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2000c技術專欄

          技術源于哲學,哲學來源于生活 關心生活,關注健康,關心他人

            BlogJava :: 首頁 :: 新隨筆 :: 聯系 :: 聚合  :: 管理 ::
            111 隨筆 :: 1 文章 :: 28 評論 :: 0 Trackbacks
          乓球意識,是指運動員在乒乓球教學訓練和比賽中的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乒乓球意識的最顯著特點是它的能動性。
            近年來,意識一詞的使用日趨廣泛,如:“樹立首都意識”、“樹立奧運意識”等。這里所說的意識概念,和我們乒乓球運動中所說的意識概念是一致的。就是要你想到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想到奧運會,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
            這樣,意識又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思路或觀點,它只是讓你自覺地想著這個問題。至于怎樣想、用什么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哪是技術問題。以判斷意識為例,它只是要運動員想著判斷球,注意區別來球的不同特點。至于怎樣判斷來球,那是技術方法問題,不屬判斷意識的范疇了。如有人打球時,不看對方打的是什么球,一律愣頭愣腦地抽,結果失誤頻頻。這是缺乏判斷意識的典型表現。另一人懂得應該判斷對方來球,實踐中也在緊緊地盯著球,但由于對方發球質量高,結果接發球時還是“吃”了。這就不是判斷意識的問題,而是還未掌握好接發球的方法。
            科學意識。一般人都能打乒乓球,但卻不是誰都能打好。乒乓球運動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欲打好,則必須使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符合乒乓球運動的客觀規律。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地總結自己和他人的訓練和比賽經驗,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采用時代可能提供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手段),不斷地探求乒乓球運動的規律,并用這些規律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苦練與巧練相結合的意識。沒有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是不苦練的,但卻不是所有苦練者都能成為優秀運動員。乒乓球運動有其自身的規律,只有當人們的行動符合其規律時,才能獲得成功。探索規律,并用此來指導自己,這就是巧。所以,誰要想打好乒乓球,就必須苦練與巧練相結合。沒有巧練的苦練,是傻練,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說是白練;沒有苦練做基礎的巧練,也稱不上是巧,因為它違反了訓練的最基本規律。
            立志意識。志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產生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推動人們的實踐活動。志向總是同毅力相伴而行。一名運動員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不可能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也就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志向。少兒學打乒乓球,一般多從興趣開始,而教練員則應隨其進步不斷地培養他們立志的意識。否則,就會如同古人所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判斷意識。對付不同的來球,應用不同的打法。若想打好球,首先應對來球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這是正確還擊來球的前提。
            盯球意識。盯球,是正確判斷的基礎。不少人對來球判斷不及時或錯誤,都是因為盯球不夠。運動員每打完一板球后,都應隨球密切注視對方擊球的動作(尤其是擊球瞬間的動作),并緊盯對方擊出球的弧線。
            移步意識。對方來球落點和節奏不定,為確保在最佳的位置和時間擊球,或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特長技術(如反手位用側身攻),必須移步擊球。應明確,打乒乓球絕不是單純的手法問題,隨技術水平的提高,腳步移動的重要性將越來越明;顯、它是爭取主動、搶先進攻的有力保證。

            探索合理擊球點位置的意識。所謂的擊球點位置,即擊球點與身體的相對位置。各種技術動作,都有一個最適宜的擊球位置。它雖有個一般的規律,但因人而宜十分重要。所以,運動員在打球的實踐中必須不斷地琢磨與研究自己擊球時最適宜的位置…
            打、摩結合意識。打乒乓球有兩個最基本的力,一個是撞擊球的力,簡稱為打;另一個是摩擦球之力,簡稱為摩。除近網大高球,可以用單純的打外,打其它的球,都必須是打與摩的結合。細究起來,這里還有兩層意思。
