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Write BlogJava

            BlogJava :: 首頁 :: 新隨筆 :: 聯系 :: 聚合  :: 管理 ::
            128 隨筆 :: 0 文章 :: 29 評論 :: 0 Trackbacks

          文章來源:新浪網

          基于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實現較大躍升的現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強調了收入分配的問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個中關鍵就是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還要“提高企業職工工資的水平,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健全并落實最低工資制度。”

            同時,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壟斷行業企業工資監管。對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表示,既要通過采取措施,促進非壟斷行業的企業職工工資收入逐步提高;又要對壟斷行業的高收入采取措施,加以有效調控。

            事實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多年的兩位數增長,得益于平均工資收入的提高。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原因是多重的:企業效益提高較快就會增加職工的工資,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31%;工資制度改革使大多數公務員上調的部分工資在上半年得到補發;城鎮居民就業渠道拓寬,收入來源渠道呈多元化趨勢。

            但是,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主任文躍然認為,建立一個高工資支付的經濟,而不是一個工資節省的經濟,對中國更加有利。他說,我國居民工資增額實際上是偏低的,從1990~2005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率從53.4%降到41.2%,降低了12個百分點,而且這個趨勢還沒有根本性的扭轉。

            中國社科院2008年發布的社會藍皮書顯示,我國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2004年下降到49.6%,2005年降至41.4%,2006年更是僅為40.6%。

            與此相反,資本回報占國民收入的比重節節上揚,從以前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這意味著,在初次分配中勞動所得趨于下降,資本所得不斷上升,由此可見,“利潤侵蝕工資”現象已出現,收入分配專家強調。

            迄今為止,我國經歷了四次收入分配制度上的變革:從計劃經濟時代單純的按勞分配,到“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到改革開放后提出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再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按照湖北省委黨校經濟學教授劉啟明的說法,提高勞動報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可以被看成是第五次變革。

            在本次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將繼續圍繞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調節壟斷行業收入等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透露

          posted on 2008-03-06 08:57 vesung 閱讀(471)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心情IT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介休市| 阳信县| 海丰县| 嘉峪关市| 石景山区| 秦安县| 山西省| 千阳县| 高清| 彭州市| 福海县| 昌黎县| 衢州市| 建瓯市| 邹平县| 桂阳县| 潞西市| 大方县| 汝城县| 灌阳县| 修水县| 丹东市| 清徐县| 荔波县| 汶上县| 保定市| 乌苏市| 桂阳县| 阿荣旗| 仁寿县| 乌兰察布市| 娱乐| 共和县| 永修县| 田阳县| 黑河市| 广东省| 忻州市| 兴城市| 江阴市|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