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PicTips on Getting StartedColorPic

          隨筆 - 4  文章 - 7  trackbacks - 0
          <2008年8月>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After you've installed the ColorPic you might be wondering how to get started picking colors. Use the tips below to get started selecting colors and use a few advanced features that you might not have know about too.

          常用鏈接

          留言簿(1)

          隨筆檔案

          文章分類

          文章檔案

          相冊

          http://cwj-0122.cnblogs.com/

          搜索

          •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這次這個主題還是關于設計模式的,在早期的一篇已經寫了,一直到現(xiàn)在還沒繼續(xù)完成他。而為什么又寫這主題呢?因為,這跟前面的主題確有不同之處,這回主要闡述了設計模式的進化問題。
          到了今天,終于有點時間完成這主題了...
          目錄結構:
          1.基本概念
          2.基礎結構
          3.基于基礎結構的模式演化過程
          其實這樣的層次是很簡單了,在基礎結構誕生之后,基于委托的模式已經算是很明了的了。然后,大概介紹幾個基于委托的模式的演化過程
          1.基本概念
          這里列出了幾個相關概念。
          委托
          臨時委托
          DIP原則
          客戶
          中介者(我叫它為管理器和調度器,當然,在不同模式中,取名有所差別)
          目標對象
          2.基本結構
          編程中,當你需要某種服務,你當然會去調用具有該服務的目標對象(有可能是更高層次的組件),很顯然,結果,就是這樣一個的結構。client調用ClassA來實現(xiàn)某種服務。

          比如,為了處理字符串,你會new String,然后進行一些處理。甚至,你的代碼里到處都充砌著String的足跡,這樣確實能很好的解決問題。這樣的結構背后的理由呢?首先,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結構違反了DIP原則,細節(jié)應該依賴于抽象,而不是依賴于另一個細節(jié)。這樣的依賴關系會使代碼缺乏彈性,很難復用,遷一發(fā)動全身。應該改進的是,把ClassA的抽象提取出來,然后讓client去依賴于IClassA,變成如下圖: 
           

          但是,事實上,我們沒有這么做。這是因為String這樣的類實例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這樣的穩(wěn)定性保證了它不會經常變化,這就是行為的穩(wěn)定性因素。這樣具有強穩(wěn)定性的類沒必要復雜化。所以,我們讓接受了client依賴于細節(jié)的結果。這樣的細節(jié)是單一的。
          然而,需求是變化的,解決方案是不穩(wěn)定的,在我們的項目中,會有大量不具穩(wěn)定性的因素存在。在項目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存在著多個同性質而實現(xiàn)細節(jié)有異的行為類存在。
          比如存在著這樣的三個類ClassA,ClassB, ClassC,
          client在不同地方調用它。結構圖如下: 
           

          我假設client是個main函數(shù),OK,調用的代碼應該是這樣,
          void main(){
                  ...
                 ClassA a = new ClassA();

          (1)    a.MethodOne();
          (2)    for(int i=0;i<3;i++){
          (3)       a.MethodTwo();
          (4)    }
                 .....

                 ClassB b = new ClassB();
          (5)    b.MethodOne();
          (6)    for(int i=0;i<3;i++){
          (7)       b.MethodTwo();
          (8)    }

          }
          這樣的代碼,給你的感覺怎么樣,也許還蠻過得去,他確實是跑得起來。但這樣的代碼存在潛在的危險性。應該被歸入糟糕設計的范疇里。首先,客戶面對不具穩(wěn)定性的因素,根據(jù)DIP原則,它沒有提取抽象,違反了DIP原則。其次,client(main)必須負責策略的組織(我把類似(1)(2)(3)(4)的目標對象的這樣一組調用過程稱為策略組織),也就是說,client面對的不是一個完全的黑盒子,他面對的是一些半黑的盒子,同時,他必須知道怎么把這些半黑的盒子組裝起來。例如(5)(6)(7)(8)這些對客戶來說,是一組半黑的盒子。客戶本身的任務太重了,同時,這樣的任務彌漫在客戶的頭和腳之間,及其零亂。很快,又有類似的另一種不具穩(wěn)定性的因素參與這樣的彌漫活動,最終的客戶將被淹沒在不穩(wěn)定性因素組成的大海里。如果,剛好是你在負責這樣的客戶編碼,我,很同情你。重構吧,老兄。
          不滿意,好,我們做第一次修改,根據(jù)DIP原則,我們提取這三個類的抽象。比如IClass, 然后,大家都實現(xiàn)他。然后,把ClassA a = new ClassA(); 改為IClass a = new ClassA();OK,很好的遵循了DIP原則。然后,我們需要有一個參與者,我稱該類為Context或(Manager,mediator),它的職責很簡單,僅僅負責半黑盒子的組裝。我們沒有給予他過多的職責。SRP的違反同樣讓人覺得可怕。并把IClass作為一個委托對象屬性傳遞給它。結構圖如下: 
           

          這樣,客戶很輕松的從半黑盒子的策略組織中脫離出來,它只管在Context與這三個類之間進行裝配,而裝配的方式,你可以自由選擇任何一種注入方式。例如:
          你給Context裝配一個ClassB。
          Context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ClassB());
          OK,針對于不穩(wěn)定性因素的解決方案的基礎結構出來了。這也是基于委托的設計模式的基礎。這樣的模型具有潛在的進化與退化問題。
          1.Context是個具體類,具有不穩(wěn)定性,有著往抽象方向的進化。
          2.A線上是個委托屬性。有著往臨時委托方向的退化。
          3.B線上create過程有從客戶向Context轉移的變化性。
          4.Context的組織權有著向IClass轉移的可能性。
          在下面的繼續(xù)中,我們會從基本型中根據(jù)這四個進化與退化以及委托的意義,演變出不同的模式。 同時,我會把各個模式自身的進化與退化做個簡介(自身的演化可能演變成別的模式)
          等待繼續(xù).....
          posted on 2008-08-14 12:54 zhqh 閱讀(1401) 評論(5)  編輯  收藏

          FeedBack:
          # re: 設計模式之進化論(1) 2008-08-14 16:15 zhuxing
          繼續(xù)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設計模式之進化論(1)[未登錄] 2008-08-14 22:29 aaa
          狗屁不通! 抄書!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設計模式之進化論(1) 2008-08-15 12:24 zhuxing
          @aaa
          不能這么說。
          樓主寫的可能過于抽象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設計模式之進化論(1) 2008-08-15 16:01 ccc
          繼續(xù)  回復  更多評論
            
          # re: 設計模式之進化論(1) 2008-08-17 18:11 dell電腦
          給收藏起來了,以后要是能變成一本電子書就好了。  回復  更多評論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fā)表評論。


          網(wǎng)站導航:
          博客園   IT新聞   Chat2DB   C++博客   博問  
           

          aaaaaaaaaaaaaaaaaaaaa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惠来县| 普洱| 屏南县| 铜陵市| 康定县| 汽车| 忻州市| 教育| 娱乐| 英超| 伽师县| 岫岩| 南乐县| 固镇县| 镇江市| 五原县| 余干县| 藁城市| 广灵县| 南皮县| 梅河口市| 林口县| 北川| 冕宁县| 泰兴市| 河源市| 东海县| 巴塘县| 高平市| 双牌县| 克拉玛依市| 尉犁县| 乌拉特中旗| 昌都县| 启东市| 哈尔滨市| 汝阳县| 毕节市| 西昌市|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