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班

          java突擊隊
          posts - 151, comments - 74, trackbacks - 0, articles - 14
            BlogJava :: 首頁 :: 新隨筆 :: 聯系 :: 聚合  :: 管理

          枚舉類型及其應用(轉載)

          Posted on 2007-05-22 15:04 停留的風 閱讀(872)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美文轉載

          Brett McLaughlin (brett@newInstance.com), 作者/編輯, O'Reilly Media, Inc.
          2004 年 11 月 09 日

          Tiger 中的一個重要新特性是枚舉構造,它是一種新的類型,允許用常量來表示特定的數據片斷,而且全部都以類型安全的形式來表示。Tiger 專家、developerWorks 的多產作者 Brett McLaughlin 將解釋枚舉的定義,介紹如何在應用程序中運用枚舉,以及它為什么能夠讓您拋棄所有舊的 public static final 代碼。

          您已經知道,Java 代碼的兩個基本的構造塊是 接口。現在 Tiger 又引入了 枚舉,一般簡稱它為 enum。這個新類型允許您表示特定的數據點,這些數據點只接受分配時預先定義的值集合。

          當然,熟練的程序員可以用靜態常量實現這項功能,如清單 1 所示:



          清單 1. public static final 的常量
          public class OldGrad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A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B = 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C = 3;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D = 4;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F = 5;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COMPLETE = 6;
                      }
                      

          說明:我要感謝 O'Reilly 媒體公司,該公司允許在本文中使用我撰寫的 Java 1.5 Tiger: A Developer's Notebook一書中“枚舉”這一章中的代碼示例(請參閱 參考資料)。

          然后您就可以讓類接受像 OldGrade.B 這樣的常量,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請記住這類常量是 Java 中 int 類型的常量,這意味著該方法可以接受任何 int 類型的值,即使它和 OldGrade 中定義的所有級別都不對應。因此,您需要檢測上界和下界,在出現無效值的時候,可能還要包含一個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而且,如果后來又添加另外一個級別(例如 OldGrade.WITHDREW_PASSING ),那么必須改變所有代碼中的上界,才能接受這個新值。

          換句話說,在使用這類帶有整型常量的類時,該解決方案也許可行,但并不是非常有效。幸運的是,枚舉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定義枚舉

          清單 2 使用了一個可以提供與清單 1 相似的功能的枚舉:



          清單 2. 簡單的枚舉類型
          package com.oreilly.tiger.ch03;
                      public enum Grade {
                      A, B, C, D, F, INCOMPLETE
                      };
                      

          在這里,我使用了新的關鍵字 enum ,為 enum 提供了一個名稱,并指定了允許的值。然后, Grade 就變成了一個 枚舉類型,您可以按清單 3 所示的方法使用它:



          清單 3. 使用枚舉類型
          package com.oreilly.tiger.ch03;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firstName;
                      private String lastName;
                      private Grade grade;
                      public Student(String firstName, String lastName) {
                      this.firstName = firstName;
                      this.lastName = lastName;
                      }
                      public void setFirstName(String firstName) {
                      this.firstName = firstName;
                      }
                      public String getFirstName() {
                      return firstName;
                      }
                      public void setLastName(String lastName) {
                      this.lastName = lastName;
                      }
                      public String getLastName() {
                      return lastName;
                      }
                      public String getFullName() {
                      return new StringBuffer(firstName)
                      .append(" ")
                      .append(lastName)
                      .toString();
                      }
                      public void assignGrade(Grade grade) {
                      this.grade = grade;
                      }
                      public Grade getGrade() {
                      return grade;
                      }
                      }
                      

          用以前定義過的類型建立一個新的枚舉( grade )之后,您就可以像使用其他成員變量一樣使用它了。當然,枚舉只能分配枚舉值中的一個(例如, ACINCOMPLETE )。而且,在 assignGrade() 中是沒有進行錯誤檢測的代碼,也沒有考慮邊界情況,請注意這是如何做到。







          使用枚舉值

          迄今為止,您所看到的示例都相當簡單,但是枚舉類型提供的東西遠不止這些。您可以逐個遍歷枚舉值,也可以在 switch 語句中使用枚舉值,枚舉是非常有價值的。

          遍歷枚舉值

          下面我們用一個示例顯示如何遍歷枚舉類型的值。清單 4 所示的這項技術,適用于調試、快速打印任務以及把枚舉加載到集合(我很快將談到)中的工具:



          清單 4. 遍歷枚舉值
          public void listGradeValues(PrintStream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for (Grade g : Grade.values()) {
                      out.println("Allowed value: '" + g + "'");
                      }
                      }
                      