            1、快抽時,以打為主,摩擦為輔。打,可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摩,可使球產生上旋,上旋有利于制造合理的擊球弧線。
            2、制造旋轉時(如拉弧圈球),應以摩擦球為主。但是一味追求摩擦,勢必物極必反。擦球太薄,反而用不上力,自然難以打出旋轉強烈的球來。應先打后摩,即以打的動作將球近似粘于拍面,然后再加力摩擦。
            調節意識。無論哪種技術動作,在還擊不同性能的來球時,都必須自覺地調節動作。具體可細分為:
            1、力量調節意識:根據來球情況,適當調節自己的發力。來球慢且高,發大力;攻對方搓過來的下旋球,自己發力為主,稍借對方來球之力;對方拉沖不特別兇、球略向前拱時,借力中發力;對方發力抽或沖時,自己應借力擋一板或對付一板,不宜發大力。
            2、拍形調節意識:應視來球旋轉與高低,適當調節拍形。來球低或帶強烈下旋時,拍形稍后仰;來球不轉或與可網高時,拍形與臺面垂直;來球上旋或高于球時,拍形前傾;
            3、引拍調節意識:應視來球的快慢、高低、旋轉等變化,相應調整引拍動作的快慢、大小和高低,切忌習慣性引拍(即不看來球,打完一板球后就習慣地將球拍引至原來位置)。如,對方拉過強烈上旋的弧圈球來,應高手引拍,并及時向前迎球(不要等球,更不能有向后的拉拍動作);對方來球下旋且低,應低手引拍;對方來球很快,應減小引拍動作幅度,加快引拍速度;來球慢且高,應適當加大引拍幅度,以利加力抽殺。
            4、手指調節意識:打乒乓球,無論身體何部位發力,最后都要通過手指作用于球拍。手指是身體發力時離球最近的部位,感覺最敏銳。在發力時,手指有如長鞭之梢兒,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在發球時,觸球瞬間的技巧全在手腕、手指的發力上。
            5、調節用力方向意識:打球時,應視不同來球,注意調節用力方向。如,攻下旋低球,應多向上用力;攻不轉球,以向前打為主;攻打上旋強烈的加轉弧圈球時,應向前并稍向下用力。
            還原意識。每打完一板球后,應迅速調整重心,將身體盡量還原至接近準備姿勢,以為還擊下一板球做好準備。有些人因缺乏此意識,打完一板球后,身體重心、手臂和球拍較長時間地停留在結束動作上,待對方將球還擊過來,往往有來不及的感覺。
            體會擊球動作的意識。每打一板球,都要對整個擊球動作有清晰的肌肉感覺和表象,尤其是拍觸球瞬間的發力情況應該清清楚楚。打丟一板球,應立刻回憶動作,哪兒錯了?怎樣才算正確?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動腦筋還應越來越細。如攻球出界了,出界多少?剛才的擊球動作為什么把球打出界這么遠?有了這種意識,練技術才會有收獲。否則,一點體會沒有,技術怎么能進步?
            掌握擊球動作實質的意識。研究技術動作,要注意它的外形,但尤為重要的是應分析擊球動作的實質。擺速快、能發力、打摩結合好、命中率高、適應來球的范圍廣(即能依打不同來球的要求相應調整動作),這樣的動作,就是好動作。
          、
            擊球動作的時空意識。分析技術動作,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時間節奏方面,如快帶弧圈,上升期擊球;攻打弧圈球,上升后期擊球;拉下旋球,下降期擊球。二是空間位置(或幾何圖形的變化)。如揮拍路線、拍形、用力方法等。在時間節奏上,還要特別講究從引拍到向前揮拍擊球這段時間與來球的節奏合拍,這樣才能打出又快又狠的球來。即在自己發力的同時,又充分借用了對方來球之力。研究與掌握這個節奏非常重要。
            動作不斷分化的意識。在技術訓練中,應不斷將對方的來球總結分類,并明確回擊每一類來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不少運動員樂于打順手球,來球突變,失誤一球,甚為不快。其實,這時應好好想想,此球與順手球有什么不同,長了、短了?旋轉強了?還是節奏變了?弄清楚此球特點,繼而明確打此類球的方法。這樣不斷將對方來球區分、歸類,并明確打每一類球的不同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技術越來越精細,水平亦越來越高。
            動作定與變的辯證意識。來球變了,打球動作應隨之而變;但打同類球的動作,則是越固定越好。掌握與提高技術的整個過程是,對來球的區分越來越細,相應打球的動作也越分化越細;但打同類球的動作,又越來越固定。這“固定”與“變化”的統一,就促進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戰術意識。實踐中有兩層含義。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賽中運用戰術的方法。因為只有合理地運用戰術,才能使技術充分發揮。二是在訓練中應帶著戰術意識練技術。拿最簡單的右方斜線對攻作例。有人在練習右斜對攻時,能把比賽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戰術聯系起來,有意打大角度或時而打對方中路一板。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線。很明顯,前者帶著戰術意識練習技術的效果要好。
            戰略意識。在訓練中,尤其是在比賽中,要有一個全局觀念。如一年中有幾次比賽?哪個比賽最重要?每個比賽的目的和任務都是什么?有時為參加某次有決定意義的大賽,還會有意放棄一些小的比賽。又如,對參加一次大賽而言,確立參賽人員和明確重點突破口(是團體、單打,還是雙打?),則屬帶全局性的戰略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如果這些大題目未解決好,盡管你費了很大的氣力,其結果也難以如愿。
