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好更穩定的開源FrameWork的出現,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日歷
          <2008年11月>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統計
          • 隨筆 - 78
          • 文章 - 1
          • 評論 - 29
          • 引用 - 0

          導航

          常用鏈接

          留言簿(1)

          隨筆分類

          隨筆檔案(42)

          文章檔案(37)

          相冊

          搜索

          •  

          積分與排名

          • 積分 - 45266
          • 排名 - 1064

          最新隨筆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評論排行榜

           

          本文轉載,原文出處:
          http://www.linuxsir.org/main/?q=node/206#3.2

          作者:
          北南南北
          來自:LinuxSir.Org
          摘要:vi 編輯器是最常用的文檔創建和編輯工具,初學者應該學會簡單應用vi ,學會在vi 中做簡單的修改、刪除、插入、搜索及替換作業;如果您是新手,不妨看看本文,或許這篇文檔能讓您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vi的簡單操作;

          目錄


          +++++++++++++++++++++++++++++++++++++
          正文
          +++++++++++++++++++++++++++++++++++++


          1、關于文本編輯器;

          文本編輯器有很多,比如圖形模式的gedit、kwrite、OpenOffice ... ... ,文本模式下的編輯器有vi、vim(vi的增強版本)和nano ... ... vi和vim是我們在Linux中最常用的編輯器。我們有必要介紹一下vi(vim)最簡單的用法,以讓Linux入門級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使用它。

          nano 工具和DOS操作系統下的edit操作相似,使用簡單,我們不作介紹了,如果您有興趣,不妨嘗試一下;


          2、vi 編輯器;

          為什么要學會簡單應用vi

          vi或vim是Linux最基本的文本編輯工具,vi或vim雖然沒有圖形界面編輯器那樣點鼠標的簡單操作,但vi編輯器在系統管理、服務器管理中,永遠不是圖形界面的編輯器能比的。當您沒有安裝X-windows桌面環境或桌面環境崩潰時,我們仍需要字符模式下的編輯器vi;

          vi或vim 編輯器在創建和編輯簡單文檔最高效的工具;


          3、vi 編輯器的使用方法;


          3.1 如何調用vi ;

          [root@localhost ~]# vi  filename

           

          ~
          ~
          ~
          ~
          ~
          ~
          ~
          ~

           


          3.2 vi 的三種命令模式;

          Command(命令)模式,用于輸入命令;
          Insert(插入)模式,用于插入文本;
          Visual(可視)模式,用于視化的的高亮并選定正文;

           


          3.3 文件的保存和退出;

          Command 模式是vi或vim的默認模式,如果我們處于其它命令模式時,要通過ESC鍵切換過來。

          當我們按ESC鍵后,接著再輸入:號時,vi會在屏幕的最下方等待我們輸入命令;

          :w  保存;
          :w  filename 另存為filename;
          :wq! 保存退出;
          :wq! filename 注:以filename為文件名保存后退出;
          :q! 不保存退出;
          :x 應該是保存并退出 ,功能和:wq!相同

           


          3.4 光標移動;

          當我們按ESC進入Command模式后,我們可以用下面的一些鍵位來移動光標;

          j 向下移動一行;
          k 向上移動一行;

          h 向左移動一個字符;
          l 向右移動一個字符;

          ctrl+b  向上移動一屏;
          ctrl+f  向下移動一屏;

          向上箭頭    向上移動;
          向下箭頭    向下移動;
          向左箭頭    向左移動;
          向右箭頭    向右移動;

           

          我們編輯一個文件時,對于 j、k、l和h鍵,還能在這些動作命令的前面加上數字,比如 3j,表示向下移動3行。


          3.5 插入模式(文本的插入);

          i  在光標之前插入;
          a  在光標之后插入;

          I 在光標所在行的行首插入;
          A  在光標所在行的行末插入;

          o  在光標所在的行的上面插入一行;
          O  在光標所在的行的下面插入一行;

          s  刪除光標后的一個字符,然后進入插入模式;
          S  刪除光標所在的行,然后進入插入模式;

           


          3.6 文本內容的刪除操作;

          x 一個字符;
          #x 刪除幾個字符,#表示數字,比如3x;
          dw 刪除一個單詞;
          #dw 刪除幾個單詞,#用數字表示,比如3dw表示刪除三個單詞;
          dd 刪除一行;
          #dd 刪除多個行,#代表數字,比如3dd 表示刪除光標行及光標的下兩行;
          d$ 刪除光標到行尾的內容;

          J 清除光標所處的行與上一行之間的空格,把光標行和上一行接在一起;

           


          3.7 恢復修改及恢復刪除操作;

          u  撤消修改或刪除操作;

           

          按ESC鍵返回Command(命令)模式,然后按u鍵來撤消刪除以前的刪除或修改;如果您想撤消多個以前的修改或刪除操作,請按多按幾次u。這和Word的撤消操作沒有太大的區別;


          3.8 可視模式;

          在最新的Linux發行版本中,vi提供了可視模式,因為這個功能是vim才有的。如果您用的vi沒有這個功能,就換成vim就有了。打開可視模式,按ESC鍵,然后按v就進入可視模式;

          可視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極為友好的選取文本范圍,以高亮顯示;在屏幕的最下方顯示有;

          -- 可視 --  



          --VISUAL--

           

          如圖:

          進入可視模式,我們就可以用前面所說的命令行模式中的光標移動指令,可以進行文本范圍的選取。

          選取文本范圍有何用?

