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華網-軍事頻道
當今有多少國人會相信我國可能發生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呢?完全是危言聳聽。
但我看來這已經不是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而且即將可能發生的巨大災難。
看當今美元萎靡不振,美國經濟滑坡,前景暗淡。日本雖說剛擺脫近二十年的經濟低迷,還是回升緩慢。
看中國這邊風景獨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好似一片熱土。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節節攀升。
中國股市擺脫五年熊市牛氣沖天。
中國的對外出口,年年月月創新高。出口順差不斷刷新記錄,外匯儲備突破萬億元。
在這樣的好景中是誰會想到災難即將來臨呢?
看了以下的數據就知道引發這場災難的導火索在哪里了。實際上引發這場災難的土壤這幾年來一直在培育。
中國老百姓的新的“三座大山 ”即住房、教育、醫療。“三座大山 ”壓的中國老百姓喘不過氣來。這“三座大山 ”搜刮了老百姓畢生的財富。
高得離譜的房價將中國居民的財富搜刮一空,還拿什么去消費呢?
中國最終消費占GDP比重已從上世紀80年代超過62%下降到2005的52.1%,居民消費率也從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而在中國居民消費率持續下降的同時,世界平均消費率達78%—79%,比較起來差別之大就如天上和地下。
柴米油鹽、水電油汽的輪番漲價和全面漲價,對中國的富豪階層的正常生活不構成任何影響,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市民將要付出更多的財富以維持和原來一樣的生活水準,也就是說,中國的高房價,間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來買單。
高房價圈走了老百姓甚至兩代人的財富,還有一代人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就“出口”熱而言,貿易順差繼續加劇,貿易摩擦不斷增多,人民幣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形成了獨特的世界奇觀,GDP猛的往上竄,但老百姓幸福指數往下跌。
現在中國的老百姓生活已是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自8月份開始,北京市場食用油價格震蕩上揚。進入11月份,米價、面價、菜價及副食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報道認為,是受國際大豆市場價格上揚的影響,導致食用油價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風而漲,25公斤裝的富強粉漲幅達12%以上,500克大米上漲了6分錢。
據了解,在上海、廣州、深圳糧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漲升一遍,并持續一個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漲幅分別已達一成和二成。
中國的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漲價決外偶然。持續7個多月的宏觀調控并沒有穩定房價,相反,導致房價的節節攀升。早有經濟學家警告說,地產泡沫將導致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將引發經濟危機。然而,這種聲音太微弱。
一個缺乏消費能力的社會如何能百業興旺,良性循環,構建和諧社會。
房地產市場如果要出大事,首當其沖的是金融危機,其次是社會危機,再者就是政治危機。
應對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國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國的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受到美元的攻擊,一年之內升值達5%,而且,還有繼續升值的空間。中國的貿易順差將在人民幣的升值中逐漸縮小,國際市場的風險已在加劇。而國內市場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漲價,將直接影響消費。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幣的發行量,中國的通貨膨脹就此爆發。這種危機也可能近在眼前。
對比1996年的東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大房價居高不下的城市,地產泡沫破滅前的跡象已經顯現。試圖為了一已私利而繼續哄抬房價的地方政府,將迎來經濟規律的無情懲罰。因為這一輪的通貨膨脹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發出的,可能還不被官方承認,但它實實在在已經來臨了。這種處在萌芽狀態的通貨膨脹選擇了一個導致經濟危機的最好時機——2007年的元旦和春節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壞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開始漲價時,這場經濟危機已無法遏制了。
這場危機的內因,大家想必知道,當外因也是重要的因素。
再看世界這幾年的經濟危機的前因后果,和過程就想想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