            落點意識。訓練中,特別是在比賽中,要注意擊球的落點。一般情況下,大角度球、追身球、近網小球、底線長球和似出臺未出臺的球的落點較好。但不同對手,還會因其打法和個人掌握技術的情況,有其特殊點。如左推右攻者,一般最怕反手底線下旋球和調右壓左的落點變化。比賽中,既要研究自己打球的落點,對方最怕什么落點,又要注意總結對方回球落點的規律。
            旋轉意識。充分認識到旋轉是乒乓球的重要制勝因素之一。在訓練中,要自覺地提高發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術的旋轉強度和變化。在比賽中,要善于利用旋轉變化來擾亂以至戰勝對方。
            速度意識。應充分認識到速度是我國快攻打法的靈魂。中國選手要戰勝外國選手,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擊球時間,重視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則快,不能快時,先過渡一板,爭取機會再轉入快。
            變化意識。應充分認識到變化乃是乒乓球的重要制勝因素之一,自覺、主動地變化擊球的速度、旋轉、力量、落點和弧線。比賽中,雙方都在為形成利我、不利對方的戰局而變化著戰術,誰的觀察能力強,能及時察覺對方的戰術意圖,迅速變換相應的戰術,誰就容易獲取勝利。
            變化擊球節奏的意識。比賽中,不僅應主動變化落點、旋轉等,而且應主動變化擊球的節奏。如原來都是上升或高點期的搶沖,現主動將擊球時間后移,拉一板上旋強烈的加轉弧圈球。對方已熟悉了你原來快沖的節奏,突然變成慢一拍的加轉弧圈,往往就會上當,又如,同一類發球,有節奏較慢的,有節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觸球前的動作盡量一致,則效果更好,這都是有變化節奏意識的表現。
            搶攻意識。這是積極主動的指導思想,力爭搶攻在先(即平常說的先上手),能搶則搶、實在不能搶時,控制一板,爭取下板搶。這種意識很重要。如有人的側身攻球技術很不錯,但就因缺乏搶攻意識,所以使他的側身攻球技術英雄無用武之地。兵書講:“兩強相遇,勇者勝。”這“勇”字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先發制人。在弧圈球風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搶攻意識強的表現。
            搶先發力的意識。近年來,世界乒乓球技術朝著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不僅要求搶攻在先,而且應該盡量爭取先發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動。
            連續進攻的意識。發起進攻后,應連續進攻,乘勝追擊,直至得分。切忌攻一板后,再無繼續進攻的準備,將已到手的主動又變成了相持、甚至被動。
            控、防、反意識。在不能主動進攻或對方搶攻意識極強時,應注意控制對方,并做好防守的準備。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機會,應立即轉入進攻。
            爭取局部優勢的意識。我的所有技術都比對方強,這叫絕對優勢。比賽中自然怎么打都行。但在實踐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多數情況是相對優勢。這就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應自覺地爭取局部優勢。能以己之長,打對方之短,當然最好。但有時不一定能實現此策。如,我發球的特長是轉與不轉,而對方的特短是接高拋發球。我之特長對不上對方的特短。高拋發球雖為我之特短,但與對方接此球相比,我還占便宜。此時用我之特短打對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戰術。因為我獲得了局部優勢。
            記球意識。比賽時,要有意記雙方戰術變化的過程,對方發的什么球,我怎么回的,他又怎么打的……從一個球,到整個戰局的變化,要自覺地記。時間長了,就會大大提高自己的戰術意識。
            互怕意識。比賽中“怕”是相互的。你怕他,他也怕你。誰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誰能想得好一點,誰就容易主動。在緊張時,應多想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多想對方是多么怕你,多想戰術,這樣就可以長自己志氣,滅對方威風。
            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的意識。戰略者,戰爭的全局也;戰術者,戰爭的局部也。運動員應樹立在全局或總體上藐視對手、藐視困難,而在具體的局部上應重視對手、重視困難的指導思想。如對某某比賽,首先應相信自己能戰勝對方,并認真地分析對手的技術、戰術、身體和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上制訂自己的戰術,如發什么球,怎么搶攻,接發球注意什么,相持、領先或落后怎么打等等,一步一步、詳詳細細。
            樹立技術風格的意識。在技、戰術訓練中、應特別強調樹立正確的技術風格。技術風格,常被喻為運動員的技術“靈魂”。培養什么樣的技術風格,將直接關系到運動員的發展方向和可能達到的水平。無數事實證明,一個沒有鮮明技術風格的選手,要攀登世界乒壇的高峰是不可能的!