          我們可以對某部份刪除作業,按d鍵就刪除了我們選中的內容。
          選中內容后,我們按y就表示復制;按d表示刪除;

          值得一提是的刪除的同時,也表示復制。我們返回到命令模式,然后移動光標到某個位置,然后按shift+p鍵,就把剛才刪除的內容貼上了。我們先在這里提一句,在后文,我們還得詳細說說。

          退出可視模式,還是用ESC鍵;


          3.9 復制和粘帖的操作;

          其實刪除也帶有剪切的意思,當我們刪除文字時,可以把光標移動到某處,然后按shift+p鍵就把內容貼在原處,然后再移動光標到某處,然后再按p或shift+p又能貼上;

          p 在光標之后粘帖;
          shift+p 在光標之前粘帖

           

          來舉一例:

          比如我們想把一個文檔的第三行復制下來,然后帖到第五行的后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

          先把第三行刪除,把光標移動到第三行處,然后用dd動作,接著再按一下shift+p鍵。這樣就把剛才刪除的第三行帖在原處了。

          接著我們再用k鍵移動光標到第五行,然后再按一下p鍵,這樣就把第三行的內容又帖到第五行的后面了;

          第二種方法;

          進入可視模式,按ESC鍵,然后按v鍵。移動鼠標指針,選中第三行的內容,然后按y鍵復制;再移動指針到第五行,最后按p鍵;

          所以復制和粘貼操作,是命令模式、插入模式及可視模式的綜合運用;我們要學會各種模式之間的切換,要常用ESC鍵;更為重要的學會在命令模式下移動光標;


          3.10 關于行號;

          有時我們配置一個程序運行時,會出現配置文件X行出現錯誤 。這時我們要用到行號相關的操作;


          為所有內容添加行號;

          按ESC鍵,然后輸入:

          :set number

           

          光標所處位置

          在屏幕的右下角,有類似如下的;

                   57,8          27%

           

          在這之中,57表示第57行,8表示第8個字符;


          3.11 查找和替換功能;


          3.11.1 查找;

          首先,我們要進入ESC鍵,進入命令模式;我們輸入/或?就進入查找模式了;

          /SEARCH  注:正向查找,按n鍵把光標移動到下一個符合條件的地方;
          ?SEARCH  注:反向查找,按shift+n 鍵,把光標移動到下一個符合條件的

           

          舉一例:比如我想在一個文件中找到swap單詞,我應該如下做;

          首先按ESC鍵,進入命令模式,然后輸入;

          /swap

          ?swap

           


          3.11.2 替換;

          按ESC鍵進入命令模式;

          :s /SEARCH/REPLACE/g  注:把當前光標所處的行中的SEARCH單詞,替換成REPLACE,并把所有SEARCH高亮顯示;
          :%s /SEARCH/REPLACE  注:把文檔中所有SEARCH替換成REPLACE;
          :#,# s /SEARCH/REPLACE/g  注:#號表示數字,表示從多少行到多少行,把SEARCH替換成REPLACE;

           

          注:在這之中,g表示全局查找;我們注意到,就是沒有替換的地方,也會把SEARCH高亮顯示;

          舉例說明:

          比如我們有一篇文檔要修改;

          我們把光標所在的行,把所有單詞the,替換成THE,應該是:

          :s /the/THE/g

           

          我們把整篇文檔的所有的the都替換成THE,應該是:

          :%s /the/THE

           

          我們僅僅是把第1行到第10行中的the,替換成THE,應該是;

          :1,10  s /the/THE/g

           


          4、關于本文;

          我寫本文的目的是讓新手在最短的時間內用vi或vim創建、編輯和修改文件,所以說這篇文檔并不是大而全的vi手冊。如果把vi所有的功能都說全了,至少得寫一本千頁的手冊;本也沒有涉及更為高級的vi用法。如果想了解的更多,請查找man和help;


          5、后記;

          到目前為止,關于目錄和文件的操作,我寫過有幾篇了,從文件和目錄的創建、刪除、復制到屬性操作,最后到文件修改等系列文檔。這些文檔都是有相關性的,如果把這些相關性的文檔連起來,就是一個整體知識塊。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實現文件系統的管理。

          在以后我會寫什么內容呢????可能會補充一下文件的查找,其實以前有類似文檔,到時我總結一下,貼出來給大家看看就行了。

          下一步是準備網絡基礎文檔建設中,網絡基礎比較重要,這是我計劃的下一個重點。。。。。。。。

          ,

          posted on 2008-11-10 14:00 BlueSky_itwangxinli 閱讀(211) 評論(0)  編輯  收藏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BlueSky_itwangxinli Powered by: 博客園 模板提供:滬江博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彭泽县| 泉州市| 庄河市| 安吉县| 永胜县| 抚顺县| 隆尧县| 浙江省| 井冈山市| 常德市| 芜湖县| 潜山县| 云林县| 贵阳市| 宜兴市| 永泰县| 宣化县| 余庆县| 铁力市| 上林县| 讷河市| 澄江县| 本溪市| 吴川市| 涪陵区| 张家港市| 内江市| 突泉县| 寿宁县| 罗江县| 宁强县| 浪卡子县| 屏东市| 军事| 榆林市| 西乡县| 理塘县| 平舆县| 金山区| 张家口市|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