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饒老師的 mp 了,干點正經事啦。想到仔細看看 SDO 有兩個動機:一是我在 Business Modeling 的時候負責的是 Business Item 和 Oragnization ;二是響應 Chuanbo 同志的號召,進一步深入學習 SOA 中的概念 :-) 順便說一句,大家建模的時候記得把 process 和 Business Item 、 resource 結合起來,不然 WBM 中的 Swimlane mode 豈不是用不到了?
言歸正傳,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是我看 SDO 相關文獻的讀書筆記,更專業、具體的,請大家上 IBM developerWorks...
SDO
是一種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API)
,可以簡化和統一對異構數據的訪問。顯然,
SOA
的一大目的就是將異構的系統集成起來(就像我們的
project
),那么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觸到不同格式的數據。
SDO
就是用來提供一種獨特的訪問異構數據源的
API
,同時也可用于數據處理的其他方面。
右邊的則是
SDO
的主要部件了。數據對象(
DataObject
)
是保存數據的組件,簡單地說,它是由屬性的鍵
/
值對組成的,每個值都可以是原始的數據類型,或者是另一個數據對象。感覺和
Hash table
差不多。據規范上說,這樣的設計可以使熟悉
JDBC
的人很方便地通過名稱或索引來訪問它的屬性值。數據對象圖(
DataGraph
)
是一個描述數據的分層結構,它包括一個數據對象樹和一個更改摘要
(Change Summary)
。更改摘要記錄了數據圖中所有數據對象的歷史更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