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OA是指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他代表了包括web技術在內的軟件程序甚至硬件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相對于錯綜復雜、標準各異的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SOA提供盡可能中立而有效的接口,以實現任務、服務之間的對話,直接降低了商業信息系統的溝通成本。
二、SOA更加接近比爾·蓋茨“信息就在你指尖”的愿景,繼互聯網打破信息和數據流動的壁壘之后,致力于打破軟件程序在不同商業組織現有的機構系統之間進行無縫銜接的障礙,而IBM、RACLE等巨人定制的SOA國際標準SCA已經為此構造出簡單性的底層技術標準基礎。
三、原則上所有異構的信息系統都存在無縫銜接的內在需求。傳統的搜索引擎系統就是一種典型的封閉結構,沒有真正無縫的外部接口。伯納斯·李所推動的語義網和web化的SOA在本質上一致,很好的結合起來雙方力量可以倍增,語義網屬于從網絡底層推動“無縫銜接”的努力, 但是在這一技術方面的努力之外,還應該涌現出更多在人性、用戶方面推動SOA的努力。
四、SOA改變了軟件的概念。軟件原來傳統的底層部分被改造為真正工具性的事物,而廣義化的軟件概念中“服務和任務”成為核心;軟件不再是組件、單元、數據庫等的加和,而是對于任務和服務的回應,因此服務之間的松耦合異常重要和活躍。隨著概念的改變,軟件業將重新洗牌。競爭規則改變很大,程序、代碼、結構次要化,數據、任務、外部接口更加重要,文本數據可能成為以后SOA的主要對象。
五、SOA側重提供與不同任務的標準化服務接口,其水平高低應該取決于雙方的可理解性、可分解性、可交互和互動性。從代碼和數據,到結構的技術升級,將進行新的升級,以結構升級入手,尋找比結構更重要的,諸如函數調用、數據響應、結構自適應等。其中,最大的難點應該是互動如何改變參與者的狀態,這也是最刺激的地方。
六、SOA作為第三代軟件架構標準,如果與web和3G結合,將大大拓展軟件行業的空間,軟件可以擁有自己的渠道了,軟件加強了自身的力量。
七、SOA真正付諸實施不是一兩家商業力量的事情,他屬于一項社會化的技術就年百微工程,需要整合大量的資源,需要有堅強的平臺,需要建立商業力量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利基,需要尋找現實和未來的平衡點。SOA的價值目前主要還是在理念方面,可以觸類旁通的引用到很多其他技術領域;SOA讓信息和技術更加自由、開放、共享,可以盤活更多的商業數據和技術資源,產生新的價值。同時,SOA需要做出大量的垂直標準,不同領域的差異性可能比較大,雖然他們具有共同的SCA底層。
八、SOA是商業信息系統的現有資源為基礎提供低門檻的接口升級方案,讓客戶之間的商業溝通更加自由靈活,同時降低面對變化的任務和服務的溝通對話成本,這一目標是通過基于服務和任務的思維和文化理念層次的結構調整實現的,超越了僅僅基于技術和運用的結構調整方案。
就技術實現來說,其實SOA是基于Web Service的。
SOA中的一個重要理想應該是,收集服務,發布在服務總線上,我們只需要從總線上取自己需要使用的服務就行了。不同的用戶可以發布不同的服務,共享服務。但就目前來說,絕大部分都是基于Web Service 自上向下的發布服務。服務的提供者可能只有一個而已。作為應用端來說,只能用,不能發布自己的服務。