          運行這段代碼,將得到清單 5 所示的輸出:



          清單 5. 迭代操作的輸出
          Allowed Value: 'A'
                      Allowed Value: 'B'
                      Allowed Value: 'C'
                      Allowed Value: 'D'
                      Allowed Value: 'F'
                      Allowed Value: 'INCOMPLETE'
                      

          這里有許多東西。首先,我使用了 Tiger 的新的 for/in 循環(也叫作 foreach增強的 for )。另外,您可以看到 values() 方法返回了一個由獨立的 Grade 實例構成的數組,每個數組都有一個枚舉類型的值。換句話說, values() 的返回值是 Grade[]

          在枚舉間切換

          能夠在枚舉的值之間移動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根據枚舉的值進行決策。您當然可以寫一堆 if (grade.equals(Grade.A)) 類型的語句,但那是在浪費時間。Tiger 能夠很方便地把枚舉支持添加到過去的好東西 switch 語句上,所以它很容易使用,而且適合您已知的內容。清單 6 向將展示如何解決這個難題:



          清單 6. 在枚舉之間切換
          public void testSwitchStatement(PrintStream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Buffer outputText = new StringBuffer(student1.getFullName());
                      switch (student1.getGrade()) {
                      case A:
                      outputText.append(" excelled with a grade of A");
                      break;
                      case B: // fall through to C
                      case C:
                      outputText.append(" passed with a grade of ")
                      .append(student1.getGrade().toString());
                      break;
                      case D: // fall through to F
                      case F:
                      outputText.append(" failed with a grade of ")
                      .append(student1.getGrade().toString());
                      break;
                      case INCOMPLETE:
                      outputText.append(" did not complete the class.");
                      break;
                      }
                      out.println(outputText.toString());
                      }
                      

          在這里,枚舉值被傳遞到 switch 語句中(請記住, getGrade() 是作為 Grade 的實例返回的),而每個 case 子句將處理一個特定的值。該值在提供時沒有枚舉前綴,這意味著不用將代碼寫成 case Grade.A ,只需將其寫成 case A 即可。如果您不這么做,編譯器不會接受有前綴的值。

          現在,您應該已經了解使用 switch 語句時的基本語法,但是還有一些事情您需要知道。

          在使用 switch 之前進行計劃

          正如您所期待的,在使用枚舉和 switch 時,您可以使用 default 語句。清單 7 顯示了這個用法:



          清單 7. 添加一個 default 塊
          public void testSwitchStatement(PrintStream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Buffer outputText = new StringBuffer(student1.getFullName());
                      switch (student1.getGrade()) {
                      case A:
                      outputText.append(" excelled with a grade of A");
                      break;
                      case B: // fall through to C
                      case C:
                      outputText.append(" passed with a grade of ")
                      .append(student1.getGrade().toString());
                      break;
                      case D: // fall through to F
                      case F:
                      outputText.append(" failed with a grade of ")
                      .append(student1.getGrade().toString());
                      break;
                      case INCOMPLETE:
                      outputText.append(" did not complete the class.");
                      break;
                      default:
                      outputText.append(" has a grade of ")
                      .append(student1.getGrade().toString());
                      break;
                      }
                      out.println(outputText.toString());
                      }
                      

          研究以上代碼可以看出,任何沒有被 case 語句處理的枚舉值都會被 default 語句處理。這項技術您應當 堅持采用。原因是:假設 Grade 枚舉被您的小組中其他程序員修改(而且他忘記告訴您這件事)成清單 8 所示的版本:



          清單 8. 給 Grade 枚舉添加一個值
          package com.oreilly.tiger.ch03;
                      public enum Grade {
                      A, B, C, D, F, INCOMPLETE
                      ,
                      WITHDREW_PASSING, WITHDREW_FAILING
                      };
                      

          現在,如果使用清單 6 的代碼所示的新版 Grade ,那么這兩個新值會被忽略。更糟的是,您甚至看不到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存在某種能夠通用的 default 語句是非常重要的。清單 7 無法很好地處理這些值,但是它會提示您還有其他值,您需要處理這些值。一旦完成處理,您就會有一個繼續運行的應用程序,而且它不會忽略這些值,甚至還會指導您下一步的動作。所以這是一個良好的編碼習慣。







          枚舉和集合

          您所熟悉的使用 public static final 方法進行編碼的那些東西,可能已經轉而采用枚舉的值作為映射的鍵。如果您不知道其中的含義,請參見清單 9,它是一個公共錯誤信息的示例,在使用 Ant 的 build 文件時,可能會彈出這樣的消息,如下所示:



