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67  文章 - 79  trackbacks - 0
          <2009年3月>
          22232425262728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1234

          常用鏈接

          留言簿(1)

          隨筆檔案

          文章檔案

          相冊

          搜索

          •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這篇文章醞釀了快一年了,雖然經史讀的不少,但是真要寫考據文章還遠遠不夠.寫代碼的時候,能弄出來個結果就算完成了,作文章可是要字字推敲,尋根考據,不是一般的累.不過這么豆腐干大小的文章,我都能憋個一年半載,這個連我自己都很難相信,真的。

          盡管歷朝史官們的筆鋒辛狠毒辣,銳如刀鋒,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抬高男性功績,詆毀女性地位.禍事能推的,都往后妃身上推。那些帝王將相們造出一個詞叫 禍水.第一個禍水便是趙飛燕,后來還有小憐,小周后,她們伴隨著一位位末代后主一起,埋葬了各自的王朝。令后世的士大夫們對高緯、李煜之流唏噓不已。但是最令后人痛心的,莫過于唐玄宗的先明后暗。自唐安史之亂(公元755-762)之后,直到明初徐達北伐(公元1367-1369),中國漢族中央政權喪失對幽云十六州及陰山以北大漠的實際統治盡六百余年,這個責任誰來負?可以想象,歐陽修撰文《新唐書》時,斟酌再三,長嘆一聲:還是讓那個上吊的女人來承擔這無人敢擔下的重責。

          既然已經確定了楊貴妃的歷史形象,那么作為情敵,江采萍的形象也不難確立。生前起伏的經歷,加上生后文人們的大肆炒作,成就了一代梅妃的傳奇,直追娥皇、女英。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后人總難免的去假設,如果當年楊玉環沒有得寵,是否可以避免開元末年的奸臣當道,以及其后的安史之亂.我認為很遺憾,安史之亂及晚唐的外有藩鎮割據,遍地嬌兵;內有朋黨之爭,宦官專政,是自李唐開國立業起便埋下的禍因。下犯上,是唐朝的主旋律。李淵剛反了隋煬帝,李世民就殺了太子李建成,逼走了老爸李淵;武則天掀了李唐,李唐又趕走了武氏后人;安祿山反了李隆基,然后又被他兒子安慶緒干掉;史思明反了主子安慶緒,可還是步了安祿山的后塵,被兒子史朝義所害。至于晚唐,在藩鎮割據的局面下,下克上,更是不斷上演,直到五代,更是跑馬似的換皇帝。這種亂象的原因,表面上和唐朝節度使形式的軍政制度有關,更與唐朝處于一個封建社會的過渡階段有關,不可能簡單的歸結到某一個人來對此負責,也不是由一個人所能改變和挽回的。

          經過后人的不斷加工,現在的人們已經很難理解李隆基,為啥放著有才有貌的江采萍不愛,偏偏抱著個肥婆不放,連逃命都不肯放手。我要說,別以一般平頭老百姓的心態,來揣摩皇帝的審美觀。高緯可以為了小憐學狗叫;明憲宗放著后宮佳麗不要,任是跟那個半老徐娘萬貴妃愛的死去活來,人家李隆基就是注重一下手感,有啥難以理解的。更何況江采萍甚愛梅花,性格也是冷諾冰霜,正當李隆基無奈之時,熱情似火、具有十足女人味的楊貴妃出現了,于是便有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所以說啊,性格決定命運。

          再寫下去就是,就是分析三角關系了,這個我沒興趣。具體的梅妃江采萍生平還請讀《梅妃傳》,雖然是文言,但是絕對不比《紅樓夢》差。(這個好像太太夸張了)
          posted on 2009-03-10 21:09 zarra 閱讀(245) 評論(1)  編輯  收藏

          FeedBack:
          # re: 讀《梅妃傳》后感[未登錄] 2009-03-11 13:52 apple
          人各有命~~~  回復  更多評論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左权县| 平阴县| 柳州市| 延吉市| 弥渡县| 东宁县| 华安县| 错那县| 兴海县| 左云县| 萍乡市| 桐柏县| 龙山县| 吉首市| 江山市| 原阳县| 淅川县| 安溪县| 准格尔旗| 读书| 泸西县| 梅州市| 集贤县| 定兴县| 佛山市| 根河市| 永寿县| 象山县| 揭东县| 乌拉特中旗| 正镶白旗| 益阳市| 台中市| 汝南县| 宜城市| 合川市| 大英县| 定安县| 芦山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