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民工與龍芯:另一種視角
一些基本數據
發達國家IT投資軟硬比為2:1;中國為1:2,中國大企業能夠達到1:1。
對于中大型項目的軟件投資,購買基礎軟件如數據庫、應用服務器與項目實施費用比約為1:1。
IT基礎設施(基礎軟件+硬件)的投入幾乎全部為外國公司所獨占。
如上所述,中國IT投資中,項目實施部分與IT基礎設施比率為1:4左右,對于小項目,這個比率會高些,部分原因在于基礎軟件采用免費或開源產品,硬件也未采用Unix小型機。
中美貨幣匯率8:1,按各自能自行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算購買力平價則是1:1。
IT基礎設施架構按美元算,與美國大致相同,價格低者不低于1/2(???)。
笨笨剛剛經歷的一個金融行業的項目,基礎軟件(DB2,價格550萬左右),項目實施費用120萬左右。其它基礎軟件如應用服務器WebSphere尚未計入,硬件成本也未計入。
軟件民工日子難過的一個重要原因:IT項目的軟硬件比
中國IT行業軟件公司和廣大的軟件民工日子難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發達國家對于IT基礎設施的壟斷,造成基礎設施價格剛性,消耗了中國IT投資的大部分資金;國內公司如單做軟件項目實施只能維持生存,基礎軟件早已為國外公司所壟斷,無法介入;這也是國內軟件開發人員不會受重視一個重要原因。
從國內公司的角度出發,最容易的大概是當代理商轉手賣軟硬件了,其次就是拉關系搞來項目;至于靠技術積累提高核心競爭力,則不是主要因素。事實上,國內中大型軟件公司都會面臨項目盈利能力低下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大致相同,如增加工作量,直接降低工資或到二級城市外包等。
這既是國內軟件公司的不幸也是我等IT民工的不幸,又更是國內IT行業的不幸:對公司而言,無法通過技術積累獲得必須的發展資金,公司很難發展為能夠跟國外軟件公司抗衡的企業;對個人而言,在低工資高工作強度的壓迫下,IT行業也就只能是個吃青春飯的地方;對中國IT行業而言,依賴國外IT基礎設施的局面一經生成,就無法擺脫;在這種局勢下,國內軟件行業只可能追隨國外潮流,不可能提出自己的主張----那是需要有市場和資金支持的----中國IT領域,始終是國外公司呼風喚雨的地方。
龍芯與改善IT項目軟硬比的可能性
要解決軟硬比的問題,最直接的辦法是將人民幣與美元匯率拉平至購買力平價的水準1:1。但這并不現實,貨幣的購買力最終取決于該國的能用什么產品與他國交換。國際市場上初級產品和資源與精密機電產品的價格相差天壤,要賣多少條褲子才能換回一臺服務器?另一個問題是沒有自己的硬件生產廠商時,國家安全是要受制于人的。
龍芯的出現預示著一種可能性,中國有可能出現自己的硬件生產廠商,將硬件不正常的價格拉低,還給軟件企業一個較正常的生態環境。
做個簡單的四則計算:按2004年IT投資2549.8億,當軟硬比從30%上升到70%時,軟件企業的收入會從765億增加到1785億。
軟件收入增加一倍,而硬件代理利潤會降低70%上,此時軟件項目足以支撐公司生存和發展,軟件技術積累才有可能取代硬件代理成為公司的重要利潤來源。以此為出發點,公司才有可能將軟件開發人員作為利潤支柱對待,擺脫民工待遇。
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的可能性是建立自己的,能夠自主發展的IT體系(基礎軟件-商用硬件-超級計算機)。
上面的可能性,最需要的是自主創新的精神和國家政策和投資的支持;有必要重溫毛澤東時代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
附一些中國IT投資的軟硬件比的一些公開資料
《中國軟件業價格戰急遽升溫》 經濟觀察報 2005-10
在國外,企業在硬件、軟件和服務上的投入一般是1:2:3的比例,在國內這個數字就變成了3:2:1,正好相反
http://www.iteer.net/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25
《2005/2006年中國行業IT需求趨勢系列調研報告》 商務部研究院
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行業信息化IT投入額達2549.8億元。同比增長11.8%
調研報告顯示,2004年行業信息化IT投入中,軟件與IT服務的投入比例達到了40.3%,05年則升至41.7%。調研報告認為,未來三年中國行業信息化IT投入中的軟件和IT服務投入的比例將逐步上升,2007年二者的投入比例將達到46%。
http://www.chinabbc.com.cn/dxqy/news.asp?newsid=2005323101115887&classid=109103
?
計世資訊《2005年中國大型企業信息化建設及IT應用趨勢報告》
2004年我國大型企業信息化投入總額為681.9億元,與2003要比增長15.3%。
2005年大型企業硬件投入比例將首次降到50%以下,為48.7%。此外:大型企業軟件投入比例將從2004年占總體投資額的27.1%,增長到 2005年的30.1%;大型企業IT服務投入比例將從2003年占總體投資額的20.4%,增長到2005年的21.2%。相對于其他企業而言,大型企業的信息化投入結構已經基本穩定,在未來幾年不會有大的變化。
http://www.ccwresearch.com.cn/store/list/products_service_list4.asp?columnId=493&view=#
?
中華工商時報 《神州數碼:IT服務市場的長跑選手》 2005-02
而從歐美發達國家看,企業在硬件、軟件和服務上的投入比例是齊頭并進的,基本上是1∶1∶1,而在國內,基本上維持著7∶1∶2的關系
http://www.surprising.cn/n332c7p2.aspx
?
對話神州數碼總裁郭為 對話計世網
在美國IT市場,IT服務與軟件占的比例是70%,PC及各種硬件產品占的比例是30%。
中國所謂的網絡基礎建設也遠遠滯后于歐美市場,整個市場結構是硬件產品占85%的比例,軟件和服務只占15%。
www.ccw.com.cn/itlianghui/htm2005/20050929_17OEK.htm
?
《IT市場終結“迷狂”尚需5年》 IDC
在我國,2003年軟件、服務兩項收入相加,僅占整個IT市場的24.6%,同年,全球市場兩項之和,占整個IT市場的62.1%,遠遠高出中國37.5個百分點。
http://www.idc.com.cn/analysts/detailpoints.jsp?docid=5
?
02年數據
一是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以軟件為主還是硬件為主。我國在信息化投入中,軟硬比例失調。軟件加服務的投入與硬件投入的比例為二八開,其中集成與安裝的比例約 8—10%;軟件開發的投入約10—12%;80%的資金是用于硬件購買。而據世界銀行的統計,發達城市信息化投入一般為七三開,70%用于軟件和服務,購買硬件為30%。
http://www.centek.com.cn/news/20021218m2.htm
?
隨著水利行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硬件投資比例不斷下降,軟件和服務投資比例不斷增加。2004年硬件投資比例為73.4%,2005年這一比例下降至57.6%;同時軟件和服務的投資比例相應提升,分別由21.5%和5.1%上升至34.1%和8.3%,
http://solution.chinabyte.com/shlxxh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