          清單 9. Ant 狀態碼
          package com.oreilly.tiger.ch03;
                      public enum AntStatus {
                      INITIALIZING,
                      COMPILING,
                      COPYING,
                      JARRING,
                      ZIPPING,
                      DONE,
                      ERROR
                      }
                      

          為每個狀態碼分配一些人們能讀懂的錯誤信息,從而允許人們在 Ant 提供某個代碼時查找合適的錯誤信息,將這些信息顯示在控制臺上。這是 映射(Map) 的一個絕好用例,在這里,每個 映射(Map) 的鍵都是一個枚舉值,而每個值都是鍵的錯誤信息。清單 10 演示了該映射的工作方式:



          清單 10. 枚舉的映射(Map)
          public void testEnumMap(PrintStream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 Create a map with the key and a String message
                      EnumMap<AntStatus, String> antMessages =
                      new EnumMap<AntStatus, String>(AntStatus.class);
                      // Initialize the map
                      antMessages.put(AntStatus.INITIALIZING, "Initializing Ant...");
                      antMessages.put(AntStatus.COMPILING,    "Compiling Java classes...");
                      antMessages.put(AntStatus.COPYING,      "Copying files...");
                      antMessages.put(AntStatus.JARRING,      "JARring up files...");
                      antMessages.put(AntStatus.ZIPPING,      "ZIPping up files...");
                      antMessages.put(AntStatus.DONE,         "Build complete.");
                      antMessages.put(AntStatus.ERROR,        "Error occurred.");
                      // Iterate and print messages
                      for (AntStatus status : AntStatus.values() ) {
                      out.println("For status " + status + ", message is: " +
                      antMessages.get(status));
                      }
                      }
                      

          該代碼使用了泛型(generics)(請參閱 參考資料)和新的 EnumMap 構造來建立新映射。而且,枚舉值是通過其 Class 對象提供的,同時提供的還有映射值的類型(在該例中,它只是一個簡單的字符串)。該方法的輸出如清單 11 所示:

          枚舉的 Class 對象?

          您可能已經注意到,清單 10 中的示例代碼實際上表明 Tiger 把枚舉當作類,這可以從 AntStatusClass 對象那里得到證明,該對象不僅可用,而且正被實際使用。這是真的。歸根到底, Tiger 還是把枚舉看成是特殊的類類型。有關枚舉的具體實現細節,請參閱 Java 5.0 Tiger: A Developer's Notebook的第三章(請參閱 參考資料)。



          清單 11. 清單 10 的輸出
          [echo] Running AntStatusTester...
                      [java] For status INITIALIZING, message is: Initializing Ant...
                      [java] For status COMPILING, message is: Compiling Java classes...
                      [java] For status COPYING, message is: Copying files...
                      [java] For status JARRING, message is: JARring up files...
                      [java] For status ZIPPING, message is: ZIPping up files...
                      [java] For status DONE, message is: Build complete.
                      [java] For status ERROR, message is: Error occurred.
                      







          更進一步

          枚舉也可以與集合結合使用,而且非常像新的 EnumMap 構造,Tiger 提供了一套新的 EnumSet 實現,允許您使用位操作符。另外,可以為枚舉添加方法,用它們實現接口,定義叫作 特定值的類的實體,在該實體中,特定的代碼被附加到枚舉的具體值上。這些特性超出了本文的范圍,但是在其他地方,有詳細介紹它們的文檔(請參閱 參考資料)。







          使用枚舉,但是不要濫用

          學習任何新版語言的一個危險就是瘋狂使用新的語法結構。如果這樣做,那么您的代碼就會突然之間有 80% 是泛型、標注和枚舉。所以,應當只在適合使用枚舉的地方才使用它。那么,枚舉在什么地方適用呢?一條普遍規則是,任何使用常量的地方,例如目前用 switch 代碼切換常量的地方。如果只有單獨一個值(例如,鞋的最大尺寸,或者籠子中能裝猴子的最大數目),則還是把這個任務留給常量吧。但是,如果定義了一組值,而這些值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用于特定的數據類型,那么將枚舉用在這個地方最適合不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建平县| 武功县| 新巴尔虎左旗| 特克斯县| 伊春市| 托克逊县| 东乡| 巴东县| 金昌市| 黑山县| 漳州市| 垫江县| 石家庄市| 永仁县| 光泽县| 武定县| 英德市| 阳原县| 灵川县| 中牟县| 海原县| 铁岭市| 古蔺县| 会东县| 环江| 桦甸市| 永新县| 平昌县| 财经| 永年县| 平乡县| 博野县| 乌审旗| 杭州市| 黄石市| 胶州市| 华容县| 汤阴县| 任丘市|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