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java的輸入輸出
blogjava.net速度也是這么慢,在csdn 的blog上面居然都發布不了,真是不爽推廣java的blog站點也是在用著。net阿,猜測站主 是不是和cnblogs的站主一個人。和csdn blog一樣都不爽,加載編輯器這么慢,還總是提交出錯。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s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val;
try { val = System.in.read(); }
catch (IOException e) { val=0; }
System.out.println( (byte)val );
}
};
注意點:
1.對于InputStream必須要捕獲輸出錯誤,
2.catch中如果未給val賦值會提示val未初始化
3.byte會轉化輸入為ascii碼,但是如果沒有byte仍然會隱式轉換
4.IOException 類在System.io中,所以必須引入該空間 package不是很清楚,假如我測試java文件的目錄為e:\javatest,然后我就沒法寫package了?如果在首行寫 package javatest; 這樣javac的時候就會提示錯誤 了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oClassDefFoundError: s1 (wrong name: javat est/s1),不得已,建立目錄e:\javatest\test1,然后package test1,這樣試就通過 了
另外測試了一下javadoc
假設源代碼在 C:\src 目錄下,其中 com.liigo 是主包,其下可能有數十個子包,數百(千)個Java文件。目錄結構大約是這樣的: - C:\ | src\ | com\ | liigo\ | *** 怎么才能以最簡捷的方式生成所有的API文檔呢? c:\> c:\>cd src c:\src>javadoc -d doc -subpackages com.liigo 這樣就搞定了,最終生成的API文檔位于 c:\src\doc 目錄(該目錄是由javadoc.exe自動生成的)。 上面的用法利用了“當前目錄”和“相對路徑”,當然也可以用絕對路徑: ...>javadoc -d c:\doc -sourcepath c:\src -subpackages com.liigo 最終生成的API文檔位于 c:\doc 目錄(該目錄同樣是由javadoc.exe自動生成的)。 總結一下: 我們只用到了javadoc的三個參數: -d,-subpackages,-sourcepath,其中: 參數 說明 -d 指定API文檔的輸出目錄,默認是當前目錄。建議總是指定該參數。 -sourcepath 指定源代碼路徑,默認是當前目錄。 此參數通常是必須的。 -subpackages 以遞歸的方式處理各子包。關鍵參數!如果不使用本參數,每次只能處理一個子包(或需手工列出所有子包)。 注:以上示例要求 javadoc.exe 所在路徑位于系統環境變量“PATH”中。 補充一點: 使用參數 -author 可以將作者信息(@author ***)導出到最終生成的API文檔中, -version 可以生成版本信息。如果是自己寫的一個包,千萬不要忘了用 -author 哦:)
參考http://www.matrix.org.cn/resource/article/44/44072_Javadoc.html
posted @ 2006-03-01 13:44 javaBeginner 閱讀(26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