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AI概念概述
早期EAI是相對狹義上的EAI,正如其字面上的含義“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即企業應用整合,僅指企業內部不同應用系統之間的互連,以期通過應用整合實現數據在多個系統之間的同步和共享,現在EAI具有了更廣義上的內涵,它已經被擴展到業務整合(Business Integration)的范疇,業務整合相對EAI來說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它將應用整合進一步拓展到業務流程整合的級別。業務整合不僅要提供底層應用支撐系統之間的互連,同時要實現存在于企業內部應用與應用之間,本企業和其他合作伙伴之間的端到端的業務流程的管理,它包括應用整合,B2B整合,自動化業務流程管理,人工流程管理,企業門戶以及對所有應用系統和流程的管理和監控等方方面面。
2、 EAI之深層解析
對于要實施EAI的企業而言,EAI也是分層次的,但對于如何劃分和規范EAI層次的定義,業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針對不同的企業,同樣叫“企業應用整合”,其內容和層次可能就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于各家EAI廠商,基于EAI理解的側重點不同,也可以說出不同的答案。當前從最普遍的意義上來說,比較寬泛的對EAI概念的理解是認為EAI可以包括數據集成、業務應用集成、業務流程集成、用戶交互四個方面:
具體的技術層面上包括:數據整合層、應用適配層、流程整合層、用戶交互層。
數據整合層,它要解決的是被集成系統的數據轉換和消息路由問題,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模型來實現不同系統間的信息轉換。
應用適配層(EAI技術層次體系最下面的一層),本層要解決的問題是,被集成的應用系統與集成服務器(esb服務器)之間的交互問題。
流程整合層,它將不同的應用系統連接在一起,進行協同工作,并提供商業流程管理的相關功能,包括流程設計、監控和規劃,實現業務流程的管理。本層對應的技術方案是BPM的采用。
用戶交互層,它是為用戶在界面上提供一個統一的信息服務功能入口,通過將內部和外部各種相對分散獨立的信息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保證了用戶既能夠從統一的渠道訪問其所需的信息,也可以依據每一個用戶的要求來設置和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本層典型的技術方案是PORTAL技術的采用。
2.1 數據整合層
該層可以獨立存在(早期的EAI只做數據的整合),也可以作為連接應用適配層和流程整合層的橋梁。數據信息在業務流程中的流轉以及在各個應用系統之間的交互必須建立在數據源和數據目的地都能理解該數據信息的基礎之上。在數據整合層我們定義了能為數據產生源、數據處理地、數據投送地都能理解的信息處理規范方式、方法和規則,包括:數據格式定義、數據轉換(例如XML數據可以通過 Xquery 表達式或 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s (XSLTs) 進行轉換)和消息路由。
2.2 應用適配層
本層主要是通過適配器技術將原有數據庫系統、應用系統和原有網絡服務組件封裝起來,實現系統之間的互通互聯。
適配器是EAI廠商或產品廠商為了解決系統之間的連接而開發的可重用的、統一的接口,通過該接口每一個應用系統僅需要與業務整合平臺相連,而不需要與每個與之交互的應用系統相連。適配器的引入主要有以下優點:
為獨立的系統之間提供重用的、統一的接口;
支持事務管理、安全性和連接管理與應用系統連接;
增加企業數據資源的共享程度;
適配器封裝了對數據操作的緩沖區,可以提高對數據批處理訪問的效率;
增強了基于組件或面向對象開發模塊的網絡應用的功能,這些組件或對象包括:如COM,DCOM或CORBA等。
適配器一般可分為四類:即企業應用系統適配器、技術標準類適配器、主機系統適配器和自行開發適配器。
2.2.1 企業應用系統適配器
企業應用系統通常指的是那些大型的,集成封裝程度很高的應用軟件系統,常常被應用在ERP,CRM,SCM等領域內。諸如:LotusNotes, PeopleSoft, SAP R/3, Siebel,金蝶K/3系統等等。對上述系統的連接一般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企業應用系統廠商提供的連接解決方案、專業EAI廠商提供的應用適配器。
2.2.2 技術標準類適配器
除了與打包的商業應用系統相連的適配器之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適配器,即通過業界標準或其他技術手段和應用系統相連的適配器,如:JDBC,XML,WebServices, JMS,文件適配器,數據庫適配器,JCA適配器等。
2.2.3 主機系統適配器
對于某些行業中常見的主機(Mainframe)結構,EAI產品也會提供相應的適配器,這些適配器會提供業務應用和數據庫與主機之間的實時雙向交易,由于主機中的邏輯組件一般包括CICS,IMS,COBOL,MQSeries, DB/2等,相應地與主機通訊的適配器也包括了CICS適配器, IMS適配器, Files適配器 、Sockets適配器和DB2適配器等。
2.2.4 自行開發適配器
為了方便用戶開發自己需要的適配器,EAI產品需要提供適配器開發工具包(AdapterDevelopmentKit,簡稱ADK。ADK對EAI產品邏輯進行了封裝,對開發者來講,利用ADK只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所連接系統的接口實施上。
2.3 流程整合層
關注于通過集成現有的IT資產(IT assets)來創建新的業務流程(business process)。本層次的集成,將業務流程的定義和管理,顯式地與特定應用分離開。存在的關鍵問題:通常需要各個機構在業務流程上達成一致,而且還需要一個成熟的集成基礎設施(integration infrastructure),以便對現有IT資產(IT assets)進行良好的集成。
本層包括:流程建模(Process Modeling)、流程執行(Process Execute)、流程監控(Process Monitoring)、業務活動監控(Business Activity Monitoring)。
概括而論,一個完整的業務流程整合方案應該包括BPM、BAM、B2Bi三個主要方面,只有具備了這三方面的能力,企業才能真正從業務整合中受益,實現隨需應變的電子商務。
2.4 用戶交互層
本層是EAI與用戶實現人機交互在表示層面上的擴展。涉及的內容包括展示內容的集成(門戶應用)、單點登陸(SingleSignOn)、用戶統一管理、用戶認證授權的管理 等。現今很多EAI產品都提供了對用戶集成這幾方面內容的支持。
EAI解決方案中除了涵蓋以上這四個層面之外,當然還需要提供一些基礎服務,如底層的數據通訊服務,信息安全服務,事物處理服務,系統管理服務等,這里就不再詳細闡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