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之應用領域
1.能力驗證應用領域
在給定的條件下,系統能否具有預期的表現能力,比如某系統能否在A條件下具有B能力。有兩個特點:一是要求在已確定的環境下運行(要求測試時的環境,如硬件設備、軟件環境、網絡環境、基礎數據等已確定);二是需要根據典型場景設計測試方案和用例(需要確定相應的性能目標)<測試方法包括 性能測試、可靠性測試、壓力測試、失效恢復測試>
2.規劃能力應用領域
關注的是:應該如何使系統具有我們要求的性能能力 或是 在某種可能發生的條件下,系統具有如何的性能能力。規劃能力應用領域內的問題常常會被描述為:某系統能否支持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用戶增長或是應該如何調整系統配置,使系統能夠滿足增長的用戶數的需要。它具有兩個特點,它是一種探索性的測試,二是它可被用于了解系統的性能以及獲得拓展性能的方法 (常用的測試方法包括 負載測試、配置測試、壓力測試)。
3.性能調優應用領域
主要對應于對系統進行調優。一般來說,性能調優活動會和其他性能測試應用領域的活動交雜在一起。由于性能調優可以調整的對象眾多,而且并不要求在系統全部完成后才能進行調優。
a>對于已經部署在生產環境中的應用系統來說,對其進行的性能調優可能首先關注應用系統部署環境的調整,如對服務器的調整、數據庫參數的調整、應用服務器參數調整;
b>對正在開發中的應用來說,性能調優會更多的關注應用邏輯的實現方法、應用中涉及的算法、數據庫訪問層的設計等因素,此時并不要求測試環境是實際的生產環境,只要整個調優過程中具有一個可用于比較的測試基準測試環境即可
確定基準環境、基準負載和基準性能指標------------->調整系統允許環境和實現方法,執行測試---------------->記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一個標準的性能調優過程的描述如下:
(1).確定基準環境、基準負載和基準性能指標
(2).調整系統運行環境和實現方法,執行測試,這是性能調優過重中的核心步驟,性能調優的目的是通過調整,提高應用系統的性能表現。對于一個應用系統來說,這種調整包括3個方面
a>.硬件環境調整:主要是對系統運行的硬件環境進行調整,包括該表系統運行的服務器、主機設備環境(改用高性能的機器、或是調整某系服務器物理內存總量、CPU數量等)、調整網絡環境(更換快速的網絡設備,或是采用更高帶快的組網技術)
b>.系統測試的調整:主要是對系統運行的基礎平臺設置進行調整,如根據應用需要調整Unix系統核心參數、調整數據庫的內存池大小、調整應用服務器的內存大小、或是采用更高版本的JVM環境等
c>.應用級別的調整:主要是對應用實現本身進行調整,包括選用新的架構、采用新的數據訪問方式或修改業務邏輯的實現方法等
posted on 2014-03-07 10:36 順其自然EVO 閱讀(267)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性能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