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204  評論-149  文章-0  trackbacks-0

            C++的static有兩種用法:面向過程程序設計中的static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static。前者應用于普通變量和函數,不涉及類;后者主要說明static在類中的作用。

          一、面向過程設計中的static

          1、靜態全局變量

          在全局變量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變量就被定義成為一個靜態全局變量。我們先舉一個靜態全局變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1
          #i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局變量
          void main()
          {
          n=20;
          cout<<n<<endl;
          fn();
          }
          void fn()
          {
          n++;
          cout<<n<<endl;
          }
          
          靜態全局變量有以下特點:
          • 該變量在全局數據區分配內存;
          • 未經初始化的靜態全局變量會被程序自動初始化為0(自動變量的值是隨機的,除非它被顯式初始化);
          • 靜態全局變量在聲明它的整個文件都是可見的,而在文件之外是不可見的; 
          靜態變量都在全局數據區分配內存,包括后面將要提到的靜態局部變量。對于一個完整的程序,在內存中的分布情況如下圖:
           
          代碼區
          全局數據區
          堆區
          棧區

            一般程序的由new產生的動態數據存放在堆區,函數內部的自動變量存放在棧區。自動變量一般會隨著函數的退出而釋放空間,靜態數據(即使是函數內部的靜態局部變量)也存放在全局數據區。全局數據區的數據并不會因為函數的退出而釋放空間。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Example 1中的代碼中將

          	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局變量
          改為
          	int n; //定義全局變量
          程序照樣正常運行。
          的確,定義全局變量就可以實現變量在文件中的共享,但定義靜態全局變量還有以下好處:
          • 靜態全局變量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變量,不會發生沖突;

          您可以將上述示例代碼改為如下:

          //Example 2
          //File1
          #i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局變量
          void main()
          {
          n=20;
          cout<<n<<endl;
          fn();
          }
          //File2
          #include <iostream.h>
          extern int n;
          void fn()
          {
          n++;
          cout<<n<<endl;
          }
          
          編譯并運行Example 2,您就會發現上述代碼可以分別通過編譯,但運行時出現錯誤。試著將
          static int n; //定義靜態全局變量
          
          改為
          int n; //定義全局變量
          
          再次編譯運行程序,細心體會全局變量和靜態全局變量的區別。

          2、靜態局部變量

          在局部變量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變量就被定義成為一個靜態局部變量。

          我們先舉一個靜態局部變量的例子,如下:

          //Example 3
          #include <iostream.h>
          void fn();
          void main()
          {
          fn();
          fn();
          fn();
          }
          void fn()
          {
          static n=10;
          cout<<n<<endl;
          n++;
          }
          
            通常,在函數體內定義了一個變量,每當程序運行到該語句時都會給該局部變量分配棧內存。但隨著程序退出函數體,系統就會收回棧內存,局部變量也相應失效。
            但有時候我們需要在兩次調用之間對變量的值進行保存。通常的想法是定義一個全局變量來實現。但這樣一來,變量已經不再屬于函數本身了,不再僅受函數的控制,給程序的維護帶來不便。
            靜態局部變量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靜態局部變量保存在全局數據區,而不是保存在棧中,每次的值保持到下一次調用,直到下次賦新值。

          靜態局部變量有以下特點:

          • 該變量在全局數據區分配內存;
          • 靜態局部變量在程序執行到該對象的聲明處時被首次初始化,即以后的函數調用不再進行初始化;
          • 靜態局部變量一般在聲明處初始化,如果沒有顯式初始化,會被程序自動初始化為0;
          • 它始終駐留在全局數據區,直到程序運行結束。但其作用域為局部作用域,當定義它的函數或語句塊結束時,其作用域隨之結束;

          3、靜態函數

            在函數的返回類型前加上static關鍵字,函數即被定義為靜態函數。靜態函數與普通函數不同,它只能在聲明它的文件當中可見,不能被其它文件使用。

          靜態函數的例子:

          //Example 4
          #include <iostream.h>
          static void fn();//聲明靜態函數
          void main()
          {
          fn();
          }
          void fn()//定義靜態函數
          {
          int n=10;
          cout<<n<<endl;
          }
          
          定義靜態函數的好處:
          • 靜態函數不能被其它文件所用;
          • 其它文件中可以定義相同名字的函數,不會發生沖突;

          二、面向對象的static關鍵字(類中的static關鍵字)

          1、靜態數據成員

          在類內數據成員的聲明前加上關鍵字static,該數據成員就是類內的靜態數據成員。先舉一個靜態數據成員的例子。

          //Example 5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void GetSum();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聲明靜態數據成員
          };
          int Myclass::Sum=0;//定義并初始化靜態數據成員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
          void Myclass::GetSum()
          {
          cout<<"Sum="<<Sum<<endl;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GetSum();
          }
          