            全面訓練的意識。運動員應明確決定其競技能力的諸因素(形態、機能、素質、技術、戰術、心理和智力等),并自覺地提高之。這里,應反對狹隘的技術論。有人以為,要提高乒乓球運動成績,就應該全力抓技術,什么身體素質、心理等統統不問。結果,盡管訓練時間練的都是技術,但技術水平的提高卻難以如愿。運動員一定要樹立全面訓練的觀點。
            抓主要矛盾的意識。每一名運動員在某一時期必有一個主要矛盾影響著他整體水平的提高。誰善于捕捉之,并設法解決,誰就會獲得明顯的進步。如中國乒乓隊在1957年參加第二十三屆世乒賽后,發現自己的打法因缺乏準確性而使快速、兇狠的優點難以發揮作用。之后,狠抓了提高擊球準確性的訓練,很快就見到了明顯的效果。不善于抓主要矛盾的人,不是漫無邊際,什么都抓,就是雖有重點,但抓得不準。其結果都是一樣——費力不討好!
            兇穩結合的意識。乒乓球的技術各種各樣,每個人的打法又各具特點,但凡在比賽中有實用價值的技術,無不同時具備威脅性(兇)和準確性(穩)。威脅性,即打出的球給對方回球造成困難,甚至使對方失誤。準確性,即擊球不失誤。二者相互依存,并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我們在訓練或比賽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結合,決不可以偏蓋全。
            練絕招的意識。一個運動員的技術一定要有特長,即絕招,否則往往難以給對方造成威脅,也難以攀登技術高峰。絕招,可根據個人打法的特點、身體素質的特點、心理特點和所用球拍的性能等因素有目的地確立。“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絕招就是起碼能斷其一指的技術。
            表現意識。明確訓練是為了比賽。運動員在平日訓練就應有一種要在比賽中強烈表現自己的欲望。這如同演員,排練節目就是為了上臺表演;不但要上臺,還要演得呱呱叫。平時這種意識強烈,演出時才可能發揮出色。當運動員亦是同樣道理。
            重視理論的意識。運動員應充分認識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自覺地學習和鉆研乒乓球運動的理論,并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創新意識,無論是教練員還是運動員,都要十分重視創新。乒乓球運動的創新,應包括技術、戰術、打法、訓練、管理、器材設備和理論等七個方面。運動員主要是前四個方面。
            超前意識。教練員和運動員應能預測出未來的技術發展趨勢,并以此來指導訓練,使自己的訓練能走在現實技術的前面。
            定量意識。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應自覺地注意數量的變化。如,1500米跑多少秒?其中的每一圈(400米)又跑幾秒?一周到底練多少時間?個人的競技狀態周期規律是怎樣的?個人晨脈的規律是怎樣的?某技術在訓練中的命中率是多少,比賽中又是多少?一場、一局比賽的比分起伏是怎樣的?切忌什么都是含含糊糊。
            檔案意識。教練員和運動員應自覺地建立業務檔案,堅持寫好訓練日記、階段小結及年終總結。每年比賽勝負各多少場?身體素質或技術測驗的具體成績是多少,都應分門別類記錄清楚。
          posted on 2008-02-28 22:48 hk2000c 閱讀(329) 評論(0)  編輯  收藏

          只有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


          網站導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鸡东县| 铅山县| 灵山县| 保德县| 兴山县| 平江县| 海林市| 鸡泽县| 甘谷县| 丹江口市| 绥宁县| 湘潭县| 乐清市| 宕昌县| 南郑县| 得荣县| 苍南县| 铜梁县| 土默特左旗| 温州市| 咸阳市| 满洲里市| 兴义市| 中西区| 乡城县| 安新县| 山东省| 扎赉特旗| 栾川县| 大渡口区| 辽宁省| 敦化市| 舞阳县| 津市市| 兴山县| 宣城市| 常山县| 怀来县| 民丰县|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