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http://www.21cbi.com/article/20046/4463.htm? 《海鷗喬納森》盡情擁抱生命中的奇跡
盡情擁抱生命中的奇跡--讀《海鷗喬納森》在選擇面前你手足無措嗎?想要創(chuàng)造奇跡又害怕打破現(xiàn)狀嗎?面對全新的生活你膽怯嗎?這是理查德-巴赫在小說《海鷗喬納森》中提出的問題,他對自己提出,卻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熱烈回應,致使該書歷經(jīng)30多年暢銷不衰。
本書用文字和插圖講述了一只海鷗的故事:渴望飛翔。作者理查德-巴赫是美國空軍飛行員,之后從事電影飛行特技,飛行對他來說,是謀生的手段,也是生活的樂趣。他36歲的時候,這種體驗被他寫進自己的首部小說《海鷗喬納森》里,并成為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由此,理查德-巴赫成為一名廣受讀者喜愛的暢銷書作家,在這個全新的領域,巴赫找到了新的人生快樂。理查德-巴赫對不可知的未來表現(xiàn)出極大勇氣,并獲得了非凡的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說,巴赫本人就是小說主人公海鷗喬納森的原型,這個浪漫的、擁有美好結(jié)局的故事,因此更富有生命力和現(xiàn)實意義。
喬納森是一只與眾不同的海鷗,他總是在思考著在別的海鷗看來不太實際的問題,他想知道自己在天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對飛翔癡迷而狂熱。在別的海鷗只知道覓食的時候,他卻在天空翱翔,冒著頭破血流的危險,嘗試各種高難度的飛翔動作,去學習幾乎超出他身體極限的飛翔技巧。他的執(zhí)著和冒險被看成是對生活的不負責任,終于被鷗群拋棄了。從巴赫本人的經(jīng)歷看,他多多少少曾經(jīng)體會過這種絕境,從一個飛行員到作家,幾乎是完全不相關的領域,尤其是,巴赫當時已經(jīng)30多歲了,在中國人的眼里,早該“三十而立”,但是巴赫卻異想天開去開拓完全不同的空間,從頭做起。海鷗喬納森最終遇到了知音和導師,學會了卓絕的飛翔技巧,成為一名偉大的飛翔導師。喬納森的成功,在巴赫看來,是堅持的結(jié)果,就像他自己,首先是勇氣,然后是堅持。
每個生命都有無數(shù)種可能,每時每刻都面臨無數(shù)種選擇。只有飛得越高,視野才越廣越遠,才能看清每種選擇,才能發(fā)現(xiàn)自己心中真正的夢想、渴望與激情。此時此刻,對于海鷗喬納森和我們每個人來說,既是選擇的終點,也是選擇的起點。通過我們的選擇,我們可以設計自己的人生,享受生命的喜悅。于是,自由飛翔成為海鷗喬納森的目標,這正代表著人類最深沉的夢想、最深刻的喜悅和最渴望的姿態(tài),不是嗎。
這是一本遭遇了三重奇跡的書,書中的主人公海鷗喬納森創(chuàng)造了飛翔的奇跡,作者理查德-巴赫創(chuàng)造了寫作和暢銷書奇跡,在讀者那里,我們相信,它還會創(chuàng)造更多奇跡,因為勇敢而堅韌的人,將會和海鷗喬納森一起,放開胸懷,去盡情擁抱生命中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