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ian |
|
|||
-- 關注搜索引擎的開發 |
日歷
統計
導航常用鏈接留言簿(8)隨筆分類(45)
隨筆檔案(82)
文章檔案(2)Java Spaces搜索積分與排名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評論排行榜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見原文
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大致的翻譯: ------------------------------------------------------------ 大伙都知道,Google是運行在很多的Linux(GNU)系統的服務器上的,而這只是它支持免費軟件的一個方面。其他的比如,Summer of Code, 現在已成為一個生產很多優秀代碼和項目的孵化基地,并且最近開放的Code Repository, 大有取代sourceforge.net(筆者注:廣大開源的據點)之趨勢。一方面,Google貢獻出它的Picasa(Linux(GNU)平臺)(筆者注:一個圖片管理軟件),并被Wine(筆者注:Linux/Unix上的Windows,建于x-window之上)所使用;另一方面,Google也贊助一些開源項目,如Sri Lanka,大概有$25,000之多。 ? 當然,Google也會秘密地進行一些開源的資助。比如,令我們大伙驚訝的Mozilla Foundation(筆者注:大家熟悉的另一瀏覽器Firefox)居然在去年有賺到72個million?-- 就是在Firefox上把Google的搜索引擎作為缺省的搜索引擎。 2005年的1月份,Google把Ben Goodger招為靡下。此人乃Firefox的首席工程師,并且是幾個主要開源編碼者之一。到了年末,Guido van Rossum, Python的始創人,也加入了Google。最近,Linux2.6核心的維護人,Andrew Morton也宣稱即將離開OSDL并投奔到Google. 所有的這些,都意味著開源領域的大變遷。 記得在最初的那些年代里,人們都為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業余時間里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地奮力地寫著自己的代碼。突然,第一個.com的時代來臨,不少早期的開源公司開始聘請頂級程序員:如核心編碼員Alan Cox, David Miller,Stephen Tweedie等人紛紛來到Red Hat, 還有一些去了Linuxcare。 隨著第一個.com泡沫經濟的破滅,高手們被迫紛紛尋找新的工作,不少人去了新興之秀OSDL。基于這樣的一個背景,Google的興起以及大攬人才意味著早期公司廣具人才的模式的回歸。當然,這次他們的工作都間接的有關于Google的主要市場策略。 Google的策略是精明的,看看最近招的人,Goodger和Morton,一個是瀏覽器,一個是操作系統。無不顯示出其與Microsoft暗暗較勁的決心。 當然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不是那么明顯,那就是最近的一些爭論,關于Google能否履行其最初對開源領域許下的諾言。矛頭指向Google是否應該公開它的源碼?因為Google用了不少開源的東西。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講,招一些開源黑客人士入帳遠遠比把代碼隨處發布好的多。 那些關于用了開源的代碼的公司是不是也應該開放他們的代碼的爭論不僅僅涉及到Google。其他的一些主要得益者如Yahoo, 其最近正活躍于收購一些Web 2.0的公司如Flickr 和Del.icio.us,這些都很顯然有著開源的印記,當然它沒有Google那樣與開源的關系那么源遠流長,不過Yahoo也開始著手吸引開源人才。
|
![]() |
|
Copyright © Dedian | Powered by: 博客園 模板提供:滬江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