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興趣,收集于搜索引擎之中。作為閑來的談資罷了,無它。
- 長尾效應
-
“頭” (head)和“尾”(tail)是兩個統(tǒng)計學名詞。正態(tài)曲線中間的突起部分叫“頭”;兩邊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尾”。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需求 會集中在頭部,而這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 長的"尾巴",而所謂長尾效應就在于它的數量上,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 長尾效應的根本就是要強調"個性化","客戶力量"和"小利潤大市場",也就是要賺很少的錢,但是要賺很多人的錢.要將市場細分到很細很小的時候,然后 就會發(fā)現這些細小市場的累計會帶來明顯的長尾的效應.以圖書為例:Barnes & Noble 的平均上架書目為13萬種。而Amazon有超過一半的銷售量都來自于在它排行榜上位于13萬名開外的圖書。如果以Amazon的統(tǒng)計數據為依據的話,這 就意味著那些不在一般書店里出售的圖書要比那些擺在書店書架上的圖書形成的市場更大。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擺脫資源稀缺的限制,潛在的圖書市場將至少是 目前的兩倍大。曾在音樂行業(yè)擔任過顧問的風險投資家Kevin Laws 是這樣總結這一現象的:“最大的財富孕育自最小的銷售。”
-
- 多米諾效應
- 多米諾效應是指,由于某一件事情引發(fā)出一系列的相關的事情,并且很可能會造成無法控制的局面,導致一個政黨、集團、企業(yè)等發(fā)生徹底的崩潰。
- 吉芬效應
- 英國經濟學家吉芬針對某些產品“價格升銷量大、價格降銷量小”的現象,得出某些情況下出現的“買漲不買落,買貴不買賤”的消費心理。通常也是商家投機滿足顧客虛榮心的一種手段。
- 巴納姆效應
-
朋 友一次問我世界上什么事最難。我說掙錢最難,他搖頭。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搖頭。我說我放棄,你告訴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說是認識你自己。的確,那些富于思想 的哲學家們也都這么說。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開始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然而,即便如此,人從來沒有停止過對 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從眾心理便是典型的證明。 其實, 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fā)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哪些人受暗示性強呢?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測試檢查出來。 讓一個人水平伸出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告訴他現 在他的左手上系了一個氫氣球,并且不斷向上飄;他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以后,看他雙手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則暗示性越強。 認識自 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 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個人便借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個人在認識自我時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 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知覺自己。 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 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tǒng)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準 確至極。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yōu)勢的能力沒有 發(fā)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 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 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這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一 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jié)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tǒng)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
- 孤島效應
-
當 人們置身于完全不確定因素的信息孤島或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時,往往會變得失去主見,做出一些盲目的事情。 1978年11月18日發(fā)生在南美洲圭亞那的人人都鎮(zhèn)靜的走向哪個盡人皆知的草莓口味的毒藥桶,舀起毒藥,毫無反抗的喝下而震驚世界的“人民圣殿教” 事件就是此效應的典型案例。
-
- 洼地效應
- 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資金也會向交易成本低的地方集中,這在經濟學中,被稱作“洼地效應”。例如,一些跨國公司跑到中國辦公司,就是因為我國的人力成本低,是相對的“洼地”
- 協(xié)同效應
-
協(xié) 同效應:1+1>2的效應,一部分原因是分工產生的效率。典型的例子是亞當斯密的制作繡花針的過程。1個人做1根針需要48天,但是將工序分為 48道,讓48個人分別負責1道工序,那么1天下來可以做1000根針,平均1個人1天做1000/48根針,效率得以大大提高。這就是協(xié)同效應,表明分 工合作原理。
-
- 踢貓效應
-
人 的不滿情學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fā)泄的最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 者。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huán)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fā)泄。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 擊的人又回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 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里來。
-
- 擠出效應
-
所謂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指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 即當政府支出增加時,或稅收減少時,貨幣需求會增加;在貨幣供給既定情況下,利率會上升,私人部門(廠商)的投資會受到抑制,產生政府支出擠走私人投資的現象,這就是“擠出效應”。
-
- 杠桿效應
- 自然界中的杠桿效應是指人們通過利用杠桿,可以用較小的力量移動較重的物體的現象。例如亞里士多德所收得如果在太空中給他一個支點,它可以撬起整個地球。
平凡而簡單的人一個,無權無勢也無牽無掛。一路廝殺,只進不退,死而后已,豈不爽哉!
收起對“車”日行千里的羨慕;收起對“馬”左右逢緣的感嘆;目標記在心里面,向前進。一次一步,一步一腳印,跬步千里。
這個角色很適合現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