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鵬網(wǎng) 大學(xué)生計算機學(xué)習(xí)社區(qū)

          CowNew開源團隊

          http://www.cownew.com 郵件請聯(lián)系 about521 at 163.com

            BlogJava :: 首頁 :: 新隨筆 :: 聯(lián)系 :: 聚合  :: 管理 ::
            363 隨筆 :: 2 文章 :: 808 評論 :: 0 Trackbacks
          原文:http://blog.csdn.net/nileel/archive/2007/04/17/1567656.aspx

          Java和C#都提供了對網(wǎng)絡(luò)的不同抽象層,編程人員可以使用不同的網(wǎng)絡(luò)接口完成對網(wǎng)絡(luò)的操作。

          Java C#
          應(yīng)答/請求:
          java.net.URL和java.net.URLConnection。
          System.Net.WebRequest。

          協(xié)議:
          TCP/IP協(xié)議使用java.net.Socket和java.net.ServerSocket;
          UDP協(xié)議使用java.net.DatagramSocket和java.net.MulticastSocket。
          CP/IP協(xié)議使用System.Net.Sockets.TCPListener和System.Net.Sockets.TCPClient;
          UDP協(xié)議使用TSystem.Net.Sockets.UDPClient

          原始套接字層:
          沒有。
          System.Net.Sockets.Socket


            應(yīng)答/請求層可以用于HTTP類的請求,其中的一端開始啟動一個連接,發(fā)送一些字節(jié)的數(shù)據(jù),然后停止,等待對方作為應(yīng)答發(fā)回的一些字節(jié)。對于象流這樣更靈活的操作,協(xié)議層的用處更大。對于大多數(shù)的Java編程人員來說,除非需要完成性能非常高的網(wǎng)絡(luò)操作,不需要對套接字進行直接控制。如果需要。C#仍然提供了對原始的Berkeley套接字進行控制的能力。


          應(yīng)答/請求層:

            這個層次抽象掉了所有網(wǎng)絡(luò)層的細節(jié),提供了一個可以雙向傳輸數(shù)據(jù)的象流那樣的接口。Java可以接受HTTP URL,并通過下面的命令完成GET命令:

          URL url= new URL( "http://to.post.to.com" );
          URLConnection 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InputStream input url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 read stuff from input ...
          input.close();

            C#通過System.Net.WebRequest對象完成同樣的功能:

           WebRequest request= WebRequestFactory.Create(
            "http://to.post.to.com" );
           Stream input request.GetResponse().GetResponseStream();
           ... read stuff from input ...
           input.Close();

            二種語言都隱藏了底層的套接字創(chuàng)建HTTP協(xié)議要求,而是提供了編程人員可以用來發(fā)送和接收數(shù)據(jù)的流。與C#中的Stream類一樣,WebRequest類有可以異步地獲得流進行寫或從中讀數(shù)據(jù)的流的方法,或者可以從中讀取數(shù)據(jù)的WebResponse對象。

            協(xié)議層:

            對于熟悉java.net.Socket的Java編程人員對于System.Net.Sockets.TCPClient應(yīng)該非常熟悉,因為二者是非常相似的。由于編程人員無須處理套接字的實現(xiàn),而只須返回一個可供使用的流,因此二者的API和功能都非常相似。

            在Java中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實現(xiàn)一個非常簡單的telnet客戶端:

          Socket telnet= new Socket( "telnet.host.com", 23 );
          OutputStream output= telnet.getOutputStream();
          InputStream input= telnet.getInputStream();

            二個流都可用于與telnet同telnet.host.com的連接中。同樣功能的程序可以以相同的風(fēng)格在C#中用下面的方式實現(xiàn):

          TCPClient telnet= new TCPClient( "telnet.host.com", 23 );
          Stream telnetStream= telnet.GetStream();
          StreamWriter output =new StreamWriter( telnetStream );
          StreamReader input =new StreamReader( telnetStream );


            接收TCP/IP連接在二種語言中幾乎是相同的。在Java中,可以用下面的命令建立、并接收TCP/IP連接:

          ServerSocket server= new ServerSocket( 23 );
          Socket accept =server.accept();


            在C#中的實現(xiàn)方式如下:

          TCPListener server= new TCPListener( 23 );
          server.Start();
          Socket accept= server.Accept();


            在二種語言中,每個接收的套接字都需要單獨處理。在Java中,比較好的方法(直到Java 1.4)是為每個接收的套接字產(chǎn)生一個線程。在C#中也可以作同樣的處理,Socket類提供了使用帶有select方法的事件驅(qū)動的接口。(在事件驅(qū)動方式下對套接字編程已經(jīng)超出了本文的范圍。)

            原始套接字層:

            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對于大多數(shù)Java程序員來說都是陌生的。由于被java.net.Socket和 java.net.DatagramSocket二個類進行了抽象,只使用Java編程語言的編程人員幾乎無需了解Berkeley套接字的實現(xiàn)。通過對Berkeley Socket類進行操作,同樣可以實現(xiàn)Java中的流功能。
          至此,我們已經(jīng)用C#中的命令實現(xiàn)了大多數(shù)在Java中被抽象的功能━━對I/O和網(wǎng)絡(luò)的操作。
          posted on 2007-11-23 00:02 CowNew開源團隊 閱讀(612) 評論(0)  編輯  收藏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fā)表評論。


          網(wǎng)站導(dǎo)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新津县| 噶尔县| 嘉峪关市| 元朗区| 西林县| 伊金霍洛旗| 三都| 当雄县| 航空| 舒兰市| 务川| 定襄县| 宝坻区| 盐山县| 逊克县| 晋城| 泊头市| 礼泉县| 古蔺县| 邹城市| 望奎县| 新竹市| 水富县| 含山县| 沽源县| 叙永县| 陵川县| 昭通市| 内黄县| 奎屯市| 赣榆县| 贡觉县| 信丰县| 射洪县| 手机| 绵竹市| 延川县| 合作市| 宜兰县|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