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再細看股市 問題還是很多 |
上海證券報 [2006年12月18日 08:33] http://www.china-cbn.com |
“現在的市場,乍一看好像很紅火,再細看,問題還很多。” 說這話的不是別人,乃是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說這話時不是別日,乃是12月14日,大盤創出歷史新高那天。 而尚主席講這番話的場合更是意想不到———證監會組織的一個國際論壇,聽者,包括監管部門的官員,券商、基金等中介機構的人士,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員。 記者剛進會場時,就聽到幾位與會人士興沖沖地說“今天大盤肯定創新高了! ”。以點位計算,我國資本市場實現重大轉折的標志性時刻,馬上就要到來,哪有不高興的道理? 然而,聽到尚主席真真切切講出這番話時,記者看到幾位與會者相視一笑,頻頻點頭。想來,這番中肯表態顯示出對保證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刻認知,講到了市場有識者的心坎里。 尚主席還說,“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當前市場出現了轉折(并非是”重大轉折“———記者注)。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市場很多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問題并沒有解決。”他多次強調,這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結構性的問題,“并不是靠一項改革就能解決的”。 哪些問題呢? 尚主席娓娓道來:首先是結構的問題。比如上市公司結構,由于市場早期容量有限,所以目前小公司比較多,大公司比較少;上市公司中,有的是剝離上市、包裝上市甚至打捆上市,雖然上市公司正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最具發展優勢的群體,但整體質量仍然不高。比如投資者結構,目前仍然是以散戶為主。比如市場結構,目前市場層次太少,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比如產品結構,也仍然不夠合理。 闡述了以上4個結構問題后,尚主席又說到市場上存在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比如市場約束不足,投資者仍然沒有充分關注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而是過多關注股價的變化,這是過去股權分置等體制原因下造就的一種投資習慣。在一些小盤股發行中也可以發現,股價往往發生劇烈波動。“這些例子,都反映出目前市場機制和投資者價值取向存在的問題。”…… 尚主席說,對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市場各方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入手,做更深入的改革,以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股改以來,尚主席的幾次講話,一直與當時的市場情況保持著相當的提前量。比如在股改剛剛推出時,他說“開弓沒有回頭箭”,一舉扭轉市場的觀望心態;又如在今年監管工作會議上,他就指出“資本市場發展正處在關鍵的轉折時期,資本市場已經初步具備了實現重要發展突破的基本條件”。而今,這些當時看來比較超前的言論均已成為現實。 股改定局、清欠推進、券商收口。從最近業內的評論看,大家或多或少享受到了勝利果實,也流露出準備“安度新年”的情緒。而尚主席和他的同事最近一段時間的講話,顯然超越了對這些工作成果的總結,而是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目光定格在如何保證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基礎性、深層次問題上,顯然抱定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豪邁氣概和扎實態度。 如身為聽眾的我們,也能“仔細一看”,從“摘桃”人變為種樹、澆水之人,那這“黃金十年”落實為“十年黃金”就絕不是空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