区| 民乐县| 新乐市| 晋州市| 江城|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