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近期在研究如何提高軟件測試質量和效率,發現要完成這個課題,先要搞清楚如何評價軟件測試質量和效率?搜羅了不少資料,木有找到權威的說法,于是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了總結,便得此文,愿拋磚與業界朋友探討。
軟件測試質量和效率評價的范疇
原本打算將軟件測試質量和效率分別評價,但基于軟件測試不可窮盡的特點,以及測試時間總是那么緊張的現實,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在質量和效率之間加以權衡,在有限的測試時間內得到可用的系統或產品。因此,質量和效率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但對于一個系統或產品的測試來說,質量和效率都是衡量測試是否成功的指標,索性放在一起討論。
經過分析,我認為一個測試效果的好壞可以從以下四個大的方面進行評價,如圖1:
1、測試質量評價:對測試產出及結果的評價,評價比重30%
2、測試效率評價:測試過程中若干項工作的效率評價,評價比重30%
3、測試文檔評價:測試文檔質量的評價,包括對測試方案、測試設計、測試用例、缺陷報告單、測試報告等文檔的評價。評價比重25%
4、測試過程評價:對測試中若干過程執行情況及效果的評價,包括文檔評審、測試溝通、執行過程等評價。評價比重15%

圖1 測試質量和效率評價
詳細評價指標
詳細評價指標參考下表:
表1:測試質量和效率評價指標

下面詳細解讀各指標含義及評價標準。
測試質量評價
序號 | 評價指標 | 指標含義 | 指標解讀 | 備注 |
1 | 有效Bug比例 | 有效Bug數/總Bug數
| 所提Bug有效率越高,說明測試工作越有效,所作無用功越少。 | 不太贊同用Bug數衡量測試質量。 |
2 | 嚴重Bug比例 | 嚴重Bug數/有效Bug數 | 嚴重Bug所占比例越高,表征測試越有效,對系統幫助越大。 | |
3 | 漏測Bug加權數 | 漏測Bug*嚴重系數之和 | 漏測Bug加權數越高,表征測試質量越低。 | 因項目周期、用戶缺陷反饋渠道等問題,漏測Bug的統計可能遇到障礙。 |
測試效率評價
序號 | 評價指標 | 指標含義 | 指標解讀 | 備注 |
1 | 工作按計劃完成率 | 1-(實際耗時-計劃耗時)/計劃耗時 | 工作能夠按照計劃完成,表征測試過程控制合理,測試效率也得以保證。 | 前提是需要一份完整且可執行性強的測試計劃。 |
2 | 日均有效Bug加權數 | 有效Bug加權數/測試工作日 | 日均有效Bug加權數越多,表征工作效率越高。 | 更適合于對個人工作效率的評價,因為需要橫向對比。 |
3 | 測試文檔生產率 | 文檔頁數*難度系數/撰寫文檔耗時 | 單位時間產出文檔越多,表征文檔生成效率越高。 | 文檔質量單獨評價,見下節。 |
4 | 文檔評審效率 | (評審建議數+問題數)/評審耗時 | 單位時間內評審出問題越多,表征工作效率越高。 | |
測試效率評價
序號 | 評價指標 | 指標含義 | 指標解讀 | 備注 |
1 | 測試計劃文檔質量 | 測試計劃的規范性,及指導測試的作用是否達到。 | 測試計劃體現測試人員對任務量估計、分工及風險的預估能力,文檔越規范、越有效,說明文檔質量越高,該項工作的質量也越高。 | 測試文檔的質量從某種程度上反映著測試的質量。 |
2 | 測試方案文檔質量 | 測試方案的規范性,及指導測試的作用是否達到。 | 測試方案體現測試人員對項目測試整體的把握能力,文檔越規范、越有效,說明文檔質量越高,該項工作的質量也越高。 | |
3 | 測試設計/用例文檔質量 | 測試設計和用例文檔的規范性,及指導測試的作用是否達到。 | 測試設計和用例體現測試人員的用例設計水平,即解決測試問題的水平,文檔越規范、越有效,說明文檔質量越高,該項工作的質量也越高。 | |
4 | 缺陷報告單質量 | 缺陷報告單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 缺陷報告單越規范、越有效,對測試問題定位幫助越大。 | |
5 | 測試報告文檔質量 | 測試報告文檔的規范性,及指導測試的作用是否達到。 | 測試報告體現測試人員歸納、總結測試數據,呈現測試結論的能力。文檔越規范、越有效,說明文檔質量越高,該項工作的質量也越高。 | |
測試過程評價
序號 | 評價指標 | 指標含義 | 指標解讀 | 備注 |
1 | 需求&設計評審過程評價 | 從流程執行的規范性及評審效果兩方面評價。 | 評審過程按流程要求進行,評審對需求和設計的幫助越大,說明該項工作質量越高。 |
|
2 | 測試溝通過程評價 | 從測試溝通過程的規范性及溝通結果進行評價。 | 測試溝通按流程要求進行,溝通對形成測試方案和測試設計的幫助越大,說明該項工作質量越高。 | |
3 | 測試方案&設計&用例評審過程評價 | 從測試方案、設計、用例評審的過程及效果兩方面進行評價。 | 各評審過程按流程要求執行,評審出的問題越多、幫助越大,說明該項工作質量越高。 | |
4 | 測試執行過程評價 | 從測試執行的規范性及效果進行評價。 | 測試執行規范,分工協作有效,溝通及時到位,進度及時通報,測試風險及時化解……說明該項工作質量越高。 | |
評價注意事項
1、評價雖應盡可量客觀,但無法避免主觀因素。主觀評價有時也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評價方式,因此,建議可以主觀客觀結合去評價,但應以客觀評價為主。
2、評價指標的收集,往往需要有效的統計數據來源,因此,要評價,還需要建立評價數據的收集機制。
文章寫的比較簡略,如需討論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