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瞬間】
          ?Give me hapy ?

          當應用程序通過new語句創建了一個對象,這個對象的生命周期就開始了,當不再有任何引用變量引用它,這個對象就結束生命周期,它占用的內存就可以被JVM的垃圾回收器回收。對于需要被持久化的Java對象,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可處于以下三個狀態之一:

          (1) 臨時狀態(transient):剛剛用new語句創建,還沒有被持久化,不處于Session的緩存中。處于臨時狀態的Java對象被稱為臨時對象。
          (2) 持久化狀態(persistent):已經被持久化,加入到Session的緩存中。處于持久化狀態的Java對象被稱為持久化對象。
          (3) 游離狀態(detached):已經被持久化,但不再處于Session的緩存中。處于游離狀態的Java對象被稱為游離對象。

          圖1為Java對象的完整狀態轉換圖,Session的特定方法觸發Java對象由一個狀態轉換到另一個狀態。從圖1看出,當Java對象處于臨時狀態或游離狀態,只要不被任何變量引用,就會結束生命周期,它占用的內存就可以被JVM的垃圾回收器回收;當處于持久化狀態,由于Session的緩存會引用它,因此它始終處于生命周期中。


          臨時對象的特征

          臨時對象具有以下特征:
          (1) 不處于Session的緩存中,也可以說,不被任何一個Session實例關聯。
          (2) 在數據庫中沒有對應的記錄。

          在以下情況下,Java對象進入臨時狀態:
          (1) 當通過new語句剛創建了一個Java對象,它處于臨時狀態,此時不和數據庫中的任何記錄對應。
          (2) Session的delete()方法能使一個持久化對象或游離對象轉變為臨時對象。對于游離對象,delete()方法從數據庫中刪除與它對應的記錄;對于持久化對象,delete()方法從數據庫中刪除與它對應的記錄,并且把它從Session的緩存中刪除。

          持久化對象的特征

          持久化對象具有以下特征:
          (1) 位于一個Session實例的緩存中,也可以說,持久化對象總是被一個Session實例關聯。
          (2) 持久化對象和數據庫中的相關記錄對應。
          (3) Session在清理緩存時,會根據持久化對象的屬性變化,來同步更新數據庫。

          Session的許多方法都能夠觸發Java對象進入持久化狀態:
          (1) Session的save()方法把臨時對象轉變為持久化對象。
          (2) Session的load()或get()方法返回的對象總是處于持久化狀態。
          (3) Session的find()方法返回的List集合中存放的都是持久化對象。
          (4) Session的update()、saveOrUpdate()和lock()方法使游離對象轉變為持久化對象。(nate注:根據hibernate reference的說法當試圖用update更新一個持久化對象時會拋異常)
          (5)當一個持久化對象關聯一個臨時對象,在允許級聯保存的情況下,Session在清理緩存時會把這個臨時對象也轉變為持久化對象。

          Hibernate保證在同一個Session實例的緩存中,數據庫表中的每條記錄只對應惟一的持久化對象。例如對于以下代碼,共創建了兩個Session實例:session1和session2。session1和session2擁有各自的緩存。在session1的緩存中,只會有惟一的OID為1的Customer持久化對象,在session2的緩存中,也只會有惟一的OID為1的Customer持久化對象。因此在內存中共有兩個Customer持久化對象,一個屬于session1的緩存,一個屬于session2的緩存。引用變量a和b都引用session1緩存中的Customer持久化對象,而引用變量c引用session2緩存中的Customer持久化對象:

          Session session1=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Session session2=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Transaction tx1 = session1.beginTransaction();
          Transaction tx2 = session2.beginTransaction();

          Customer a=(Customer)session1.load(Customer.class,new Long(1));
          Customer b=(Customer)session1.load(Customer.class,new Long(1));
          Customer c=(Customer)session2.load(Customer.class,new Long(1));

          System.out.println(a= =b); //true
          System.out.println(a= =c); //false

          tx1.commit();
          tx2.commit();
          session1.close();
          session2.close();

          Java對象的持久化狀態是相對于某個具體的Session實例的,以下代碼試圖使一個Java對象同時被兩個Session實例關聯:

          Session session1=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Session session2=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Transaction tx1 = session1.beginTransaction();
          Transaction tx2 = session2.beginTransaction();

          Customer c=(Customer)session1.load(Customer.class,new Long(1)); //Customer對象被session1關聯
          session2.update(c); //Customer對象被session2關聯
          c.setName("Jack"); //修改Customer對象的屬性

          tx1.commit(); //執行update語句
          tx2.commit(); //執行update語句
          session1.close();
          session2.close();

          當執行session1的load()方法時,OID為1的Customer對象被加入到session1的緩存中,因此它是session1的持久化對象,此時它還沒有被session2關聯,因此相對于session2,它處于游離狀態。當執行session2的update()方法時,Customer對象被加入到session2的緩存中,因此也成為session2的持久化對象。接下來修改Customer對象的name屬性,會導致兩個Session實例在清理各自的緩存時,都執行相同的update語句:

          update CUSTOMERS set NAME='Jack' …… where ID=1;
          在實際應用程序中,應該避免一個Java對象同時被多個Session實例關聯,因為這會導致重復執行SQL語句,并且極容易出現一些并發問題。

          ?游離對象的特征

          游離對象具有以下特征:
          (1) 不再位于Session的緩存中,也可以說,游離對象不被Session關聯。
          (2) 游離對象是由持久化對象轉變過來的,因此在數據庫中可能還存在與它對應的記錄(前提條件是沒有其他程序刪除了這條記錄)。

          游離對象與臨時對象的相同之處在于,兩者都不被Session關聯,因此Hibernate不會保證它們的屬性變化與數據庫保持同步。游離對象與臨時對象的區別在于:前者是由持久化對象轉變過來的,因此可能在數據庫中還存在對應的記錄,而后者在數據庫中沒有對應的記錄。

          Session的以下方法使持久化對象轉變為游離對象:
          (1) 當調用Session的close()方法時,Session的緩存被清空,緩存中的所有持久化對象都變為游離對象。如果在應用程序中沒有引用變量引用這些游離對象,它們就會結束生命周期。
          (2)Session的evict()方法能夠從緩存中刪除一個持久化對象,使它變為游離狀態。當Session的緩存中保存了大量的持久化對象,會消耗許多內存空間,為了提高性能,可以考慮調用evict()方法,從緩存中刪除一些持久化對象。但是多數情況下不推薦使用evict()方法,而應該通過查詢語言,或者顯式的導航來控制對象圖的深度。

          posted on 2007-02-07 08:43 ???MengChuChen 閱讀(184) 評論(0)  編輯  收藏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灵宝市| 景德镇市| 三台县| 和平区| 中山市| 招远市| 广灵县| 洛阳市| 景东| 望奎县| 临泉县| 江达县| 河北省| 库尔勒市| 蒙自县| 凤翔县| 富宁县| 延津县| 尚志市| 临猗县| 贡觉县| 新邵县| 常州市| 轮台县| 恩施市| 三江| 若尔盖县| 大田县| 安顺市| 哈尔滨市| 涪陵区| 阿拉善左旗| 徐汇区| 随州市| 洛南县| 无极县| 四子王旗| 嵊州市| 海口市|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