          可以看出,靜態數據成員有以下特點:
          • 對于非靜態數據成員,每個類對象都有自己的拷貝。而靜態數據成員被當作是類的成員。無論這個類的對象被定義了多少個,靜態數據成員在程序中也只有一份拷貝,由該類型的所有對象共享訪問。也就是說,靜態數據成員是該類的所有對象所共有的。對該類的多個對象來說,靜態數據成員只分配一次內存,供所有對象共用。所以,靜態數據成員的值對每個對象都是一樣的,它的值可以更新;
          • 靜態數據成員存儲在全局數據區。靜態數據成員定義時要分配空間,所以不能在類聲明中定義。在Example 5中,語句int Myclass::Sum=0;是定義靜態數據成員;
          • 靜態數據成員和普通數據成員一樣遵從public,protected,private訪問規則;
          • 因為靜態數據成員在全局數據區分配內存,屬于本類的所有對象共享,所以,它不屬于特定的類對象,在沒有產生類對象時其作用域就可見,即在沒有產生類的實例時,我們就可以操作它;
          • 靜態數據成員初始化與一般數據成員初始化不同。靜態數據成員初始化的格式為:
            <數據類型><類名>::<靜態數據成員名>=<值>
          • 類的靜態數據成員有兩種訪問形式:
            <類對象名>.<靜態數據成員名> 或 <類類型名>::<靜態數據成員名>
            如果靜態數據成員的訪問權限允許的話(即public的成員),可在程序中,按上述格式來引用靜態數據成員 ;
          • 靜態數據成員主要用在各個對象都有相同的某項屬性的時候。比如對于一個存款類,每個實例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所以,應該把利息設為存款類的靜態數據成員。這有兩個好處,第一,不管定義多少個存款類對象,利息數據成員都共享分配在全局數據區的內存,所以節省存儲空間。第二,一旦利息需要改變時,只要改變一次,則所有存款類對象的利息全改變過來了;
          • 同全局變量相比,使用靜態數據成員有兩個優勢:
          1. 靜態數據成員沒有進入程序的全局名字空間,因此不存在與程序中其它全局名字沖突的可能性;
          2. 可以實現信息隱藏。靜態數據成員可以是private成員,而全局變量不能;
          2、靜態成員函數

            與靜態數據成員一樣,我們也可以創建一個靜態成員函數,它為類的全部服務而不是為某一個類的具體對象服務。靜態成員函數與靜態數據成員一樣,都是類的內部實現,屬于類定義的一部分。普通的成員函數一般都隱含了一個this指針,this指針指向類的對象本身,因為普通成員函數總是具體的屬于某個類的具體對象的。通常情況下,this是缺省的。如函數fn()實際上是this->fn()。但是與普通函數相比,靜態成員函數由于不是與任何的對象相聯系,因此它不具有this指針。從這個意義上講,它無法訪問屬于類對象的非靜態數據成員,也無法訪問非靜態成員函數,它只能調用其余的靜態成員函數。下面舉個靜態成員函數的例子。

          //Example 6
          #include <iostream.h>
          class Myclass
          {
          public:
          Myclass(int a,int b,int c);
          static void GetSum();/聲明靜態成員函數
          private:
          int a,b,c;
          static int Sum;//聲明靜態數據成員
          };
          int Myclass::Sum=0;//定義并初始化靜態數據成員
          Myclass::Myclass(int a,int b,int c)
          {
          this->a=a;
          this->b=b;
          this->c=c;
          Sum+=a+b+c; //非靜態成員函數可以訪問靜態數據成員
          }
          void Myclass::GetSum() //靜態成員函數的實現
          {
          //	cout<<a<<endl; //錯誤代碼,a是非靜態數據成員
          cout<<"Sum="<<Sum<<endl;
          }
          void main()
          {
          Myclass M(1,2,3);
          M.GetSum();
          Myclass N(4,5,6);
          N.GetSum();
          Myclass::GetSum();
          }
          

           

           

          關于靜態成員函數,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 出現在類體外的函數定義不能指定關鍵字static;
          • 靜態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訪問,包括靜態成員函數訪問靜態數據成員和訪問靜態成員函數;
          • 非靜態成員函數可以任意地訪問靜態成員函數和靜態數據成員;
          • 靜態成員函數不能訪問非靜態成員函數和非靜態數據成員;
          • 由于沒有this指針的額外開銷,因此靜態成員函數與類的全局函數相比速度上會有少許的增長;
          • 調用靜態成員函數,可以用成員訪問操作符(.)和(->)為一個類的對象或指向類對象的指針調用靜態成員函數,也可以直接使用如下格式:
            <類名>::<靜態成員函數名>(<參數表>)
            調用類的靜態成員函數。
          posted on 2009-05-30 00:06 Frank_Fang 閱讀(286) 評論(0)  編輯  收藏 所屬分類: C++編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中县| 白河县| 通许县| 潍坊市| 定结县| 诏安县| 东辽县| 浪卡子县| 汶川县| 大荔县| 桑植县| 新野县| 奉节县| 浪卡子县| 繁峙县| 通州区| 普兰店市| 如皋市| 黑山县| 喀喇沁旗| 南平市| 承德县| 呈贡县| 虹口区| 且末县| 同德县| 沁水县| 太白县| 固始县| 宜君县| 江山市| 咸阳市| 绍兴市| 蒙自县| 辽阳市| 莱芜市| 香格里拉县| 厦门市| 邵阳县| 台山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